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把陪同孩子出行當做孩子成長道路上的盡責,也有人把出行視為金錢和精力的浪費。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也有不同的收穫。」
到達坎貝爾港,看了十二門徒和倫敦橋這些景點,基本上大洋路的主要景點就結束了。往北,依然是大洋路,但是完全是在內陸穿行,逐漸遠離大洋了。
所以,我們從這裡向東,從北線再回吉朗,回墨爾本。
我駕駛了一陣。右方向盤、左行這些東西,用個10分鐘就能適應。但是在內陸的公路上,大部分是雙向兩車道,即上行下行各一,比較窄。而且由於是草原一樣的鬆軟土質,離開柏油的地面,都是軟的。甚至路肩,我總覺得都不是硬路肩,很怕不小心開到路肩上陷下去。所以,到第一個加油站的地方,把方向盤交給了兒子。
這次出行,有一個很大的心願,就是每到一地都打個跑步卡。
當初在雪梨的達令港,從除夕跑到新年。除了27日(正月初三)因為大清早轉移到大洋路去,沒有跑步。28日午後,終於達成了出發前就發下的「大洋路上跑跑步」。
而在墨爾本的幾天,除了一天比一天更加關注的疫情發展外,多數時間和精力,都用在跑步上。因為在墨爾本的計劃,本來安排的時間很短,只是因為疫情導致的春節假期延長,所以,客觀上形成了一段沒有旅行節目的慢生活。
只剩下跑步和逛街這兩件正經事了。
在大洋路上的跑步
28日下午,到達荒郊野外的Clifton後,午休了一會。趁著家人還未睡醒,我起身到附近的大洋路上去打個卡,我覺得這個卡很有意義。
大洋路上不可能有人行道,路上車輛也很少,因而車速飛快。坦率說,這樣做是有危險的,如果擱在現在,估計我也不會這麼做了。
路邊很多參天大樹,樹上有大鳥,總是發出成年男人那樣爽朗的笑聲,仿佛是在笑話這個陌生人怎麼大熱天的午後出來跑步。(圖片為此刻所截,體現為北京時間,當地時間為午後3點半。)
這次由於考慮到旅途中攜帶的方便,帶了一雙Nike Free鞋。在雪梨達令港社區那種木頭的水邊跑道上跑步,這個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比城市馬路更加粗糙的野外公路上,這鞋顯然不適合。
由於周圍都是小小起伏的坡地,廣袤的草地上,散落著一叢叢高大的原始林木,林木中仿佛有人家。
這種場景總讓我想起福爾摩斯探案的場景,於是離開公路,向離「家」不遠的一個坡地跑去。
忽然兩隻大狗衝出來迎接我。我慌忙用英語大聲喊:Stop!
可是大狗們根本沒有安靜下來的打算,看樣子也並不是要害我,只是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人種感到奇怪而已,我這樣猜想。
也難怪,我們要是看到一隻長得跟常見的模樣不一樣的狗,也會好奇的。
幾乎在狗們向我衝來的同時,一個胖胖的女子出來,喝住那兩條狗。狗子一聽主人呵斥,果然很快就安靜下來了。只是還在不斷地琢磨我,沒有放鬆警惕。
胖姑娘問我,What are you doing here?
我說我是遊客,住在坡那邊的公路邊,此刻正在跑步,路過這裡。
聽到主人跟我說話,狗們忽然對我做起友好的姿態來:尾巴繼續搖晃,與之前警惕、對峙的時候相比,尾巴的搖晃頻率降低了一些,呈現出一種鬆緩的慢搖節奏、
狗耳朵從警惕狀態時的支楞起來,此刻變成向後掠去,呈飛機頭狀。
這就說明化解危機了。
我匆匆告辭,原路返回,狗們竟然有點不舍的樣子,跟了幾步。我不敢奔跑,怕它們變卦。只是慢慢退走。直到離狗們遠了,才跑回來。
在墨爾本,傳來消息說假期延長了.
1月29日下午回到墨爾本。
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文化、經濟中心,南半球最富盛名的文化名城。
我們到達的時候,正是澳網開賽在即,全墨爾本的住宿都很緊張,以至於後來我們打算延長几天后,第一次住宿的地方竟然沒有辦法延長,都已經排給了後面的住客。但是店家熱心地給我們推薦了旁邊的一家,兩者相隔幾百米,而且後者條件更好,價格還更便宜。
真心佩服我們家小夥子的項目管理能力。
在墨爾本,原來並沒有安排活動。原計劃在29日回到城裡後,30日有個完整的休息日,31日飛返,經香港到深圳。
此時,疫情正在逐漸成為全世界的話題,我們也越來越關注電視上播送的國內國外的疫情信息。
國內傳來消息,春節假期延長。這樣我們的行程就變了:延遲2天,並且改變目的地:一家三口同時回北京。
這樣就在墨爾本得到了4個整天(29日下午到2日下午)。
在墨爾本跑步
在墨爾本的跑步記錄。除了到達當天去探路,在人口稠密的馬路上,摸索著跑了5公裡以外,其他安排基本上都在附近的雅拉河邊跑步。
這是2月2日回北京來當天的早晨的一次軌跡,當作代表。當地時間是7點多。
美麗的墨爾本城市景色
可能跟此刻正在開打的澳網有關,也可能每天早晨受河邊訓練帆船的姑娘們的影響,墨爾本留給我的印象,不是過去那種西裝革履般的文化中心的印象,而是陽光、運動的風格。
全程以來,我基本上文字為主,發圖較少,但是忍不住要發一組墨爾本的城市景色圖。
一路踩上了重要事件的點
在雪梨的時候,趕上了當地的國慶慶典。
而當我們達到墨爾本的時候,適逢澳網開賽。又是一件大事。而澳網的場地,離住處只有2公裡,即使不是我每天早上去跑10公裡,就是與家人飯後散步,也能輕鬆走到。
頻繁地在下雨---太陽---下雨---太陽這樣反覆的天氣裡,盛夏裡出門散步也變得不那麼難受了,只是腳下的鞋基本全溼了,有點難受。
有一次,正在拍攝河邊的景色,突然大雨滂沱,到附近一個像戶外遮陽的棚子下躲雨,旁邊的工作人員,特地提醒我,指指我身上背的相機:Be care of your camera from the rain.
可見當時雨有多大。
但是很快雨停了,人走到陽光裡,瞬間就烤熱了。
在隨後的幾天,又趕上了墨爾本的華人新春慶祝會。使得我在重慶那麼長時間都沒有看到的川劇變臉,在這裡得償所願。
後記
整個2020春節假期的出行,到這裡就結束了。有一些心得做適當的總結:
1、家長有可能的話,與兒女同行,本身是非常好的一個交流機會,也是一種心靈陪伴的形式。對於正在走向獨立的兒女來說,在這個時候,給他們必要的指導,示範,交流,鼓勵,是非常重要的,而一起出行,是非常好的情景對話。
2、相信年輕人,包容他們在實施某個事項時的嘗試,萬一他們在嘗試中發生有不如意的時候,更要包容,要共同化解。能夠做得完美,要鼓勵,如果不完美,也要鼓勵。只有鼓勵,才能培養出正向、陽光、有擔當的兒女,而且他們的生活經驗會越來越豐富,做事情會越來越成熟。
3、做家長的要勇於嘗試,不要墨守成規。去國外住民宿,是非常普遍的做法。但是,對於多年來在國內出行住酒店的我們來說,兩種模式之間,會有一些差異,各有所長。但是如果固步自封,不願嘗試新的模式,就會錯失很多東西。實際上,民宿比旅店的收穫要大得多得多,譬如在Clifton觀星的那一次。我距離上次看到銀河,也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在公寓裡每天進出,接觸到的信息,都非常貼近生活,使「增廣見聞」的意圖,最大限度得到實現。
4、順勢而為。我常說,人生本身就是由各種不如意組成所謂不如意,就是你原來想的是那樣,結果發生的可能不完全是你想的那樣。這時候,首先要「臣服當下」,接受目前,然後在這個前提下,去因勢利導,調整方案。這樣做,事情往往都很吉祥,而且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磋商,也是非常美好的,更主要的是,這種過程,就是所有參與者經歷一場「臣服當下」的訓練。
出行,對於很多人來說,理解為是一種浪費錢財和精力的「消費」,在我看來,確切地說,按照我自己的認知,在出行中踐行自己的理念,它更是一種「投資」,是父母與兒女關係的投資,也是兒女成長過程中的投資,是以自己為項目實施對象的、由兒女實作的項目管理訓練課。
陪同孩子出行,既是ta成長道路上,父母盡責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成長投資。也有人把出行視為金錢和精力的浪費。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理解,自然,也有不同的收穫。我前幾天寫過一篇關於「窮人思維」的文章,後者的認知,就是該類窮人思維的一種表現。
============================================
崇尚「相處和睦,與人為善,尊崇契約」的生活法則。倡導戒菸斷酒,科學運動,合理飲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運動、閱讀、適當的興趣愛好,是本公號的交流宗旨。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