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酒文化,便借一分醉意寫一篇,所謂喝酒,釋義不過是一字「愁」,飲酒三分醉,惆悵萬古休。
獨飲酒,飲的是味蕾之後的舒適,眾醉飲,飲的是人生背後的放縱,猶記得二十幾歲,一人獨飲了一瓶二鍋頭,烈酒入喉,那種痛快,大嘆人生當不過如此,當時膽氣沖天,猛虎在前而不知何為懼,一覺睡醒,酒醒後是深感後怕,這已經不叫喝酒了,這叫「作死」。
少年的一次狂飲,致使多年以後不管是和什麼人喝酒,清醒放在第一位,如果年少時沒有很好的自制力,也許那瓶二鍋頭會讓自己的往後的人生無能為力。
飲酒喝的是氣氛想,自控能力尤其是為重要,君子酌酒,酌的是寫意,看過很多比較精彩的人飲酒,發現一個問題,酒醉人不倒,盡醉勸糊人。
這也許是酒文化裡的一種品質,這種品質便是不借醉酒之意,與之眾人的庸俗,也不會把自己摘的一乾二淨,往往與善,隨之飲酒結束泯然眾人的安慰中,回家後管他天昏地暗,夢裡與君在醉一場,不夢話,不磨牙,不放屁,可謂大善之詞裡的小成,這亦是飲酒應該有的姿態。
不借酒意胡言亂語,不借酒勁怨天怨地,筆者還真有二三知交好友是這樣的人,與這樣的人飲酒從古來今往到歲月人生,簡直就是一種享受,借酒意你說我聽,借醉意有苦盡訴。
書寫酒文化,儘量不會用往後的年紀寫以前的經歷,年少輕狂,四字說來容易,也是一路走來不知幾多艱難,不如與三兩知交,醉他個天昏地暗,對於年少時的飲酒,如果用現在的成熟書寫那時的經歷,辭藻的華麗,丟了年少輕狂的本意。
酒的背後有很多故事,三分醉酒小可指桑罵槐,五分醉酒大可杯酒泯恩仇,七分醉酒也可話意人生百味,十分醉酒,亦可天地奈何獨我悠悠。
一杯酒怎么喝,和什麼人喝,單人三分酒醉,醉的是勞累之後的舒適,不用思前想後,就讓這三分醉酒,引入夢鄉之後的獨享,酒品既人品,也許每個人煩的都是借酒醉,胡言亂語的人,忽然想到一句話,生平行事摸不透,酒後醉眼在觀人。
狂飲大醉,醉的是生時意不平,從李白的到辛棄疾,前唐後宋,這兩位古人能讓後人有興趣了解他們的生平,醉後的三分才情,酒後的七分癲狂,獨餘十分的作品,血脈噴張。
醉酒醉的是精神上的刺激,也是世事艱難的人生調味劑,心有不甘時的飲酒,它是會讓人容易上頭的,所有情緒的積壓下的醉酒,眼淚也許能衝刷掉一些悲傷。
大醉後觀的是:醉酒三分意,話中意不休。一醉解千愁,醉死算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