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發布了《巴中市北龕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徵求意見的公告。
北龕片區未來怎麼規劃?
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功能定位、控制規模和規劃結構
1.功能定位
城山紐帶;巴中城市品質提升與城市活力激發示範區。
2.控制規模
本次規劃區總用地面積為141.2公頃,其中城市建設用地面積120.13公頃,發展備用地14.2公頃,區域交通設施用地5.32公頃,非建設用地1.55公頃。
3.規劃結構
規劃形成「一軸一帶、三廊三核」的空間結構。
一軸一帶
一軸:依託北環線形成城市發展軸。
一帶:依託張家河形成生態濱水景觀帶。
三廊三核
三廊:規劃形成三條視線景觀廊道;
三核:依託鐵路客運站、公交首末站、汽車客運站形成公共運輸核心;依託巴中市體育館形成體育健身核心;依託北龕寺形成文物保護核心。
用地規劃
規劃總用地面積141.2公頃,其中建設用地125.45公頃,發展備用地14.2公頃,非建設用地1.55公頃。
規劃城市建設用地120.13公頃,其中:規劃居住用地規模29.36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24.44%;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5.67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13.04%;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75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1.46%;規劃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34.32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28.57%;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37.23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30.99%,規劃留白用地1.80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1.5%。
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15.67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3.04%。其中:
1.行政辦公用地
規划行政辦公用地0.33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0.27%,為火車站站前派出所用地。
2.教育科研用地
規劃保留教育科研用地6.55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5.45%。主要為巴中市高級中學用地。
3.體育用地
規劃保留體育用地4.70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3.91%。主要為巴中市體育館用地。
4.醫療衛生用地
規劃醫療衛生用地1.69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41%。
5.文物古蹟用地
規劃文物古蹟用地2.40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2.0%。主要為現狀保留的北龕寺,寺內北龕摩崖造像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規劃
規劃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1.75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1.46%。其中:
1.商業設施用地
規劃商業設施用地1.0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0.83%。主要為現狀在建旅館用地。
2.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
規劃公用設施營業網點用地面積0.75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的0.62%。主要包括現狀加油站、規劃加氣站等設施用地。
綜合交通規劃
1.道路系統結構
考慮規劃區對外交通功能,結合規劃區功能定位、道路規劃斷面經濟合理等因素,形成過境道路+城市主次支路四級路網系統,實現規劃區內外交通的串聯。詳見如下:
對外交通
(1)貨運外繞線:道路紅線寬度24米。
主幹路
(1)北環線:道路紅線寬度32米;
(2)龍北街:道路紅線寬度30米。
次幹路
(1)規劃七路:道路紅線寬度16米和20米;
(2)規劃八路:道路紅線寬度24米。
支路
(1)濱河路:道路紅線寬度16米和17米;
(2)規劃一路:道路紅線寬度24米;
(3)規劃二路:道路紅線寬度18米;
(4)規劃三路:道路紅線寬度12米;
(5)規劃四路:道路紅線寬度12米;
(6)規劃五路:道路紅線寬度12米;
(7)規劃九路:道路紅線寬度16米;
(8)規劃十路:道路紅線寬度7米。
2.公共運輸系統規劃
規劃交通樞紐用地面積6.79公頃,交通場站用地面積1.58公頃。
規劃保留現狀鐵路客運站與1處加油站,規劃新增1處汽車客運站、1處公交首末站、1處社會停車場以及1處加氣站。
公交線網結合城市道路網布局。公交站點根據線路走向以合適的站點距離(400-800米)進行統一規劃。
公共開放空間系統規劃
綠地系統規劃
規劃綠地與廣場用地37.23公頃,佔城市建設用地的30.99%,其中公園綠地17.65公頃,防護綠地18.99公頃,廣場用地0.59公頃。
規劃區綠地系統由濱水綠帶、社區公園、遊園、防護綠地組成。
濱水綠帶
濱水綠帶即沿張家河打造核心景觀帶,綠化形式結合岸線規劃,以人工駁岸、自然駁岸、半人工駁岸為主。濱水駁岸植被以觀賞性植物為主,形成由草地、灌木、喬木等組成的多層次立體化的綠化景觀系統。在景觀設計上可以增加雕塑、亭榭等小品的設計,塑造舒適宜人的濱河兩岸綠化景觀帶。
防護綠地
防護綠地即在鐵路線兩側建設帶狀防護綠地,同時結合地形條件在高差較大區域設置塊狀防護綠地。
社區公園
社區公園主要指小型的街頭綠地,是城市重要的組成部分。
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1.給水工程規劃
供水水源
供水水源依託巴中市給水系統,由巴中市第二水廠供水。
用水量預測
規劃區最高日用水量為0.81萬立方米/日。日變化係數取1.4,則平均日用水量為0.58萬立方米/日,年用水量為211.7萬立方米。
2.排水工程規劃
規劃期末平均日汙水總量為0.65萬立方米/日,汙水集中處理率為100%。
3.電力工程規劃
供電電源
規劃範圍近期電源由現狀110kV玉堂變電站提供,規模3*63 MVA,遠期電源由現狀110kV玉堂變電站與規劃500kV巴中變電站聯網供電,500kV巴中變電站規模2×750MVA。
電力負荷預測
規劃期末用電負荷為1.44萬KW,用電負荷密度為1.13萬KW/km。
4.通信工程規劃
北龕片區通信設施主要依託巴州區郵政所、郵政代辦點,規劃範圍內不再新增通信設施。
5.燃氣工程規劃
氣源及供氣設施
天然氣氣源為元壩淨化廠和普光淨化廠,由平梁山配氣站供氣。
用氣量預測
規劃城區居民綜合用氣指標取0.40立方米/人·日,用氣普及率為100%;商業用氣量佔居民生活用氣量的比例取40%。規劃北龕片區天然氣需求量為6700立方米/人·日。
6.管線綜合規劃
管線位置
規劃管線沿道路敷設時原則上汙水管、電信管、燃氣管位於路西或路北;給水管、電力管位於路東或路南。雨水管在道路東側或南側道路下,兩側布置。
管線布置
水平布置:由路南至路北或由路東至路西依次為:電力管、給水管、雨水管、汙水管、燃氣管、電信管。它們之間的最小水平淨距需滿足規範要求。
垂直布置:工程管線交叉敷設時,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順序為:電力管、電信管、燃氣管、給水管、雨水管、汙水管。工程管線交叉時,相互之間的最小垂直間距需滿足規範要求。
環衛工程規劃
北龕片區垃圾總量為1.2噸/日,規劃要求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推廣垃圾袋裝化,袋裝收集率達到100%。
生活垃圾收集點的服務半徑不宜超過70米,用地面積不小於40平方米,與周圍建築間隔不小於5米;主要街道按標準配置廢物箱,商業街按間距50米,交通幹道按間距100-200米,一般道路按間距200-400米,居住區內主要道路按間距100米設置。
規劃以一、二類水衝式公共廁所為主,規劃按服務半徑300-500米設置公共廁所,規劃範圍內下列範圍應設置公共廁所:商業區、客運交通樞紐、體育場館、遊樂場所、廣場、公園等人流集散場所附近。
綜合防災規劃
1.防洪排澇規劃
張家河城區段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防山洪的標準為10~20年一遇。
2.消防規劃
北龕片區消防主要依託規劃範圍外東南側檬子河片區規劃消防站,規劃用地面積0.35公頃。
3.防震減災規劃
規劃區內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城區城市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建築應按7度設防。新建工程建設項目需參照《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對各類建築做設防類別劃分,並執行《建築抗震設計規範》(GB50011-2010)。
規劃利用建設用地內的公共綠地、廣場、體育場、學校操場等開闊空間作為避震疏散場所。疏散半徑應小於1千米,人均避震面積達到8平方米。北龕片區共設置6處固定避震疏散場地,5處緊急避震疏散場地。
4.人防規劃
規劃掩蔽工程面積應達到1.2萬平方米,規劃結合新建住宅、公建、公園、學校等地下設置。
重點片區城市設計
結合北龕綠道工程建設,依託鐵路客運站周邊用地開發,打造豐富開敞空間,提升城市品質,激發城市活力。
重點片區城市設計總平面圖
重點片區鳥瞰圖
大家如果對公告有意見 可通過以下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1.登陸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網站點擊「通知公告」和「意見徵集」欄目,瀏覽徵求意見稿文本並提出意見。
2.通過信函方式將意見寄至:巴中市經開區尚府路19號,巴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規劃科A1-312。
3.通過電子郵件方式將意見發至:308758772 qq.com。
4.意見反饋截止日期:2020年12月16日。
聯繫人:羅鈺
聯繫電話:18282117799 0827-5265070(工作日)
【來源:巴中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