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陳平印象」關注我吧-
民國時期,廣州有四大有名的酒家,他們是南園、西園、文園和大三元酒家,而其中以南園酒家為四大之首。不過那時的南園酒家不是在河南,而是在天字碼頭附近的南堤二馬路,當時的南園酒家酒餚精美,布局幽深,文人墨客常常宴遊其間,達官貴人更是趨之若鶩,酒家門口有一副膾炙人口的楹聯,上聯是:「立殘楊柳風前,十裡鞭絲,流水是車龍是馬;」下聯是:「望斷琉璃格子,三更燈火,美人如玉劍如虹。」,這副對聯其韻律似順非順,其意境似是非是。如此怪的對聯出自何人之手呢?原來他的作者就是當年南園酒家的常客,人稱風流太史的江孔殷。
講起江孔殷聞其名者眾,知其人者寡。不過,江孔殷不單只是美食家,文人墨客那麼簡單,且不說其他,單是在辛亥革命期間,他促成廣東共和獨立,就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有人評論說,沒有江孔殷廣東的近代史可能要改寫。而江孔殷的另一面是他嗜鴉片如命,而且風流成性,他先後有過12房妻妾,而子孫多到連他自己都分不清誰是誰。所以民間有取江孔殷的號「霞公」的諧音,戲稱他為「蝦公」。如此一個風流人物,自然少不了許多風流故事。
1904年中進士後江孔殷在官場上一直位居閒職,於是在1907年他乾脆辭官歸故裡,回到廣州並在河南同德裡修建了一座私宅叫「江太史第」,自此他廣交官宦名士,經常在府中大開筵席。江孔殷對飲食頗有心得,還專門獨創有「太史菜譜」,其中以蛇宴最為聞名,時至今日廣州食肆還廣為流傳的太史五蛇羹、太史雞、太史豆腐等均為江孔殷獨創。江孔殷與當時兩廣總督張鳴岐交往甚好,張鳴歧見江孔殷每天只是吃喝玩樂,遊手好閒,於是請其出任廣州清鄉總辦。這雖然不是正式的官職,只是臨時委派的差使,卻掌握生殺大權,江孔殷當然也不遺餘力。當時珠江三角洲一帶盜匪活躍。1910年江孔殷奉命前往順德清鄉,曾連續60日大殺三合會眾徒,有一日殺了108人,正合「天罡」之數。江孔殷為此還洋洋得意,到處宣揚,文人拿刀不是濫於充數!
另外,江孔殷協助潘達微義葬黃花崗烈士的故事,也被當時革命黨人傳為佳話。話說1911年4月27日,廣州「三二九」起義失敗,起義烈士遺體被官府亂葬在專埋死刑犯的「臭崗」。當時同盟會員、嶺南名畫家潘達微想另找地方好好安葬這批烈士,他找到善堂的董事們商議,但那些善董們怕株連,不敢答應。潘達微唯有找到世交江孔殷協助,江孔殷爽快地應承下來。他隨即找到善堂的董事們說如有不測,願負全責,在江孔殷以身家性命擔保下,廣州起義烈士遺體得安葬於紅花崗,也就是後來改名的黃花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廣東革命黨人迅速響應,兩廣總督張鳴岐手忙腳亂也應付不過來。這時廣東革命黨人汪精衛因謀刺攝政王載灃不遂被囚於北京,而另一位革命黨人陳景華則在香港策划起義。江孔殷聽從同盟會員潘達微和鄧慕韓的意見,向張鳴岐進言,勸他電請清廷特赦汪、陳兩人,同時請他們來廣州,與革命黨聯絡,以此為緩兵之計。張鳴岐認為有道理應允照辦,清政府也同意了,這才有了汪精衛就以凱旋姿態出獄的故事。江孔殷還極力說服張鳴岐,說革命黨聲勢浩大,我們必難取勝,識時務者為俊傑,要及早做好打算,此時的張鳴岐對江孔殷言聽計從。1911年11月8日,張鳴岐派胡銘盤為代表,和江孔殷一起與革命黨談判,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同意第二天宣布廣東共和獨立。
於是,江孔殷馬上電告香港各界及陳景華,請速派代表來廣州。第二天,陳景華到了廣州,和江孔殷一起到廣東省諮議局,參加各界代表大會。會上,陳景華提出馬上宣布獨立,江孔殷提議推舉張鳴岐為都督,獲得一致通過。但當陳、江兩人到兩廣總督衙門給張鳴岐送去都督印信時,才知道張鳴岐當晚已離開廣州,不知去向!於是潘達微再提議推舉當時在香港的胡漢民為都督,又獲一致通過。此時,江孔殷馬上取出不知從那裡拾來的青天白日旗,叫人豎於諮議局房頂,廣東就此宣告獨立。
江孔殷在廣東光復中的作用,得到革命黨人尤其是孫中山的肯定。有人說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為感謝江孔殷曾與宋慶齡等專程登門拜訪,並在江太史第的花園內與江孔殷等合影留念。不過,此說僅為傳說,至今為止,未發現有孫中山到過江太史第的可靠文字記載,更未見有照片存留,恐怕這只是故事中的故事而已。
時過境遷,改朝換代,到民國時期,江孔殷的日子過得更瀟灑。他依舊煙照抽,女照玩,花天酒地夜夜笙歌。江孔殷是出了名的美食家,而他將女人也比喻成菜,這不能不說是這位風流太史的一大創意。他經常對人說:大老婆如鯉魚,上得大臺但食之無味。妾侍如鯿魚,企起身細躺著身大。而近身女如土鯪魚,味道鮮美但細骨多,不小心會刺傷喉。言下之意人盡皆明。難怪乎,人們戲稱江孔殷為「蝦公」。而江孔殷的親侄,現年91歲的江秋帆老先生甚至直言不諱說自己的伯父是「有文無行」。即是說江孔殷有好的文筆卻無好的德行!
江孔殷為人處事,左右逢源,老謀深算。他深諳非狡兔三窟不足以保平安的道理,所以,民國初期,他頭頂著三把保護傘。第一個是當時總攬全省軍權的都督陳炯明,第二個是民國第一任警察廳長有權有勢的陳景華,第三個是人稱廣州綠林軍長的土皇帝李福林。後來,袁世凱稱帝,而廣東討袁失敗,陳炯明倉皇出逃,陳景華被袁世凱的爪牙新任廣東都督龍濟光槍殺,李福林惶惶不可終日,而江孔殷和龍濟光卻稱兄道弟,又是:一碗蛇羹一杯酒,嘻嘻哈哈是朋友!所以,李福林不得不求助於江孔殷去親近龍濟光,而江孔殷也盡全力斡旋,這才使得李福林可以繼續做他的土皇帝!為此,李福林對江孔殷佩服得五體投地!
1915年11月,袁世凱組織「國民代表大會」進行「國體投票」。這時的江孔殷作為「廣東國民代表」參加了這幕滑稽劇。最後,1993人全票「恭戴袁大總統為中華帝國皇帝」。江孔殷又一次成為時代的寵兒。所以,後來有人形容江孔殷是官場上的高手,情場上的老手,而鮮為人知的是江孔殷還是商場上的能手!話說民國初年,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打出國貨旗號,在東南亞和廣東市場不斷擴展業務,旗下的「地球」牌香菸銷售猛增,成為外資英美菸草公司「三炮臺」牌香菸的勁敵。英美菸草公司深感焦慮,於是在1915年,派駐華總督辦柯伯思親臨廣州,以極優厚的條件請江孔殷出山,任英美菸草公司廣州全權總代理。同時全新推出「哈德門」牌香菸,力求打垮南洋公司的「地球」牌香菸,爭回市場的主動權。江孔殷接受邀請,於1918年3月在廣州設立公益行作為代理機構,並由他的三兒子、眾議院議員江叔穎具體負責。
當時,江孔殷還是廣州「茗捐」,也就是茶樓稅的承包商。他因利乘便,要全市茶樓、酒肆都推銷英美公司的香菸。江孔殷的公益行還僱請男女藝人在廣州各大小茶樓、酒肆說唱。說唱的內容大多是推銷「哈德門」香菸,而貶低「地球」香菸,可能上些年紀的老廣州都聽過,什麼「哈德門,來開門!」「真下流,食地球」之類,一時間,這類歌謠唱遍廣州的大街小巷。在「哈德門」的擠壓下,「地球」銷量不斷下滑。但南洋公司也不甘示弱,他們針鋒相對,重金聘請了江孔殷的老朋友潘達微做代言人,潘達微不負期望,他卓有成效的一招,是策劃由南洋公司發行格調高雅、推陳出新的《名畫日曆》作為廣告宣傳。《名畫日曆》由潘達微精心編排,大部分作品由他親自動筆,憑住潘達微當時的名氣,在社會上影響極大,「地球」香菸也同收到奇佳的廣告效果。
講起來真是有意思,江孔殷和潘達微這對好朋友會成為商場上的對手,不過,江、潘二君皆明白之人,自然是朋友照舊,生意照做。南洋公司、英美公司一場惡戰,互有得失,最終依然各領半壁江山。到了1930年江孔殷脫離英美公司業務,在廣州郊區羅崗租地千餘畝,創辦了江蘭齋農場和蜂場,培育出至今還響噹噹的羅崗甜橙、黑葉荔枝和黃金蜂等優良品種。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江孔殷舉家遷居香港。1941年底香港淪陷後,日本軍請江孔殷返廣州任廣東省維持會長,但他以年老為由推辭,後來還在香港報紙發表聲明決不做民族敗類。當時江孔殷此舉還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佳話。
1945年日本投降後,江孔殷回到廣州。不過,江孔殷的黃金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1951年農曆四月初八這一天,年近九旬的江孔殷在遊六榕寺時不慎失足跌傷,造成癱瘓,住入黎鐸醫院治療。第二年,也就是1952年,廣東實行土改,土改幹部到醫院強行以籮筐將江孔殷抬返鄉下參加土改運動。當時廣東還算是尚近人性的「和平土改」,因此江太史並未遭批鬥,也免於皮肉之苦。不過一個年老病衰的老人終究再經不起這一番折騰,這一年這位風流太史在自己的故裡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臨死前,江孔殷寫下這樣的四句話:今日你是我非,明日我是你非,是是非非,他日方知。
歡迎各團隊或個人全方位與我們進行資源整合!素材分享、撰稿投稿、聯合製作、商務合作!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陳平印象》
陳平微信號ID:chenping49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