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檢測為何出現假陰性?與試劑盒有關的所有問題這裡都說清楚了

2020-12-24 中國新聞周刊網

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

  2020年2月3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發了一條朋友圈:「別迷信核酸檢測了,強烈推薦 CT 影像作為目前 2019-nCoV 肺炎主要依據」,並稱這是「一個一線影像醫生的大聲疾呼!」

 

  她的言論隨後引發多方關注。

 

  在尚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當下,如果唯一的確診手段無法保證,出現錯檢和漏檢,直接後果將是,很多核酸檢測陰性但仍攜帶病毒的人得不到隔離,他們將成為新的傳染源。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 月 21 日出現發熱後,前後共做了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為何試劑盒檢測會頻頻出現假陰性?

 

  就此問題,多位專家向《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由多種原因構成,非常複雜,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與這次病毒的特殊性有關。

 

  每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結果不準確

 

  一位專門從事核酸檢測的國家某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由於新冠病毒的特殊性,不同的採樣部位對檢出率有很大影響。

 

  他指出,最好的採樣部位是肺部,因為這種病毒分布在肺部的濃度最大,但要想採肺泡灌洗液,操作複雜,需要儀器和各種引管,且對人的損傷很大,因此只針對上了呼吸機的重症病人;其次是痰,但這次肺炎不像以往的甲流,很多病患乾咳,無痰。因此,最普遍也最簡單的採樣方式是咽拭子,而咽部的新冠病毒量最少,所以會造成漏檢。

 

  另一位疾控系統內專門研究核酸檢測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人的上皮細胞複製非常慢,因此,在咽部,甚至痰液內,病毒的基數都非常低,加大了檢測的難度。

 

  「有的病人幾次(檢測)才呈陽性,這是正常的。因為可能病人前期分泌的病毒量很少,後期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毒增多,才能檢測出來,」前述研究員說。

 

  另外,是否採樣準確、採到了關鍵部位,也會影響採樣結果。以咽拭子為例,雖然是很簡單的操作,只需要在咽部拿一個棉籤劃一下,但每個醫護人員劃的輕重、多少都不相同。尤其在武漢,在日均檢測量超負荷的狀態下,穿著厚重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要實現精準採樣,難度很大。

 

  除了採樣,從樣本運輸到實驗室檢測的諸多環節中,每一個環節出錯都可能造成檢驗結果的不準確。

 

  由於病毒的RNA很容易降解,敏感度很高,送樣過程中必須採取冷鏈運輸,維持在零下20度,一旦凍融超過四次以上,樣本就會受到損傷。此前,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的6家新冠病毒試劑盒生產企業之一、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對媒體表示,由於試劑盒要求零下 20 度的儲存環境,僅少數有冷鏈能力的物流企業可以承運。在運輸過程中稍不注意,有可能就會影響試劑盒最終的檢測結果。

 

  而且,利用試劑盒檢測有很高的門檻,對實驗室的條件也很苛刻。前述研究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理論上PCR(即聚合酶鏈式反應)檢測必須在生物安全防護達到三級的P3實驗室做,但由於疫情原因,為了短期內快速提高檢測能力,國家將標準放寬,也允許P2實驗室進行檢測,但防護手段要達到P3,比如穿著3級的防護服,檢測人員被要求在生物安全櫃裡進行操作。

 

  他指出,病毒基因擴增非常容易交叉汙染,所以實驗室要分區,提取樣品、發生反應和調配試劑要分別在三個相互獨立的房間,房間之間形成壓差梯度,前一環節房間的壓力要大於後一環節,以保證擴增的分子不倒流,否則試劑容易被汙染,造成假陽性,「這也是實驗室目前最頭疼的一個問題」。

 

  這對檢測人員的操作規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前述疾控系統專家指出,樣本檢測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有時候擴增曲線沒出來,缺乏經驗的檢測人員很難判斷,是試劑盒質量問題還是操作問題。「這不是一天兩天能培訓出來的,需要積累大量的經驗。」

 

  自1月26日中國疾控中心把檢測權限下放給各地市的三甲醫院後,湖北省共有41家醫院獲得了檢驗資格。目前,已經擴展到66家。但一般醫院只有P2實驗室,即便臨時上馬,將防護做到位,專業檢測人員的缺乏仍是個問題。

 

  一份湖北省臨床檢驗中心官網去年1月發布的消息稱,湖北第十六期PCR實驗室技術人員上崗培訓班的參加人數為268人,在前年為220餘人。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檢驗科劉為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檢驗師要有一定資質和從業經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的。「檢驗科的人手不夠,我們還是以前那些人,大概十幾個。除了檢測以外,現在還要手動整理、上報大量患者信息。」

 

  新冠病毒試劑盒生產企業重慶中元匯吉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元生物)的一位技術專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的檢測模式包括手工監測和全自動儀器檢測兩種。其中,手工檢測要求檢測人員必須具備相關的專業背景,操作還要熟練化,「檢測過程就像看病理切片,短期突擊培訓的人員很難勝任檢測工作」。

 

  據湖北省衛健委主任劉英姿介紹,截至2月4日,整個湖北省能夠提供PCR檢測的實驗室共有97家,包括省市的各級疾控中心18家、66家醫院,以及13家第三方檢測機構,日均檢測量能達到6000人份。

 

  具體到武漢,截至目前,武漢市共有31家機構同時開展核酸檢測,核酸單日樣本檢測能力由最初的200份,提升到每日4000餘份。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介紹,武漢核酸檢測的最高能力,目前最高可達到日6000~8000份。

 

  按照指揮部的部署,要在2月5日至7日兩天內,完成武漢市所有疑似病例的核酸檢測。

 

  在2月6日的湖北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武漢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張紅星表示,目前核酸檢測試劑能滿足需求,但是採樣管、防護設施、採樣人員還有一定缺口。

 

  前述疾控專家指出,目前,無論是試劑盒增產能,還是實驗室布局,檢測的條件已經基本改善了,下一步更關鍵的是,如何嚴格操作,提高實際的檢測能力。

 

  他說,「你把檢測權不斷下放到醫院,要看它有沒有這個條件,具不具備這個能力。不能光把數字上滿足了,但無法滿足真正在一線的需求,產能是否滿足和是否能把病人治好是兩回事。」

 

  CT影像,還是試劑盒檢測?

 

  2月5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變化是,將湖北省和其他省份的診斷分類標準區分開來。

 

  在湖北省,將原本的疑似病例標準拆分,原本的「老三條」:發熱、白細胞或淋巴細胞減少,以及肺部CT影像,被一分為二,只要滿足前兩條即可視為「疑似」,相當於放寬了疑似標準。但同時,將第三條肺部CT表現視為「臨床診斷」,為湖北新增的一類診斷類別。確診標準則沒有改變,仍是試劑盒檢測陽性和基因測序與新冠病毒同源。

 

  這為CT和試劑盒的爭論暫時畫上了句號。張笑春後來發文回應稱,並非否定核酸檢測結果,而是認為其作為檢測的最終手段,目前仍受到產量、採樣方式等限制,武漢無法在現階段完全依賴核酸檢測去篩查病人,達到切斷傳染源的防控效果。

 

  可以看出,她此前主張CT檢測,主要是出於防控目的。在那條言辭激烈的朋友圈中,她寫道:應即刻啟動只要與疑似病例有過接觸者均排查CT,只要CT陽性就近集中隔離於酒店賓館或學校,不能放任無症狀或核酸陰性CT陽性的人家庭留觀。

 

  但多位專家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新冠病毒CT的影像學表現與很多其他病毒性肺炎,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等比較類似,很難做鑑別性診斷。因此,目前的技術水平下,最終的確診還是要靠試劑盒核酸檢測。

 

  因此,如何提高試劑盒準確率成為關鍵。對此,專家建議,除了採樣、運輸和檢測在操作上要儘可能規範以外,還可以採取「雙陽檢測」,也就是用兩家公司的試劑盒進行檢測,或多次檢測,以儘量降低漏檢率。

 

  目前,在一些有條件的醫院,已經開始採取這種更謹慎的檢測辦法。北京某三甲醫院一位發熱門診醫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在他們醫院,凡是疑似患者都要進行「雙陽檢測」後才能確診。

 

  一位武漢定點醫院的醫生也表示,為了提高準確度,醫院會再次確認進行「雙陽檢測」。 據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最新消息,截至2月5日,武漢各醫院內的疑似病人,第二遍檢測也已全部做完。

 

  應急審批,流程從幾年到幾天

 

  2月3日,工信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田玉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截至 2月1日,各家企業的日均試劑盒產能合計達到77.3 萬人份,相當於疑似患者的40倍,而且這還只是「最大產能的百分之六七十」。

 

  多家試劑盒生產企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試劑盒供需缺口的很快消弭,得益於國家藥監局迅速推出的「綠色審批通道」。

 

  1月22日,在武漢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當天,17家企業在國家藥監局的召集下,進行了一場現場應急答辯。此前,他們收到通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重,一線醫院在短期內需要大量試劑盒進行檢測,國家藥監局決定開啟快速審批通道,特事特辦。

 

  一位當時參與答辯的企業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雖然通知得很匆忙,但相關的材料仍要準備齊全,和以往申報這類體外診斷試劑時提交的材料類似,主要包括綜述資料、原材料、生產工藝及產品說明、連續3個生產批次的註冊檢驗等。現場有很多專家作為評委,在企業詳細匯報後進行表決。最終,有7家企業進入了應急審批通道。

 

  1月26日,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4家企業通過了應急審批,整個審批流程僅耗時4天。

 

  此後,又分別於1月28日和1月31日先後共批准6家新型冠狀病毒試劑盒生產企業的產品上市,分別是上海之江、聖湘生物、上海捷諾、上海伯傑醫療、中山大學達安基因以及華大基因。輝睿生物目前仍處於審批中。

 

  這個速度,被前述研究員稱為「史無前例的快」。他說,以伊波拉病毒為例,在當時那種緊急狀態下,都是做完臨床之後一個月才批的。

 

  事實上,新冠病毒試劑盒這種與致病性病原體抗原、抗體以及核酸等檢測相關的試劑,按國家法規,屬於體外診斷試劑的第三類,也就是醫療器械中的最高審查級別,需要由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審查,因此審查程序也繁瑣漫長。

 

  正常情況下,審批至少要2~3年,不順利的話有時會拖到5年,經常會要求補交各種材料,比如臨床數據。以前,對試劑盒的穩定性研究就要求至少一年,也就是放置在零下20度的環境內至少一年,實際要放置至少14個月。

 

  國家藥監局的官方通告指出,雖然這次是特事特辦,但按照「統一指揮、早期介入、隨到隨審、科學審批」的原則進行審批,不省流程,不降低標準。

 

  一家首批獲批的企業總經理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國家藥監局為每家企業指派兩名審批諮詢老師,雙方共建一個微信群,在群內及時溝通審批事宜,幾乎秒回。她還記得一個細節,有一天夜裡三點,對方突然在群裡問,你這個資料準備好了嗎?「他們工作不分晝夜,很辛苦,確實是想要儘快把企業審批出來,」她說。

 

  但前述研究員指出,從幾年縮短到幾天,沒有降低標準是不可能的。據他透露,首批審核的都允許減免臨床試驗,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試劑盒的質量門檻。但這位研究員也承認,在目前這種應急狀態下,如果照搬老規定,是不行的。

 

  按以前的規定,一個試劑盒產品的申報必須上交三家具有臨床資質的醫療機構共500人的病歷數據,並有三家單位的籤字蓋章。其中,是否在對這500個病人使用試劑盒之前徵得對方的同意,這涉及到倫理問題,必須把完整的方案遞交所在醫療機構的倫理委員會審核,經審核同意後和病歷數據一起提交。「光倫理這個環節,沒半年下不來的,」他說。

 

  為了彌補這個漏洞,在首批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的備註一欄,國家藥監局都註明了:本產品僅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輔助診斷及應急儲備,有效期1年。延續註冊時要補交臨床數據。以前,這類證件的有效期一般是五年。

 

  正參與第二批評審的深圳普瑞康生物技術有限東莞公司董事長黃高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第二批申報中,要求比第一批要高,不能減免臨床,而要求提交三家機構的數據。但仍比常規要求低,沒有明確要求,這三家醫療機構必須是有臨床資質的,相當於放寬了臨床數據獲得的範圍,並且不要求倫理審查。

 

  據他透露,在第二批審核中,國家藥監局把初篩權下放給各省,先由各省藥監局組織初篩,通過後由省裡向國家報。整個過程節奏也很快,接到省裡通知後第二天就去答辯。目前,他正等待國家的審批結果。

 

  據他了解,第二批申報的企業超過100家,僅廣東省就有近30家。

 

  高產能背後

 

  多位行業內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由於PCR檢測的技術門檻不高,目前,全國多家生物技術公司紛紛加入到檢測試劑盒的生產浪潮中,這從第二批申報激增的企業數量就可以看出,對於這個此前較為小眾的行業而言,新的入局者不斷湧入,其中不乏沒有太多經驗的小企業。

 

  前述研究員指出,目前,各企業正在研發生產的核酸檢測試劑盒基本都採用螢光 PCR 技術。這個技術早在1983年由美國科學家凱利·穆利斯提出,隨後被應用於病毒檢測、法醫鑑定和考古學等多個領域,後來經過數個版本的優化,技術本身已經非常成熟,也有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

 

  PCR技術的原理,是將新冠病毒的一段RNA片段逆轉錄成雙鏈DNA,再通過DNA聚合酶進行擴增。原始的病毒遺傳信息極其微量,不易被發現,擴增後更易被識別出來,然後通過一種螢光探針來捕捉,當擴增後的病毒濃度達到一個臨界值時,就會產生螢光信號。這意味著,樣本中被檢測出攜帶新冠病毒。

 

  在此前的伊波拉、甲性H1N1流感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等病毒的檢測中,都使用了這種技術。也就是說,試劑盒檢測的方法和技術已經是一套固定的成熟體系,每次只要套用不同的病毒基因就行,技術門檻不高。

 

  因此,在1月10日,國家公布了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之後,1月13日至14日,已有多家公司宣稱研發出核酸檢測試劑盒。中元生物在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製只花了兩天的時間,該公司一位負責人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由於中元生物在體外診斷試劑研發方面多有技術積累,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就好比「多加一個菜」。

 

  多位受訪的試劑盒生產企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們試劑盒的研製只用了兩三天。

 

  雖然門檻不高,但在前述疾控專家看來,在選取RNA片段(靶序列)、引物和探針的設計、以及一整套工業流程的優化方面,要求企業有至少五年以上的積累和沉澱。否則,雖然基本的技術方法就是PCR,但試劑盒質量仍然良莠不齊。

 

  他指出,衡量試劑盒的質量,主要有三個指標,特異性、靈敏度和重複性。特異性好,就意味著這個試劑盒只能檢測新冠病毒,而不是其他病毒,比如流感或腺病毒。靈敏性高,就會減少漏檢概率,檢出率高。重複性強,則代表穩定性好。因此,三個指標中,最重要的是靈敏度,這也是各種不同試劑盒質量差異的核心所在。

 

  他說,現有這些公司的技術,只要是通過國家藥監局審批,也即在技術標準層面通過其下屬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簡稱中檢院)檢定的,特異性一般都能保證在99%以上,但靈敏度各家不同。「中檢院的鑑定保準是一個最低門檻,過了這個門檻上面還有好幾個臺階,有的更高一點,有的更低一點。不同的靈敏度,對檢測的準確性影響很大,有的很靈敏,濃度很低的病毒也可以檢測出來,就不會漏檢,有的不太靈敏,就會出現假陰性。」

 

  隨著疫情的發展,對於檢測試劑質量標準的要求不僅僅是快,更要求保證高靈敏度。然而,現實是,相關檢測試劑的研發生產缺乏統一且明確的行業標準。

 

  據中元生物前述技術專家介紹,在診斷試劑行業,行業標準雖然早已存在,但標準對於不同產品中品類的限制並沒有細化。新冠病毒是新近發現的,讓國家去主導做一個新冠肺炎試劑的標準,短期內是不現實的。在他看來,目前行業內免不了一些企業借著試劑盒的噱頭進行炒作。在此次的疫情防護過程當中,相關檢測試劑廠家的產品之間,質量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

責任編輯:郭惠芬

相關焦點

  • 新冠肺炎假陰性四大原因
    ▍來源:賽柏藍器械▍整理:巧克力國家衛建委:結果陰性也可能感染2月2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在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中明確指出,核酸檢測結果陰性不能排除新冠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產生假陰性的因素。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用的試劑盒到底是什麼東西?
    這就不得不說這幾天的新聞裡一個常見詞——「試劑盒」。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RNA病毒,中國科學家已向全世界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檢測方法一般是核酸檢測,最常用的方法是逆轉錄實時聚合酶鏈式反應(Real-time PCR,RT- PCR),這種方法可以在體外放大擴增病原體的核酸(RNA),並通過螢光探針來實檢測擴增產物。
  • 核酸檢測多次出現假陰性,竟是這幾個原因在搗鬼!
    在我們實際臨床檢驗中,早期的COVID-19患者核酸檢測發現多次呈假陰性,特別是不同時間多次陰性結果後卻轉為陽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給臨床診斷和疾病控制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因此大部分的高度疑似患者都採取實時螢光定量PCR進行檢測。3、然而與基因測序相比較,影響qPCR結果的因素也有很多:標本或核酸純化過程中出現的擴增反應抑制物;擴增儀孔間溫度的差異以及核酸提取中的隨機誤差,均可造成假陰性結果的出現;擴增產物的汙染和核酸提取中標本間的交叉汙染。
  • 新冠病毒檢測,你了解多少?
    但問題是,在其他檢測方法得到開發並獲得批准之前,所有新冠病毒的檢測都只能在實驗室裡由受過專門訓練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在有些實驗室,陰性對照不起作用;而在另外的一些實驗室,本該得出陽性結果的,檢測下來卻結果不明。 2月12日,美國疾控中心宣布問題出在試劑上。本該標記冠狀病毒共有基因的第三組引物,沒能夠正常工作。疾控中心官員通知實驗室說,不要急,新的試劑盒馬上送到。結果,幾周過去了,仍只有少數幾個州的零星實驗室有能力檢測新冠病毒。
  • 中國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又被瑞典黑了,獨家採訪還原真相!
    △瑞典公共衛生局網站上的該文章文章寫道,瑞典兩個實驗室發現中國製造(華大基因)的新冠肺炎核酸檢測試劑盒有缺陷,無法辨識低病毒含量和陰性樣本的區別,認為該產品質量達不到供貨商的承諾,導致瑞典大約3700人收到了錯誤的陽性檢測報告。目前兩個實驗室正在對該試劑盒的缺陷進行調查。
  • 匯先醫藥新冠病毒檢測產品打開歐盟...
    這意味著「崑山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  拿到了「國際護照」,  可以進入歐盟市場。歐盟CE認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病毒核酸檢測結果成為患者確診的重要依據。為此,1月底,匯先醫藥迅速成立了專項研發團隊,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進行研發攻關。
  • 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獲新加坡、加拿大「通行證」
    截至5月7日,華大基因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在海外已經拿到進入歐洲、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及加拿大市場的「通行證」。 核酸檢測是新冠肺炎感染確診的重要手段之一,核酸檢測試劑盒是目前各國進行體外定性檢測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其他需要進行感染鑑別診斷者的主要方法。
  • 美國新冠確診風波:核酸檢測數字為何撲朔迷離?
    按照當時核酸試劑盒的標準,確診一個病例至少需要兩個鼻咽拭子樣本。而許多衛生部門列出的檢測數字並未標明是樣本量還是人數。 據《大西洋月刊》3月4日的統計,在華盛頓州出現首例死亡病例一周後,美國約有1707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對比之下,幾乎與美國同日出現新冠病例的韓國,當時已有超過6.6萬人接受檢測,並以每天1萬例至1.5萬例的速度持續增加。
  • 韓國推出街頭新冠病毒檢測站,快檢試劑盒即將出口美國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釜山南區保健中心醫務人員正在南區保健中心篩查診所的「多用途負壓正壓樣品採集室」上對新冠病毒進行診斷檢測。韓國外交部官員31日表示,預計韓國產新冠病毒快檢試劑盒產品將在近期出口至美國。韓國外交部此前也表示,已有3家韓企的快檢試劑盒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緊急使用授權,這意味著相應產品獲準在美國銷售。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4月1日通報,截至當天0時,韓國較前一天0時新增101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確診病例,累計確診9887例。
  • 僑企中翰盛泰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入選出口「白名單」
    僑企中翰盛泰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入選出口「白名單」 2020-05-03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西醫院科技聯合攻關團隊研發多款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據介紹,目前,多重螢光RT-PCR試劑盒已經完成臨床樣本檢測470例(陽性14例,陰性456例),IgG/IgM抗體聯合檢測試劑盒已經完成臨床樣本檢測40例(陽性15例,陰性25例),結果均達到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局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等相關檢測標準。
  • 新冠病毒實驗室如何進行檢測研究? 北大黃巖誼教授揭開背後的秘密
    比如有這樣一個方法,也是同樣人群檢測,我們發現所有的陰性樣本測出來都是陰性,但是陽性樣本中有5個測出來陰性。這時候發現它的特異性是100%,也就是說沒有假陽性。它的敏感性是86%,準確度是93%,PPV陽性預測值是100%。雖然這個檢測有假陰性存在,但是它沒有假陽性存在,所以測到的陽性一定是陽性,陽性預測值是100%。有沒有什麼樣的方法和它比較接近呢?是有的。
  • 美將要求所有入境航班乘客提供新冠病毒檢測陰性證明
    新華社華盛頓1月12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2日宣布一項新規定,要求乘飛機入境美國的旅客在起飛前3天內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登機前提供檢測陰性或曾感染新冠但已康復的證明。美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當天籤署了這項規定,該規定將於本月26日起生效。
  • 日本厚生勞動省:日本平均每天做900人份新冠病毒檢測
    當地時間2月26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稱該國每天可對900人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據日本共同社26日報導,日本厚生勞動相加藤勝信當天在日本國會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就新冠病毒感染檢測速度表示,在18日至24日期間,日本平均每天做900人份的新冠病毒檢測。共同社刊文指出,日本政府此前說明的是每天最多可以進行約3800人份的新冠病毒檢測,但實際檢測速度遠低於該水平。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到底檢測了啥?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已成全球之勢,中國的疫情基本已得到控制,亦有能力幫助其他國家,援助各種醫療資源,例如醫護人員、口罩、檢測試劑、呼吸機等。而3月23日,西班牙媒體報導了一則「西班牙衛生部購買了新冠病毒快速檢測假試紙」的新聞,其中西班牙一家試驗室聲稱其從中國購買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有效率僅為30%,跟宣稱的80%準確率相去甚遠。在這風口浪尖,還有企業敢賣假貨?
  • 加薩走廊恢復中斷的新冠病毒檢測
    新華社加沙4月13日電(記者熊思浩)巴勒斯坦加薩走廊衛生部門發言人阿什拉夫·齊德拉13日晚證實,隨著又一批由世界衛生組織捐贈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運抵加薩走廊,該地因試劑盒短缺而中斷的新冠病毒檢測工作當天得以恢復。
  • 捷克軍機從中國運回15萬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
    當地時間3月18日凌晨2點多,一架載有15萬個新冠病毒快速檢測試劑盒的軍用飛機從中國深圳飛抵捷克,安全降落在布拉格東北郊的科貝裡(Kbely)軍用機場。沃伊捷赫稱,這批試劑盒將首先分發給因疫情嚴重而被封鎖的地區以及各大醫院,同時將優先用於檢測警察、士兵和消防員。快速檢測試劑盒可在20-25分鐘內出結果,而目前捷克的病毒檢測大約需要6個小時。由於檢測時間將大幅縮短,沃伊捷赫預計這批試劑盒投入使用後,境內的感染人數將出現較大幅度的攀升。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發生變異了嗎 檢測假陰性是什麼意思
    在關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民眾心中,新冠病毒實在是「非常狡猾」,不但它的傳播方式不斷更新,從最初的飛沫傳播演變到接觸傳播、糞-口傳播乃至氣溶膠傳播,而且最近還出現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最終卻確診為新冠肺炎的患者。這是否說明新冠病毒正在快速變異以適應人體環境呢?
  • 中國華大基因公司向美國馬裡蘭州捐贈了1千份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據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太陽報》3月24日報導,中國華大基因公司通過馬裡蘭大學醫學院人類病毒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Human Virology,簡稱IHV)向馬裡蘭州政府提供了1000盒用於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試劑盒。
  • 西班牙從中國買到假試劑盒了?
    從「一盒難求」到檢測時間的大幅縮短,可以看出我國研發核酸檢測試劑盒的進展還是非常迅速的。網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是否安全可靠?天眼妹發現最近個別電商平臺和微信朋友圈都在售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號稱可以自行檢測,那這些產品是否安全可靠呢?目前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上以「新冠病毒、檢測」等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暫未發現銷售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