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樂享運動樂趣。
12月20日下午,揚州市體育社團嘉年華活動在南部體育公園舉行。數百名來自各體育協會的會員匯聚一堂,練技能、展形象、振精神、增友誼,充分展示體育社團風採和「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精神面貌。
全民健身在防止因病返貧、因病致貧,促進健康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今年下半年,「體育文化進萬家 科學健身惠民行」活動暨「倡導全民健身 助力健康扶貧」主題活動在各縣(市、區)依次舉行,不僅吸引數萬人參與,也在深入推動全民健身、提升群眾身體素質方面,探索出了一條「健康扶貧」路徑。
1
網絡直播、文體旅融合,全民健身「花樣百出」
「體育文化進萬家 科學健身惠民行」系列活動於8月底啟動,分別走進邗江區槐泗鎮、廣陵區沙頭鎮、江都區吳橋鎮、儀徵市新城鎮、高郵市高郵鎮、寶應縣安宜鎮。
在邗江,群眾、遊客共同參與的體驗式、互動式的文體旅活動人氣十足。2020年公大杯運河城市星釣聯賽邗江站選拔賽、2020年「樂在邗江」金秋遊暨第二屆北湖騎行邀請賽……豐富多彩的活動,把運動健身巧妙嵌入文體旅融合品牌活動打造。
在廣陵,跆拳道、空竹、廣場舞等老年體育健身節目精彩紛呈,給市民送去了一場體育的視覺盛宴。
在江都,身高、體重、肺活量等健康指標的免費測量,讓市民全面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數,也為下一步體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儀徵,以「科學健身之養生保健」為主題的健身講座,結合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的預防,向老年人宣傳科學健身理念。
在高郵,社區網絡健步走、業餘桌球聯賽、業餘籃球聯賽等讓市民盡享運動的快樂,多家運動協會走進社區開展培訓。
在寶應,第二屆蓮湘舞比賽吸引了13支決賽隊伍、近300名運動員,把體育運動和非遺完美結合。通過網絡直播,吸引線上線下近8萬人參加活動。
2
「家底」厚實,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
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健身成為越來越多人追求的健康生活方式。在揚州,全民健身的「家底」到底有多厚實?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通報了2019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揚州公共體育領域得分88.13,名列全國第一。與此同時,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達2.83平方米以上、建成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提前完成國家「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城市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目標。
2015年,揚州啟動生態體育休閒公園建設,通過大、中、小合理搭配、均衡分布,形成了市、區、社區、「口袋」四級體育公園體系。同時,在綠地、疏解騰退空間、老舊廠房等城市空間的「金角銀邊」,科學合理地嵌入體育設施,有效擴大健身場地增量。
截至目前,揚州建成20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建成生態體育公園近400個,66個鄉鎮建成多功能文體廣場,1022個村建成「五個一」文體活動廣場,體育設施實現市、縣、鎮(街道)和村(社區)四級全覆蓋。
3
愛運動會運動,1.8萬指導員專注「健康扶貧」
隨著我市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善,群眾「去哪兒健身」的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如何科學健身」被提上新的議事日程。
路邊的廣場上、小區的空地裡、公園的健身設施旁,市體育部門見縫插針,打造了近4000個科學健身網格——晨晚練健身點。在此基礎上,市體育部門建成262個樞紐型全民健身指導站、11個全民健身益站、1個市級群眾體育活動指導培訓中心,形成科學健身的四級網絡。
市體育部門還和衛健部門合作共建,依託基層鄉鎮(街道)醫院,在全省率先創新 「嵌入式」打造體醫融合服務中心。目前,揚州在基層鄉鎮(街道)醫院建成8個體醫融合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慢性病防治、運動康復治療等體醫融合服務。
在揚州有這樣一批健康使者,他們在普及推廣全民健身項目和健康生活理念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已有社會體育指導員18200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4人,市體育部門還與市衛健部門聯合,在全省率先啟動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運動處方師培養工作。1000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近百名運動處方師已持證上崗,成為「運動是良醫」的推廣者和體醫融合的踐行者。
市體育局局長李桂山介紹,目前,體育部門大力推進「體育+社會治理」模式,開展「百團萬員進網格」活動,「通過與社區結對,讓各體育協會會員化身網格志願者,傳遞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時,助力基層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