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國•重慶(石柱)第四屆康養大會在石柱黃水鎮開幕,為期三天時間裡,康養產業研討、項目籤約、資源考察推介等活動將緊鑼密鼓進行。當天,石柱圍繞「中醫藥防疫與康養」主題,通過雲直播方式將「風情土家 康養石柱」瑰麗畫卷展現給廣大網友。
聚焦「中醫藥防疫與康養」
培育中醫藥療養旅遊新動能
今年,大會聚焦「中醫藥防疫與康養」主題,背後折射出的是石柱「發展中醫藥療養旅遊」的思路。
打好這張牌,石柱有底氣。
石柱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中藥材。翻開地圖,會發現石柱群山連綿,重巒疊嶂,峰壩交錯,海拔高低懸殊。大山曾讓石柱久在深閨,卻也賦予了石柱種植中藥材的自然資源稟賦。
「石柱有全國最大的黃連生產、科研和教學基地,石柱黃連佔到全國總產量的60%和世界總產量的40%,是『中國黃連』之鄉。」新華網雲直播中,石柱縣農業農村委副主任王小軍向網友介紹。
然而,從一株黃連長成一個大產業,需要挖潛增效,延長產業鏈條。
當天「中醫藥防疫與康養」專家主旨演講上,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重慶綜合試驗站長、重慶市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李隆雲指出,當前重慶市中藥材二、三產業急需培育,要提高中藥材全產業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這與石柱的構想不謀而合。近年來,石柱以中藥材精深加工為龍頭、以中醫藥醫療機構和老年養護機構建設為突破口,將中藥材、醫療和康養擰成一股繩。
「豐富的中藥植物,為石柱提供了充足的康養食療資源。」直播現場,石柱縣衛健委主任楊林權表示,近期,由重慶醫科大學投資3.5億元建設的重醫附屬黃水康復醫院已投入使用,黃水片區13個精品中醫館也建成並投入使用。
他介紹,目前,石柱全縣打造的13個療養示範點,提供中醫按摩、針灸、拔罐、推拿等11大項49類中醫藥療養服務,75%以上村衛生室能提供中醫藥服務,石柱縣也因此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考慮到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形勢,結合石柱食療資源優勢,石柱將此次大會主題定為「中醫藥防疫與康養」。「下一步,我們將以養護院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全國知名的療養示範區,使中醫藥療養旅遊成為石柱新的經濟增長點。」楊林權口中,石柱發展的一張新藍圖逐漸顯現。
以「生態康養」為統領
「六養」產業不斷升級
石柱之美,不僅美在養而療之,康而壽之,更美在姿態奇絕的山水風景、美在它傳承千年的人文風韻。
石柱雖然地處山區,但自然生態良好、土家風情濃鬱,特色農業、休閒旅遊業也有較好基礎,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是全國的綠化模範縣,被稱為中國天然氧吧。
坐擁「大自然的恩賜」,這些年,當地人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石柱人的金山銀山?
為此,石柱堅持綠色發展,以「生態康養」為統領,不斷健全觀、療、食、文、動、住「六養」。
當天,一幅幅「山水交融地,人文薈萃境」的畫卷隨著雲直播鏡頭徐徐展開:
這裡風景別致——萬壽山石柱高聳;大風堡林海茫茫;千野草場綠波千頃……
這裡風情獨具——首批國家級非遺土家囉兒調發源於此,世界經典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孕育於此;唯一被中國正史將相列傳記載的明末巾幗英雄秦良玉,在此留下千古傳奇;多彩的土家文化、民俗風情和傳統技藝代代傳承……
這裡物產豐足——出產的優質蓴菜是公認的山珍佳餚;土司王宴聞名華夏;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全球最大的蓴菜生產基地」;優質黃連、辣椒、蜂蜜承載著石柱人「敢吃黃連苦,不怕辣椒辣,後享蜂蜜甜」的人文精神……
近年來,康養戰略正深入全縣人心,當地康養經濟政產學研協同聯動新局面基本形成,石柱的康養品牌在國內外更加響亮。另一方面,以「生態康養」為統領的石柱「六養」產業還在不斷升級。
例如,在文養方面,「石柱正在打造『巾幗土司城』,將把土家先民留下來的眾多文化遺產、民風民俗集中起來,予以陳列展示,使它成為石柱土家文化的尋根地、體驗地、展示地和高端文化旅遊目的地。」直播中,石柱縣文化旅遊委副主任馬麗介紹。
在觀養方面,今年石柱縣全國攝影大賽舉行,旨在增強與遊客的互動,吸引了來自全國上萬名攝影愛好者參與投稿。同時,還有來自全國20餘個省市攝影家協會的50名攝影家集中採風。
「在動養方面,石柱積極打造山地自行車、鐵人三項、滑雪、定向越野、公開水域,以及無動力滑翔飛躍長江等等,以提高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石柱縣體育運動中心主任譚文福向網友介紹。
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鄭三波 實習生 彭晨 柏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