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域遼闊,省份多,城市也多,各地的方言也多。現在全國都已經普及普通話,不過每個地區的普通話多少都帶有一點本地口音。外地人一接觸到帶著本地口音的普通話,豎起耳朵都不一定能聽得懂。特別是重慶四川這兩個城市,當地人說的話帶有本地特色,聽起來覺得很有趣。很多我們熟悉的美食,一到他們的嘴裡就變成了另外一種說法,完全不是我們能懂的詞彙。
雖然很多人不太聽不懂四川重慶的普通話,但是這兩個地方的美食太多了,還是吸引了很多的人過去旅遊。特別是四川,曾經一首趙雷的《成都》吸引了許多人到四川,那裡不僅有歌裡面的小酒館和玉林路,還是美食天堂。到四川旅遊,你所到之處遇到的人一般都是講四川話,你去買小吃聽到的也都是四川話。所以想要去四川旅遊的朋友可以不會說四川話,但起碼要聽得懂一點四川話。像日常的蔬菜水果,他們的說法和我們也是不一樣的,小編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學習幾種四川水果蔬菜的說法。
看到這兩個字是不是有點蒙?這在四川當地就是吃飯的意思,它的發音是把嘴巴緊閉起來,這樣說出來的音調才比較接近四川口音。在四川,很多媽媽和奶奶在哄家裡小孩吃飯時就會說「乖乖,吃茫茫」,聽起來還是非常寵溺的語氣呢!
豇豆兒在四川就是我們常見的豆角。在四川,他們喜歡把豇豆兒放進缸裡面醃成酸豆角吃,沒有胃口的時候拿出來配上臘腸或者臘肉一起爆炒便成就了一碟開胃小菜。由於豆角長長瘦瘦的,四川人民會拿豇豆兒調侃又瘦又高的人,把他們叫做「幹豇豆」。
剛到四川旅遊看到一種外形看起來像葡萄串的水果,便問老闆這是什麼水果。老闆熱心的說:「是養顏的桑per」。當時聽的小編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桑per就是桑葚的意思。這種水果口感酸甜,是四川人民日常愛食用的水果。
這三個字聽起來就像是一種桃子,可實際上它並不是桃子的意思。這在四川是櫻桃的意思,多念幾次,還真有點櫻桃的調,讀起來就有點像感冒鼻音重時念不清楚的味道。之前車釐子受到人們歡迎的時候,這個叫法還挺多人學的呢!
這一聽盲猜就是一種五穀雜糧。四川人民特別喜歡食用苞谷,早上在街頭可以看到許多大叔大媽推著小車在賣熱氣騰騰的苞谷。早餐啃上一根也是很有飽腹感的,四川人給玉米取得這個名字聽起來還有點可愛呢!
沒想到用來形容小鴨子叫聲的文字在四川方言中還是一種食物的說法。大人常用來形容豬肉的意思,肥的豬肉就喊「肥嘎嘎」,瘦的豬肉就喊「肉嘎嘎」。小孩害怕塞牙都是喊著要吃「肥嘎嘎」,聽起來著實是有趣。
總體來看四川話中喜歡帶著兒化音,食物中像豇豆兒、恩桃兒、桑per都是帶著俏皮的兒化音。你們還了解哪些四川的方言嗎?快來評論區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