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的敘利亞內戰中,無論是敘利亞叛軍還是土耳其軍隊,都對俄羅斯戰機群的狂轟濫炸十分忌憚。耐人尋味的是,一方面,俄軍在敘利亞戰場出動最頻繁的是服役數十年的老爺機蘇-24、蘇-30,另一方面,這些戰機並沒有使用先進的制導炸彈,而是使用了價格極為低廉的普通炸彈。然而,從作戰效果來看,這些戰機投擲的普通炸彈精準度不僅超過了很多精確制導炸彈,甚至完全可以媲美飛彈。原來,俄軍為這些古董戰機進行了秘密改裝,都加裝了最新的SVP-24型機載航彈投彈儀,再加上俄軍飛行員的精湛技術,投彈命中率就非常可觀了。
眾所周知,在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後,此前敘利亞政府軍與叛軍之間的平衡態勢被徹底打破。敘利亞政府軍除了得到大量先進的俄制裝備之外,也依靠俄軍迅速取得了制空權優勢。一直以來,俄軍航空兵利用位於敘利亞的赫梅明姆空軍基地,可以隨時隨地為地面戰場提供火力支援,甚至頻頻實施遠程精準打擊,讓敘利亞叛軍損失慘重。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在吃盡了苦頭之後,敘利亞叛軍也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他們開始加大了偽裝隱藏的力度,通過複雜的地道網和城市建築物,有效地保存有生力量,讓俄軍的轟炸戰果持續降低。眾所周知,俄軍軍費預算本來就不充裕,更是不捨得大量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在進入敘利亞戰場初期,俄軍配備的一批精確制導炸彈很快就消耗殆盡。基於此,俄軍不得不調整思路,在普通炸彈上做起了文章。
事實上,被外界傳得神乎其神的SVP-24型機載航彈投彈儀,並不是過於前沿的黑科技,早在二戰時期就出現了類似的裝備。隨著三代機、四代機以及五代機的興起,大量精確制導炸彈和飛彈成為空戰主力,很多國家也不再依賴於早已落後的機載航彈投彈儀,唯有戰鬥民族一直對其青睞有加。具體來說,SVP-24就是採用模塊化設計的一款綜合測算系統,它將戰機上的機載計算機、顯示器與俄羅斯自主研發的格羅納斯導航系統(也可以兼容美制GPS導航系統)集成為一個系統,進而藉助大數據計算,把戰場綜合信息匯總到戰機的火控計算機中,從而保證每一次投彈都達到15米(西方國家認為這個偏差數據應該在100米)的偏差範圍內。
以敘利亞戰場出鏡率最高的蘇-24「擊劍手」戰鬥轟炸機來說,誕生於冷戰時期的這款戰機早在1974年就開始服役。不過,蘇聯早在1983年就關閉了生產線。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多達900架蘇-24。時至今日,與蘇-24同時代的美制F-111、英制「狂風」等戰機早已退役,但俄軍卻依然繼續使用蘇-24,並且對多達300多架現役蘇-24進行了現代化升級,其中一個重點環節就是增加了SVP-24投彈瞄準系統。在它的幫助下,已經是爺爺級戰機的蘇-24不僅極大地提升了投彈命中率,而且還可以在投彈作業的過程中實現機動防禦,降低被地面炮火擊中的概率。
當然,客觀來說,儘管SVP-24系統讓眾多俄制老爺機的投彈命中率大大提升,但也只能幫助這些戰機在低空進行投彈。因為,蘇-24等老式戰機的機體結構和眾多內部系統元件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品,即便有所升級優化,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老戰機航電設備落後的問題。因此,在敘利亞戰場,俄軍不得不加大戰機數量,通過飽和轟炸進一步降低投彈的偏差率。儘管如此,相對於精確制導炸彈昂貴的成本代價,俄軍的這一戰術打法依然是小投入、高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