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法院執行法官查封了民生國際旅行社的電腦與財務信息。首席攝影記者 吳寧/攝
馬先生等人接到銀行發送的旅遊信息後報團參加歐洲遊,旅遊歸來後卻再也要不回保證金。昨天上午,朝陽法院執行法官對這起涉及54名申請人、案款高達500餘萬元的執行案件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搜查旅行社的財產,並對旅行社帳本和電腦等進行了查封,傳喚法人代表下周一到法院說明資金去向,並視面談情況決定是否採取拘留措施。
強執現場 查封電腦與帳務信息
昨天上午,北京晨報記者隨朝陽法院執行法官來到北京市民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在不到百平方米的辦公區內,只有財務和銷售人員等三名工作人員。一名員工稱,法人代表周某經常不在辦公室。
執行法官現場扣押了記錄旅行社工作的筆記本電腦、帳務信息和POS機,以了解公司的財產狀況和保證金的走向。現場搜查發現該公司帳面有100多萬元資金,但已被其他法院凍結,原因尚不得而知。
隨後,執行法官杜玉勇電話聯繫了周某,通知對方下周一到法院接受談話,匯報公司財產情況及下一步如何履行判決。周某答覆說,目前公司經營處於停滯狀態,但會全力配合。杜法官告訴記者,是否會對周某採取司法拘留將視面談情況而定。如再不履行,下一步將對周某限制高消費,如確實沒有財產可執行,會建議申請人走公司破產程序。
據杜法官介紹,此前,法院發出執行通知並要求被執行人來院談話,對方置之不理。經查詢,被執行人名下無車、存款、房屋等財產信息。
申請人講述 收銀行簡訊報名參團
昨天上午,馬先生等多名申請人來到執行現場,他們分別是民生銀行、平安銀行以及其他銀行的客戶,當初都是接到銀行發送的旅遊廣告才參團並繳納數萬元不等的保證金。
去年7月,年近七旬的馬先生收到某銀行發送的「報民生旅行社8月德國法意瑞四國11日精彩之旅,刷信用卡兩人同行一人免單,兩人15888元」的廣告。在核實銀行客服電話證實是銀行發送的消息後,馬先生夫婦與妹妹、妹夫四人報名參團,並繳納了3萬多元團費。
出團前兩天,旅行社突然提出要交保證金,否則不能出行且團費不退。無奈之下,兩家人交了10萬元保證金。「說好回國銷籤7到15個工作日就返還,可旅行社以負責人不在等各種理由一再推脫。」馬先生說。
張女士是建設銀行貴賓卡客戶,與馬先生一樣,最初也是收到銀行的旅遊廣告簡訊。擔心被忽悠,她還特地去旅行社的辦公地點實地考察。張女士聽業務員說,旅行社與民生、平安等銀行有合作關係,便放心地與親友10人報名,繳納7萬餘元團費及15萬元保證金。而旅遊歸來,張女士的保證金也要不回來了。
多名申請人說,起初全國範圍內有三四百人、金額3000餘萬元的保證金未退還,後民生銀行和平安銀行對在這兩家銀行刷卡交費的客戶代為退賠,而其他銀行的客戶大概百餘人未能拿到,陸續有人起訴到法院。
■法官提醒
保證金勿交旅行社
杜玉勇法官提醒稱,旅遊者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旅行社,可上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查詢旅行社是否被列入「黑名單」。此外,保證金應交給第三方擔保機構。
據悉,旅行社為規避風險通常會對出國遊的遊客收取一定金額的保證金,金額因去往不同國家和個人資信等有所不同。個別旅行社將收取的出境遊保證金存儲在工作人員個人帳戶上,遲延歸還甚至挪用、侵佔出境遊保證金的現象屢有發生。去年12月24日,國家旅遊局出臺通知,首次明確出境遊保證金一律採取銀行參與的資金託管方式收取。
(記者 顏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