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騎馬」而來 能跟上下五千年「談戀愛」的都是偉大的人,他「騎馬」而來,他是一個不穿古裝的「古人」。他也是鎮館之寶,他叫蒲重良。
羊城晩報記者 鄧勃 攝
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以漢代陶瓷為主題
走南闖北從商數十載,選擇紮根廣州當一名「古陶痴」,不僅痴迷一己私藏,更致力向公眾免費普及辨別真偽藏品的知識。因為他的執著,廣州近日出現目前國內唯一一座以漢代陶瓷為主題的博物館——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因為他的執著,被收藏界稱為「高古沙漠」的廣州,有了一個珍藏兩件國家一級文物、15件國家二級文物、400多件國家三級文物的重量級私人博物館。他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希望再建一個「仿品博物館」。他,就是自稱「普通市民」的蒲重良。
A
做「冤大頭」3000萬元購萬件贗品
今年11月8日,位于越秀區珠光街德政南路51~55號的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和八旗博物館正式開門迎客,一至四樓就是蒲重良投資建成的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展品以漢代陶瓷為主,包括釉陶、漢兩彩、成熟青瓷等等。此外,該博物館還用漢代陶瓷展廳、中國陶瓷發展史展廳、漢兩彩展廳、原始瓷器展廳等4個展廳、400多件藏品,梳理了從新石器時期到清朝數千年間的陶瓷發展史。
蒲重良在開館之初放話:行家可前來「踢館」,如果發現一件假貨,可獲5萬元獎金。近一個月來,廣州陶瓷收藏行家多了一個好去處。11月中旬,羊城晚報記者在該博物館碰上不少戴著眼鏡、拿小電筒去觀展的收藏愛好者。仔細觀展後的行家只有一個結論:私人收藏至此,實在了不起。
館內藏品此前經過南北多名專家鑑定,作為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收藏協會副會長的蒲重良,本身也是古陶瓷國家一級鑑定師。「在成為鑑定師之前,我只是一個專買古陶瓷仿品的『冤大頭』。」蒲重良笑著告訴記者,1989年,他到廣州經商,並落戶成為廣州人。興趣愛好加上機緣巧合,之後就在廣州「學著玩」古陶瓷,「那時候認識一個『大師』,他帶著我到處買陶瓷,以元明清瓷為主,都非常漂亮。但玩了兩年後,我感到有點不對勁:怎麼有這麼多古董啊?於是,我請鑑定師幫我的藏品做鑑定。」鑑定結果如一盆冰水潑向滿腔熱情的蒲重良——逾3000萬元購入的萬件藏品全是贗品。
B
喬裝高仿買家做「臥底」
自從知道當了「冤大頭」後,蒲重良誓把陶瓷鑑定弄透徹不可。
由於一開始就「看壞了眼」,他認為,不可能再從看真東西入門了,只能另闢蹊徑——去仿品作坊當「臥底」。很長一段時間,蒲重良喬裝成一個專買高仿的買家,跑到景德鎮、神垢鎮等高仿集中地的高手家裡,豪爽地把錢往桌上一放:「我就要高仿的,越逼真越好,做不出來不給錢。」然後,像監工一樣蹲在工場裡看個仔細。
蒲重良說,古董造假自古有之,而如今的仿古逼真水平、手段及規模是前所未有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臥底」後,他開始摸清了「水很深」的仿古造假市場。
摸清仿品的「家底」後,執拗的蒲重良跟從名師學習鑑定,除了到國家博物館等大館參觀學習、到清華大學深造古陶瓷鑑定外,還專程前往西安、寶雞、延安、洛陽和南京、杭州等地的博物館拜師學藝。
「如今玩明清瓷的人非常多,但這個時期的仿品也是最多、最難辨別真偽的。我真正入門後,有不少老師建議我從漢代等高古陶瓷入手,因為這些都是很難仿製的孤品,從長遠來看,更具收藏價值。」此後,蒲重良專心研究漢代陶瓷。由於找不到一本關於漢代陶瓷收藏鑑賞類的專著,蒲重良便總結自己的收藏經驗,著述了《漢代陶瓷鑑賞》,成為國內鮮有的寫漢代陶瓷專著的研究者。
蒲重良在國內收藏界逐漸打出名聲,有北方大師級行家勸他遷到北京,因為「在廣州這高古沙漠,玩什麼古陶瓷」。
蒲重良說:「我很喜歡廣州,我希望把北方的行家都請來看展,看看廣州還是不是『高古沙漠』。」
C
還想建「仿品博物館」益同好
11月30日下午,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陶瓷鑑定專家葉佩蘭,首都博物館鑑定專家張如明以及廣東省文物鑑定專家潘鳴皋、本土收藏家梁基永等專家學者到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參觀,並由衷讚嘆:博物館就應該放真品。
葉佩蘭還表示,希望有企業家能建一個「仿品博物館」,展出高仿陶瓷,供眾多收藏初學者作自學之用。「現在高仿太多,很多人在藏品被鑑定為贗品後都不願意相信。如果有個仿品博物館,初學者可以自己去比對。國家有關部門要認定這個博物館,即認定這裡面展出的都是假貨,這才有權威性。」
葉佩蘭的建議也說到了蒲重良的心坎上。「接下來,我就要辦這樣一個館,展出以前我買回來的贗品。」蒲重良告訴記者,光在廣州,仿古行業就養活了200萬人,很多以前賣過假陶瓷給他的古玩商,希望把他的贗品買回去,他拒絕了,因為「讓他們回收那些贗品,就會出現更多『冤大頭』,而且,那些假東西會越賣越貴,會害慘很多人。我寧願用贗品跟更多同好者分享收藏經歷。」
於蒲重良而言,建「仿品博物館」,苦於沒有場地。據悉,普公漢代陶瓷博物館原選址番禺,「那是我自己的地方,但不大,離市中心也遠了點,不方便市民前往。越秀區政府知道我要辦這樣一個館,很支持,免費提供現在的館址給我。市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展廳啊,不容易。」他說。
對話
「得到好東西,興奮難形容」
羊城晚報:您最想給陶瓷收藏入門者的忠告是什麼?
蒲重良:不要只聽一個「大師」讓你買什麼就買什麼,這是最危險的,因為這個人的眼力、見識、道德等都有出現偏差的可能。最好自己研究透了再下手,這樣少吃虧。如果沒時間,起碼要同時請三個互不認識的顧問,把藏品或圖片給他們看,如三個人都說可買,方可下手。
羊城晚報:您吃過那麼大的虧,為什麼沒想過放棄?
蒲重良:知錯能改嘛。我那些贗品也不是完全沒有用,可以拿來跟大家做分析對比。再說,它們做工都很精緻,再過500年,就能成為值錢的真古董了。
羊城晚報:您對陶瓷真的很痴迷。
蒲重良:傻嘛。這也是我的樂趣所在。尤其是剛得到一件好東西,那種興奮和激動真是沒法形容,怎麼都看不膩。上洗手間前要拿來看看,去完洗手間又心痒痒地再看幾眼,然後才去睡覺。 ·何裕華·
其人檔案
蒲重良:四川瀘州納溪人,優秀企業家、著名收藏家及水利專家,漢代陶瓷博物館創始人,中華民間藏品鑑定委員會委員。
入榜理由
紮根廣州24年,熱愛廣州,痴迷收藏古陶瓷,並致力為廣州擦去「高古沙漠」之名,拿出藏品與廣大同好者分享,用「其人」之力「其事」之範,為廣州文化界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