圖為:鐵甲寨
圖為:犀牛溝
湖北日報訊 梭布埡石林位於距恩施州城北54公裡的恩施市太陽河鄉境內。石林由奧陶紀灰巖組成,總面積21平方公裡,是僅次於雲南石林的國內第二大石林。其植被居全國石林之首,被譽為「戴冠石林」。梭布埡石林四周翠屏環繞,群峰競秀。石林中遍布奇巖怪石,有的形若蒼鷹望月,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狀如龍爭虎鬥,有的酷肖蓮花朵朵,千姿百態,風情萬種,令人嘆為觀止。
戴冠石林
「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埡,即高山大嶺間狹窄之地。
梭布埡四周環山,形似葫蘆;平均海拔在900米上下。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動植物資源異常豐富,形成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
陪同採訪的太陽河鄉負責人說,由巖溶地貌組成的溶紋景觀,是梭布埡的稀世之寶。約4.6億年前的遠古奧陶紀時期,這裡還是一片海洋。2.8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大海中的石灰巖經過海水不斷衝刷,留下了無數的溶溝和溶柱。後來,地殼不斷上升逐漸變滄海為陸地。歷經億萬年烈日灼烤和雨水衝蝕、風化、地殼運動,形成了這一童話世界般的壯麗奇景。穿梭其間,那一支支、一座座、一叢叢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猶如一片莽莽蒼蒼的黑森林。
梭布埡石林不以拔地而起、參差峰巒凸顯其勢,而隱於大巴山、巫山和武陵山之間。地下,暗河、溶洞無以計數,石筍、石幔千奇百怪;地表,石林、石屏、石壁有的形若雄鷹遠眺,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如龍爭虎鬥,有的酷肖蓮花朵朵,三個埡口之處,石林、石屏、石壁奇峰林立,環環相連,宛如排兵布陣的八卦連環。
雖是石林,卻滿眼綠色,那長在石縫中的草,立在石頂上的樹,像披上偽裝的奇兵,真有不在其中走,哪知是石林的錯感。當地人說,梭布埡終年樹木常青,四季有花有果。林業部門調查顯示,埡內奇花異草達1200餘種,其植被良好,被譽為中國「戴冠石林」之首。
千古情愛
當地人說,梭布埡石林有100處奇景,流傳著101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耐人尋味。
相傳,土家族的祖先巴氏初居武落鍾離山(今長陽縣境內)。某年,山外殺來一支部落,為了逃避災禍,巴氏之子巴務相被部落推為廩君,率眾人遷徙異地。沿夷水(今清江)到鹽陽(今湖北恩施),廩君與鹽水女神結為夫妻。巴人的部族大了,人口多了,廩君帶領部落來到鄂西大山深處,挽草分莊、開山挖河、修屋造樓、墾荒闢林。忽一日,來到一個窩淌淌,舉目一看,三個大埡口都是天險地界。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關,成為修建宮殿城堡之處。
廩君力大無比,用兵如神,常令來犯者兵潰如鳥獸散。為保子孫平安,廩君號令三軍取石築寨,在石寨上鑿刻巴軍將士身穿甲冑,橫戈拉箭,廩君與鹽水女神端坐其中的巨幅群像,以嚇拒來犯之敵。時至今日,鐵甲戰陣依舊,鐵甲寨由此聞名。
離鐵甲寨不遠有個蓮花寨,寨子裡的姑娘,個個美如蓮花。方圓百裡的兒娃子紛紛到蓮花寨找對象,可進蓮花寨不易呀!要擠過一窄槽槽,曰獨行峽,上有書云:山那邊的兒娃娃請聽好,胖的兒郎不準過,瘦的兒郎要過考,道道考題考得好,千朵蓮花任你挑!
土家么妹子心高氣傲,胖的兒娃子不要,精瘦的兒娃子還要聰明,挑女婿時還要跑到山頭對歌臺去唱情歌找情郎。如是,七月十二的土家族女兒會一直延續至今。
土家人的豪氣和迷人的情調,感染著數不盡的文人騷客。2008年10月,著名作家莫言遊覽梭布埡,被這一帶原生態山歌《六口茶》沉醉,還特地將當地山民原汁原味的清唱錄音珍藏。
稀世奇觀
犀牛溝的水是流動的精靈,它不是泉,迥如溪,異如河,水自石縫間流下,清澈而輕緩,時如雨,時似霧,行走其間,仿佛步入洞天,總能激起些許的靈感。
犀牛溝,也叫黑窩淌。相傳,石林寨裡原來住著一對姓田的弟兄,老大生性驕橫,好吃懶做;老二為人善良,勤勞節儉。為了獨佔家產,老大把老二趕出家門。老二在山上搭棚安身,但周圍儘是石頭,沒處開田種糧。有天晚上,他夢見一條犀牛對他說:「老二老二你莫哭,跟我下淌去種穀,只要勤快人心好,一生一世自有福。」老二從夢中驚醒,睜眼一看,棚外果然有一條犀牛朝他點頭。犀牛把老二帶到了黑窩淌,用那支獨角拱田,還把尾巴上沾帶的種子撒到田裡。老二早起勤作,當年就收穫了黃燦燦的穀子。
犀牛幫老二拱田播種的消息傳到老大的耳裡,趁老二上山之機,老大又強行搶走犀牛,可那牛像鉚在石頭上的釘子一動也不動。老大找來刺棍,打得牛屁股上鮮血長流,滿山溝亂跑。不一會兒,天上黑雲翻轉,雷電大作,不見了牛的蹤影,老二哭著喊著滿山找了七天七夜,第八天早晨,看見犀牛就站在面前,跑攏一看,卻是一塊犀牛石,黑窩淌由此得名犀牛溝。
犀牛溝是地下石林的傑作,沿著狹窄石梯進入溝底,鬼魅般的石林一簇一簇叢生,黑乎乎的布滿螺旋紋理,站在溼滑、冷浸的石溝裡仰望,那狀如犀牛和老鷹的石頭正俯視眾生,這就是俗稱三峽石筍的中華震旦角石。
資料顯示,該化石僅發現於中國三峽地區,是一種生活在四億四千萬年前海洋中的兇猛食肉無椎脊動物化石,是中國古生代奧陶紀的重要化石之一,其數稀少,尤為珍貴。
【記者說】
期待新傳奇
□ 劉勝萍
這是座神奇的石林,是個有故事的石林。億萬年來,矗立在大山深處,聽風來雨去,看世事更迭。
這是一座浸潤著土家族精血與智慧的石林。每一塊石頭都是一幅絕妙的畫,一首優美的詩,有靈性的生命。你瞅那,雙馬渡食、孔雀梳翅、鳳凰靈儀、群蛙嘯天、犀牛望月、白虎含珠、雙獅相會、么妹趕集、雙龍戲珠、神龜護林……無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100處景點,101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撼人心魄,每一處景點都令人肅然起敬。穿行其間,就似穿越土家文明進化的時空。
這是一座賦予了生命內涵的石林。1200餘種植物,或挺立巖之顛或嵌入石之縫或隱於谷之底,四季百草叢生,山花爛漫,雀鳥傳音,動物嬉戲,滿是靈氣的水滋潤著孤立靜止的石,詮釋成了一部大氣磅礴的戴冠石林。
期待梭布埡更出彩:開發者正注入15億元巨資,融入土家先民勇敢、樂觀、豁達的精神文化元素,全面升級梭布埡風景區,打造出一片充滿神奇的「講故事」的石林。屆時,4D影廳、化石博物館、國內首個懸崖大酒店,將一一呈現。
更多的故事在上演,更多的奇蹟在創造。
【作家說】
頂禮膜拜
□ 呂金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站在高處俯瞰梭布埡石林,茫茫林海中不見一柱拔尖的石頭,就像這裡奇特瑰麗的民族民間文化深深植根於生活的土壤一樣,不事張揚,靜默而蘊藉。要想了解她,只能懷著深深地敬畏與好奇走進去,走進她的靈魂深處。
片片石峰之間是蜿蜒曲折的小徑,青石鋪就,布滿青苔。奧陶紀形成的灰巖組成的地質奇觀,在這裡經過了億萬年的風雨,歷過了滄海桑田,也孕育和塵封著千百年來獨特的土苗風情。自然的造化使這裡每一片張揚的、含蓄的、溫潤的、嶙峋的石頭、石筍、石柱、石龕,都深深地隱藏在這崇山峻岭中,如羞澀的少女,千百年來不以面示人。卻又是挺拔的、剛毅的、峻峭的、內斂而滿含期待的,不知道或者說從來不在意自己的天生麗質,一如她所養育的土苗兒女的品格。
在「拍得響」的石頭上,我們聽到了巴人祖先擊鼓而歌的雄壯;在「吹得叫」的石筍邊,我們領略了土家山民歌喉的高亢;在「搖得動」的大磐石下,我們感受了土苗兒女聞歌起舞身姿的婀娜。靈與肉的震顫,風與花的芳香,在沐浴了這億萬斯年的石頭的方陣之後,以一種特有的禮儀沐浴著我們,使我們的身心清明出塵。
頂禮和膜拜就成為我們面對這自然神奇造化的唯一的方式。
文/圖 本報記者 劉勝萍 恩施作家 呂金華 通訊員 劉雅雯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