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只是凋零,卻永遠不會被遺忘。」的確如此,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為了革命前赴後繼,毫不畏死的戰士們,才有了我們當下平靜祥和的生活,這些人值得被我們永遠銘記。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真切的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但慶幸的是,我們可以聽上一輩的人為我們講述他們切實的故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一位響噹噹的抗戰英雄,他就是劉放吾將軍。
1899年,劉放吾出生在湖南桂陽,他仿佛就是為了作戰而生的,自1929年5月30日從軍校畢業之後,他便把自己的餘生都分享到了部隊當中。他的軍事學歷在部隊中也算是數一數二的,無論是在軍事理論和作戰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隨著局勢的轉變,日本侵略者最終把魔爪伸向了東三省,最終開始進犯全中國,滿懷一腔熱血的劉放吾自然成為了反抗入侵隊伍中的一員。待到全面抗戰爆發之後,他曾和部隊共同參加了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之後,在1941年,他被上級任命為38師133團團長。因為作戰形勢的需要,他奉命跟隨遠徵部隊共同前往緬甸地區守衛滇緬公路。
在這期間,日軍雖然有著先進的武器和大口徑的重炮,但是中國士兵也毫不畏懼,若是遇到敵人大規模的炮火轟炸,他們就依附在戰壕邊,等待敵人的炮火結束後,再露出頭來與日軍對抗。其中,仁安羌大捷算得上是133團打的一場很漂亮的戰鬥,他們成功將仁安羌的日軍給擊潰,令人意外的事,戰鬥結束後,他將8000多名英國的士兵、記者和一系列的隨行人員順利解救,當時被解救的人們都十分感激劉放吾的救命之恩。之後,由於日軍將我們的後勤補給線給切斷了,無奈之下只好退回中國,但是劉放吾所立下的功績確實不可磨滅的。
1992年,高齡的劉放吾將軍只能坐在輪椅上,柴契爾夫人前去看望了他,同時代表當時被救下的英國人對他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1994年,劉放吾將軍在美國離世,結束了他這輝煌的一生,可他的事跡卻永遠會銘記在後代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