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鄰和諧 廈門思明厝邊一家親

2020-12-24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盤龍小區居民紛紛與國旗合影

臺海網9月29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康澤輝 曾宇姍/文 常海軍/圖)「看!咱們小區紅旗招展,儼然一片紅色的海洋,真是太美好了。」這個國慶前,思明區華福社區盤龍小區的居民們,響應導報「把國旗迎回家」的號召,讓五星紅旗飄揚在小區的各個角落。

而在風光秀麗的篔簹湖畔,檳榔社區安平裡小區,剛剛經歷了老舊小區改造的「乘風破浪」。這個國慶,不僅其樂融融,也多了一抹喜慶的火紅。居民們爭相參與,領取國旗懸掛在家中的陽臺,100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鄰和諧,思明厝邊一家親。生活在思明區的人們,用這樣的熱情,表達著對祖國母親的深情祝福,「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這就是獻給祖國母親最好的禮物」。

定位> 盤龍小區

從「老大難」到「新典範」

盤龍小區建成於2006年,是十多處老城區拆遷安置居住小區,居民成分複雜,利益訴求多元。曾經,綠化環境、停車難題、安全隱患等小區治理痛點,困擾著小區厝邊。

但如今,盤龍厝邊找到了解決之道。以黨建引領、群策群力、多元共治為路徑,凝聚「厝邊睦鄰」的紅色力量,在居民家門口搭建起定紛止爭、共建共享的平臺,解決了居民的煩心事揪心事。

從「老大難」到「治理典範」,明年就滿40年黨齡的小區黨支部書記謝麗玉深有感觸,「特別是2018年以來,小區大變樣」。

謝阿姨說,以前堆砌廢舊家具的架空層,建起了「小區黨群之家」。而地面坑坑窪窪的報刊亭,也搖身一變成了「睦鄰亭」。

這些空間發揮起了大作用。小區黨支部牽頭,發動5名政法一線的退休黨員,組建「紅色調解隊」,創建全區首個小區黨員調解室。謝阿姨就是黨員調解室的主任。針對鄰裡、家庭、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開展調解工作,已依法化解矛盾十來起。

垃圾處理也曾困擾小區居民。盤龍小區打造的「厝邊議事廳」,召開小區議事會,商討方案,並與物業協調方案。「垃圾投放點越來越少,從22個減到12個,如今只設置1個集中投放點,但垃圾髒亂差卻不見了。」謝阿姨高興地說。

「好厝邊」飄揚國旗紅

盤龍小區蛻變的「密碼」,在於2018年以來,華福社區黨委注重從鄰裡中發掘黨員力量,引導黨員服務小區建設,構築「厝邊」戰鬥堡壘。越來越多的黨員走出家門,參與到小區治理中,小區自然更美好。

這一次,「國旗迎回家」活動,小區居民更是踴躍參與,讓每個角落都飄揚起亮眼的國旗紅。

33年黨齡的黨員王超逸非常激動,「小區處處掛起了國旗,讓我感受到了節日來臨的喜悅氣氛,更讓我產生了國家強盛的自豪感。」

老王1957年隨父親來廈,見證著廈門的大發展。

老王說,居家社區養老不用愁,家門口就有思明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華福社區還幫小區辦起「厝邊健康驛站」,為居民義診,還有愛心理髮,別提多方便。

不久前,盤龍小區還順利完成了業委會換屆選舉,八成的委員都是黨員。新上任的業委會主任莊鎮城說:「這說明小區居民對我們黨員的信任,我們也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小區的文明之美,融入廈門的自然之美,睦鄰友好,包容和諧。」

定位> 安平裡小區

老舊小區 幸福蛻變

走進安平裡小區,昔日破舊不堪的狹窄通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重新鋪設、拓寬的路面,還增設無障礙通道、石板凳和鵝卵石過道。在這裡,有居民休閒娛樂的小公園,有孩子們閱讀交流的共享書屋,連垃圾分類投放點也華麗變身,一切陳舊的設施煥然一新。

老居民們還迎來了廈門市第一個老舊小區人臉識別系統。「臉部識別+部門聯網」的系統就像智能管家,讓生活更加便利。

短短半年時間,為何能實現如此「地下天上」的變化?統領答案的便是「近鄰」二字。

安平裡小區以老舊小區改造提升為契機,逐步探索出「樓道黨建」工作模式。近如「檳」,鄰裡「榔」,安平裡形成「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道黨小組」一體化格局,進一步弘揚檳榔近鄰文化,讓這個小區充滿煙火氣。

啟動改造以來,安平裡小區黨支部率先垂範,引入居民自治共管理念,成立了鄰裡議事團。「打造熟人小區,我們邁出了驚喜的一步,我們要讓小區洋溢著鄰裡守望的溫馨,更要讓居民們的幸福更加具體。」檳榔社區副書記翁栩栩說。

把國旗迎回安平裡

退休黨員駱秋文是安平裡小區出了名的「熱心腸」,在小區改造進程中,他更是擔當起「施工參謀」。這一次,安平裡小區「把國旗迎回家」,駱秋文也積極響應,不僅早早領取國旗,還入戶幫助同一樓棟的居民懸掛。

「2020年經歷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中國人民再次看到祖國的強大和擔當,在國慶節讓五星紅旗飄揚在每一戶的陽臺上,我的內心無比澎湃!」駱秋文說。

61歲的林寶珍是檳榔社區的老居民,見證了老舊小區從雜亂無章到綠意盎然,看著小區掛滿國旗,林寶珍激動不已:「第一次見到小區裡這麼紅火的場面,瞬間有了節日的氛圍。」

相關焦點

  • 廈門市舉辦「近鄰品牌」展演擂臺賽 近鄰攜手社區治理
    「微」治理、雙擁融合心連心、近鄰有愛好厝邊等特色品牌,破解社區基層治理難題,讓「陌鄰」成「睦鄰」,推動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五個精準、兩座橋梁、零距離」的「520」工作法,編織鄰裡網,激活鄰裡情,匯聚鄰裡愛,由點到面串聯,調動厝邊力量,盤活社區工作,形成厝邊共治新格局。
  • 廈門中華街道深入實踐「近鄰」模式
    「中華習慣」成自然 近鄰有愛一家親中華街道深入實踐「近鄰」模式,構築融合、有愛、傳承的歷史街區廈門晚報訊(記者 戴懿 通訊員 陳雅玲站在新老城區的交界點上,面對著商業繁華與老城現代化不足的矛盾,中華街道以深化「近鄰」模式為抓手,因地制宜打造紅色小巷「微」治理、近鄰有愛好厝邊、軍民融合心連心、文化傳承增自信的「中華習慣」,以繡花精神推進街區的精細化治理,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
  • 南平延平區:「近鄰黨建」一家親 社區治理一條心
    在延平區,「近鄰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探索實踐,讓轄區居民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南平延平區:「近鄰黨建」一家親 社區治理一條心。  「在把握社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我們建立居民議事會制度,通過不定期召開小區支部聯席會、共建理事會、黨員群眾座談會等方式,協同物業會商解決包括業主反映強烈的各類小區管理問題。」四鶴街道延福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金玉介紹說。
  • 廈門古建築之蔣厝,思明南路上罕見的一座300多年的紅磚古厝
    在廈門思明南路上有一座叫做「蔣厝」的古厝,位置很容易找,就在靠近鐵路文化公園一側的博物館公交站正對面。廈門蔣厝蔣厝的主人為蔣紫亭。蔣紫亭,晉江人,清乾隆末年帶刀侍衛,從泉州府奉調到廈門任職。期間,於鴻山南麓建了一座兩落紅磚大厝,安置家小。
  • 蓮前再開通一條厝邊公交 往返觀音山夢幻世界與前埔南區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吳宇豪 通訊員 肖建瑜)昨日上午,思明區蓮前街道厝邊公交403路正式開通,這是繼去年開通401路、402路兩條公交線路之後,街道開通的第三條厝邊公交。403路的開通,填補了會展南路、南五路、南七路公交盲區,更加方便觀音山、會展北和前埔東片區居民群眾的出行需求。
  • 誇誇我的好鄰居 和諧鄰裡一家親
    為促進居民間的和諧共處,連日來,曹娥社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鄰裡月系列活動。當天,圍繞「曹娥一家親,和諧鄰裡情」主題,「誇誇我的好鄰居」活動在渡江花園小區內舉行,通過居民推薦點讚,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好鄰居,營造和諧鄰裡關係。  「我們樓下住戶門口有垃圾,她都順手帶下去扔了,不怕髒不怕累,真是太熱心了。」這邊,居民陳大姐連連誇獎樓上的張阿姨,那邊,26幢的吳奶奶忙開口道,「老李是我們這幢樓的調解員,哪家婆媳吵架、夫妻矛盾,他都會去勸上幾句。
  • 歡聲笑語迎「雙節」 鄰裡和諧一家親
    鄰裡一家親,歡樂過「雙節」。9月26日晚,以「鄰裡喜牽手,同心迎全運」為主題的「鄰裡節」活動在滻灞生態區灣流小區舉行。600餘名居民走出家門,一起吃月餅、看節目,共敘鄰裡情,歡度國慶、中秋佳節。居民們熱情參與「鄰裡節」活動「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這次的『鄰裡節』辦的好,讓大家對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拉近了鄰裡之間的距離。」現場參加活動的居民王先生表示。
  • 夜讀|「老厝邊」,你們都去哪裡了?
    「老厝邊」作者 / 王斌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厝邊」,閩南話意為鄰居。說起「老厝邊」,許多人一聽就心生暖意,勾起時光深處的許多溫馨回憶,滿滿都是歲月不老的鮮活畫面。舊日的時光漫長而沉靜,我的童年是在中華老城區的牆頂巷度過的,記憶中,那段歲月好像是停滯的,老宅院、舊樓房、石板路青石條凳,仿佛都被悠悠歲月打磨得光滑潤澤。
  • 廈門思明:文明城區顯風採「一鍵還原」高顏值
    地處廈門中心的思明區,老城區面積較大,颱風防禦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涉及面廣。對於思明各級各部門而言,10日晚註定是一個不眠夜。領導幹部先上,全區上下都上,這條始終貫穿在思明文明創建過程中的「大家一起上」法則,再一次在防禦颱風時得到高效實踐。守望相助「近鄰」力量強大 一線搶險清障「一、二,扶起來。」
  • [河南] 濮陽市社區「文明和諧樓」鄰裡一家親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在河南省濮陽中原油田第八社區天橋小區裡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一棟樓,十幾戶人家,幾年來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形成了鄰裡和諧一家親的氛圍,鄰裡之間感覺比自家親戚還親。去年重陽節,這棟樓被天橋居民站評為「文明和諧樓」。
  • 宜昌人,邀您到廈門思明「玩海賞花看大戲」
    「詩意廈門·幸福思明」文化和旅遊公眾推介活動18日在宜昌舉行18號下午,廈門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思明區人民政府,帶領廈門思明文旅推介團在宜昌萬達廣場「擺起了攤」,舉行「詩意廈門·幸福思明」文化和旅遊公眾推介活動,為宜昌市民送來「文旅福利」。
  • 和諧鄰裡一家親
    和諧鄰裡一家親 2020-09-01 08:44:39  來源:  婺城新聞網  作者: 王靜姝 >   8月27日上午,城東街道旌孝街社區舉辦的「鄰居守望心連心社區和諧一家親」活動在清風公園門口濃情上演。
  • 社區老少齊上陣 和諧鄰裡一家親
    社區老少齊上陣 和諧鄰裡一家親 本臺訊(九江廣電全媒體 記者 鄧宏霞 陳向翀)今天是2020年元旦佳節,祝大家新年快樂!時間過得真快,彈指一揮間,我們告別了2019年,迎來了2020年。八裡湖新區赤道咀社區居民 餘女士:「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通過這次活動,我們也增加了友誼,然後也豐富了業餘生活,我們非常感謝社區領導給我們提供這個平臺,新的一年,祝我們社區越辦越好,新年快樂。」 據了解,八裡湖新區的赤道咀社區,是今年剛剛成立不久的新社區,之所以相邀鄰裡一起舉辦這次迎新晚會,就是為了能夠讓社區居民,能夠感受到,來自大家庭的溫暖。
  • 廈門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
    廈門海滄新垵閩南大厝保護片區  海都閩南網訊 往昔歲月被時間粉刷潤飾,唯獨古厝,容顏老去。那些古厝音容,如何勾勒?昨日,記者從廈門市規劃局獲悉,《廈門市閩南古大厝保護規劃方案》出臺,全市新發現24處閩南大厝。市規劃局、市文管辦表示,加上現有的已列入市級文保單位及歷史風貌建築的大批古厝,廈門將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聯合泉州、漳州,對閩南古大厝進行整體申遺。
  • 廈門翔安區:黨建「鄰」聚「好厝邊」
    為有效破解城市轉型中存在的基層組織碎片化、人際陌生化等難題,全區上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深植「近鄰」理念,踐行為民宗旨,以好體系、好平臺、好陣地「鄰」聚「好厝邊」,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嶝街道雙滬社區創新「黨支部+『好厝邊會所』+特邀調解員」模式,統籌老黨員、鄉賢、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搭建「好厝邊」調解平臺,聘請「特邀調解員」,在黨群服務站設置會所,幫助及時化解鄰裡矛盾和解決家庭婚姻、房屋、財產等方面糾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村居」。
  • 廈門大力推行「近鄰黨建」工作模式 持續提升群眾的獲得感歸屬感...
    廈門網訊(文/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黃銀斌 圖/市委組織部提供)1985年至1988年,習近平同志在廈門工作生活期間,居住在思明區的圖強小區,與居民結下深厚的鄰裡情,留下了手書「遠親不如近鄰」賀年卡寄給鄰居的佳話。
  • 鄰裡一家親 溫馨和諧歡樂多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日前,在城南街道上杭社區山水聖邸小區內,「鄰裡一家親·生活真美好」2020山水聖邸鄰居節火熱進行。活動現場,居民喜笑顏開,幸福在庭院中傳遞,歡聲笑語繪成一幅溫馨和諧的畫面。據悉,本次鄰居節的文藝匯演節目大部分由居民自編自導,節目類型包括舞蹈、歌唱、武術表演、樂器演奏等,並在節目中穿插了抽獎活動,將晚會活動推向高潮。
  • 打造四大思明元素主題線路 金牌導遊帶你「樂遊思明」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有人說,廈門,就像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四季如春的氣候、僑鄉風情、閩臺習俗、海濱美食、異國建築……無一不備受遊客青睞,令人神往。作為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之一,廈門旅遊資源豐富、設施完善,而這其中思明區尤甚。
  • 濃濃鄰裡情和諧一家親
    濃濃鄰裡情和諧一家親 2018-09-20 14:24:20   來源:中安在線
  • 黨建引領聚合力 鄰裡守望促和諧 康濤調研推動近鄰黨建工作
    遠親不如近鄰,黨建促進共贏。帶著怎樣作答好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如何」重要指示的思考,結合落實市委常委掛鈎聯繫小區黨支部制度,繼去年10月9日深入南安走訪後,昨日,市委書記康濤再次帶隊前往豐澤,實地調研推動近鄰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