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r.小魚
丁真火了!
他是誰?!
一個無意間出現在攝影師鏡頭裡的康巴藏族男孩。
他黝黑的皮膚,厚實蓬亂的頭髮,藍色的小耳墜,純真閃亮的雙眸,瓷白的小虎牙和輕輕咧嘴的一笑,傾到了萬千網友。
這甜和野的顏,瞬間成為網紅界的新晉頂流。
四川和西藏為了「爭奪」丁真,祭出各種大殺器,各地文旅也紛紛蹭上丁真的熱度,比如西安,連夜打著電筒從兵馬俑裡找到一個丁真兵馬俑。
丁真有那麼帥嗎?
帥確實是帥,但也沒有網上火的那麼誇張。
其實,在康巴地區,比如折多山,塔公草原,四姑娘山等地區,很多男孩都長這個模樣。
牽馬的、開車的、賣洋芋的,帥哥多如牛毛。
還記得那首好聽的《康定情歌》嗎?
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月亮~彎~彎~, 康定溜溜的城喲
康巴不僅男孩帥氣,女孩也美貌非常。
她們高高的鼻梁,黝黑的皮膚,臉頰染著陽光的紅暈,一雙大眼睛深邃不見底……
據說,因為丁真,四川甘孜旅遊火了,機票預訂量大增。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四川甘孜地區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
甘孜是個旅遊的好地方
那裡有廣袤的草原,有雪山冰川,原生態的帥哥美女如雲,騎著駿馬在跑馬溜溜的山上縱橫馳騁……
冬天去找丁真,確實是個好主意。
那裡如童話般銀裝素裹,有結著薄冰的湖水,純淨如仙境,可滑雪、可泡溫泉。
冬日的畢棚溝
丁真的家鄉理塘,是全國海拔最高、氣候最惡劣的縣份之一。
買張機票貿然前去,可能會讓你大吃苦頭。
去年春節,我們一家去了四川阿壩州的畢棚溝,那裡的海拔比丁真的家鄉理塘低得多,僅2800米而已。
可我家隊友和小兒子,一到畢棚溝就發生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頭痛,嘔吐,無法入眠,嚇得我們第二天一早退掉好不容易訂到網紅酒店,趕緊下山。
所以,大家去找丁真,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預防高原反應!
否則,還沒見到大帥哥丁真,你就倒下了。
嚴重的急性高原反應分分鐘會要人命的。
每年都有人因為工作或者旅遊進入高原,因為嚴重的高原病而死亡。
去年的新聞:《一對河北夫妻送貨進藏,因高原反應離世,留下兩個孩子》
這可真不是開玩笑的!
什麼是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是人從平原快速進入海拔2600 米以上地區所出現的一系列非特異性臨床症候群。
輕者出現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疲乏、失眠等各種不適症狀,重者發生威脅生命的高原肺水腫乃至高原腦水腫。
嚴格來說,急性高原病,其實是人體對高山缺氧的正常生理反應,輕微的高原反應如氣喘、頭痛、頭暈等,一般3-5天後就會消退。
但嚴重的高原反應會引發腦水腫、肺水腫,發病急,病情進展兇險,甚至幾個小時就能要命。
處理急性高原病的黃金定律:
早期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到達高原後,頭痛、頭暈、噁心不能緩解,繼續發展為呼吸困難、劇烈頭痛和噴射狀嘔吐等,就必須引起高度警惕,這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千萬不能堅持,不能硬抗,必須「馬上下山」!
高原症最重要的處理原則:
下降、下降、再下降
找丁真前,要做哪些準備?
如何預防急性高原病?
1、去高原前,一定要做好功課
提前準備好藥物(預防高原病的藥物,以及輕度止痛藥)。
到了當地可以購買可攜式氧氣。
感冒的時候更容易引發高原反應,最好是等身體養好再出發。
2、預防急性高原病的公認方法是階梯性習服
所謂階梯性習服指的是緩慢上升高度。
坐火車去西藏,肯定比直接坐飛機去西藏發生急性高原病的機率低一些。
當進入到2500 ~ 3000 米 高原後,每晚睡眠時海拔上升高度較前日不超過500 米/天。
3、預防性服藥
在預防高原症的藥物方面,目前已證實,乙醯唑胺、口服激素製劑能夠預防急性高原病的發生。
野外醫學協會共識指南指出,應用乙醯唑胺125 mg,每日2 次,預防高原腦水腫和高原肺水腫的發生。
國內常用的紅景天,對高反的療效證據極有限,機理不明確。
4、抵達高海拔地區,保持平靜,不要跑跳太劇烈,不要熬夜,玩得太累
5、到達高原後,多喝水補充體液,飲食以澱粉質為主,如米飯,饅頭,麵包等
如何辨別高原反應的嚴重程度?
《路易斯湖高山症評估標準》
路易斯湖高山症標準目前廣泛使用在高原作業的各大系統中,許多高山症評判都是以此為基準衍生出來的。
這個標準複雜繁瑣,其中的自我症狀評估標準是簡易快速的評估標準,我們作為旅行者記住這個標準,以此評估高原病就可以了。
自我症狀評估主要有5大項:
1.頭痛
2.腸胃道
3.疲勞/虛弱
4.頭昏/暈眩
5.失眠狀況
每種症狀按輕中重依次計為1、2、3 分。
在上述所有的症狀,依照發生的輕重對應其分數來加總,最後的總分就是高原病的嚴重性。
0-2分:輕度,須持續觀察,如有餘力仍能持續行程。
3-5分:中度,須就地休息,不能再往高處移動,症狀持續未改善立即下撤。
6分以上:嚴重,應立即下撤治療。
高度警惕兒童高原反應
說到這裡,想起幾年前 「兒隨父自駕遊西藏因高反離世」 的新聞。
去高原旅行,不僅大人要警惕高原反應,更要警惕孩子的高原反應。
兒童高原反應可能比大人來得更嚴重,更迅速。
這位父親在《帶兒子自駕進西藏,卻成為了訣別,一個父親泣血的懺悔》的文章中寫道:
「今年4月20日(2015年),我帶兒子從家出發,開始了已經計劃幾年的西藏自駕遊。為此我向單位請了年假,因為兒子已經7歲了,過了暑假就要上小學,所以我特地早早就向單位請了10天的年假,再加上五一三天假總共有兩周的時間遊玩……
當行駛到二郎山大概三分之二的高度時,兒子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哭著說他頭痛。我讓他再堅持堅持,鼓勵他翻過山頂就好了……
到達山頂時,兒子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困難,面色青紫……
我這才感覺到事態的嚴重,立即飛奔返程,到達雅安時,兒子已經完全陷入了昏迷,我自己開進了雅安人民醫院,醫生會診後告訴我,孩子情況嚴重,在採取了簡單急救措施後,讓轉往成都市兒童醫院,於是我們上了救護車,一路飛奔於當晚11點到達成都市兒童醫院……
凌晨1點半,成都市兒童醫院醫生從搶救室出來,告訴我孩子已經死亡,那一晚直到天亮我也不知道後面都幹了些啥,當看到兒子從搶救室推出來被送往太平間時,我嚎啕大哭……
解剖顯示孩子的顱內和肺部都有巨大的水腫,正因為此導致孩子顱內壓迫,肺部水腫急性窒息死亡……」
作為同樣有孩子的人,我完完全全能想像出這位父親有多麼痛苦多麼悔恨,所以我對此事一直記憶猶新。
他為孩子精心安排了出遊,可錯就錯在,出發去高原旅行前他對高原的認識嚴重不足。
這樣看來,高原反應好像很可怕,是不是就不能去高原玩了呢?
當然不是!
急性高原病的發病率取決於上山的速度、海拔高度以及到達高山後所從事體力活動的強度等因素。
因此只要在去高原前做好相關準備,到了高原後,注意身體反應,嚴重的高原反應完全可以避免。
兒童高山症指數
稍大的孩子能表達,依然可以用上面的標準評估高原病。
對於年齡幼小,表達能力不足的兒童,可以用兒童高山症指數(Children's Lake Louise Score;CLLS)。
這個量表很簡單,只要評估孩子的五個活動指標:吃、睡、玩、哭、鬧。
家長給孩子的「吃、睡、玩」狀況分別給予0到3分的分數,都正常就是0分;如果不吃不玩睡不著,就看情形給分,最嚴重是3分,加起來總共9分。
再評估 「哭的強度」和「鬧的時間」,分別給予0到6分,不哭不鬧是0分,哭得最厲害和鬧得很久都是6分。
「吃睡玩」超過3分,加上「哭鬧」超過4分,就算高原病了,需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牢記上面的高山症評估表,如果高原反應症狀已經超過安全分數,就要趕緊下山、就醫,千萬別堅持,別硬抗,以免錯失治療機會。
再次強調,治療急性高原病最可靠最有效的療手段是:
下山
請大家做好準備,再去找丁真。
丁真火遍全網,炸出了無數「地理盲」。
找丁真前,先要記住,四川大得很,美得很,好耍得很!
那裡有山有水,有美人,有吃有喝,有美景。
對了,小魚也是四川的,歡迎到我的家鄉做客!
作者:Dr 小魚 ,主任醫師,兩個孩子的媽媽,長期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華預防醫學會消毒學分會青年委員。百萬爆文寫作者,獨立運營知名公眾號「Dr小魚」,寫有多篇10萬+網文,個人微信公眾號:Dr小魚(drxiaoyu79),微博&今日頭條帳號:我是Dr小魚,抖音:drxiaoyu。
精英家長匯聚的自雞群,想加入可掃碼。乾貨滿滿的付費群,非誠勿擾,只歡迎愛學習愛分享的朋友。
理科比文科好提高,應大家要求搭建一個免費的理科學習交流群。
供家長們互助探討理科學習方法和規劃。
加理科交流群請註明:年級+城市
想看我的朋友圈,與我互動交流,掃這個
對我關閉朋友圈者,不通過
如有問題諮詢,大家直接在公眾號對話框裡輸入關鍵詞,比如「流感」,「疫苗」,「HPV」,「新冠疫情」,「中考」、「高考」,「語文」,「數學」等(關鍵詞列表,可在菜單欄查詢),曾經寫過的相關文章會自動跳出來;查不到的也歡迎您給我留言,有機會我會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