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在少年時期,身上被母親刺字「盡忠報國」,希望他能夠對國家忠心耿耿,報效家國。嶽飛也確實做到了他母親的期望。
嶽飛遇見宗澤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所有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嶽飛是抗金名將,是民族英雄。他也因為遇見宗澤,而走上了抗金之路。嶽飛從得到宗澤賞識一直到被賜死,同金軍打過大大小小數百次戰役,盡享「盡忠報國」這四個字。只是他生不逢時,並沒有遇見一個好的皇帝。
嶽飛主張抗金,是南宋抗金的一大主力。眼看著要收回大宋的國土,身為皇帝的趙構卻聽信奸佞的話主張求和。嶽飛下屬自然是不肯回去,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嶽飛太過愚忠。趙構十二道金牌下來,命令他即刻回京停止戰爭,嶽飛自然就沒辦法回去了。這一回去,就再也沒能回到軍營。
嶽飛被秦檜一道「莫須有」的罪名斬首於市,屍首分離,家破人亡,這就是一代名將的下場。儘管後來宋孝宗為嶽飛平反昭雪,追封諡號,也只有可惜嶽飛再也活不過來。
要說宋朝最可惜的人,就是名將嶽飛了。而一旦提到嶽飛,就不得不說秦檜。造成嶽飛直接死亡的人,就是秦檜。南宋第一大奸佞,曾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朝中忠良,這其中自然就包括嶽飛。等到宋孝宗為嶽飛平反,秦檜的下場也就到了。關於秦檜的死法,有一種是說腰斬於市,也有說是跪死在嶽飛的陵墓前。反正下場肯定不會很好,至今嶽飛陵墓前還有秦檜跪著的石像。
如果說壞人總有天收,人在做天在看,秦檜的死是罪有應得,嶽飛呢?嶽飛的下場已經不能更慘,他錯就錯在愚忠二字。但凡不會變通的忠臣良將,沒有一個不是被自己愚忠死的。如果嶽飛聽從屬下的建議,誓死不歸朝,他手握重兵,趙構和秦檜也拿他沒辦法。而且民心是向著嶽家軍的,嶽飛就反君一回又如何?
只是歷史終究是歷史,嶽飛終究是嶽飛。正是嶽飛的盡忠報國,才讓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