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殼衣是一種普遍適合於多種戶外活動的服裝。封面圖片來源:cliff-wht.com
春節長假結束,雪線商城從即日起恢復運營,春節假期的包裹今天已經全部發出,過年期間搶到的新年紅包券也仍在有效期。今天為大家介紹一種裝備:軟殼衣。
軟殼衣( softshell )是一種具有防風保暖的的多功能戶外服裝。相比抓絨衣,它具有更好的防風性能;相比衝鋒衣,它穿著起來更加舒適。
軟殼衣的用途
軟殼衣是一件多功能的外套,可以在各種戶外活動中穿戴。與衝鋒衣相比,此類服裝更適合在天氣狀況良好時的山區,或是透氣性較防水性能更重要的戶外活動中使用。
穿著軟殼衣攀登的山友。圖片來源:ukclimbing.com
圖中滑雪者穿著軟殼衣。圖片來源:gearx.com
攀巖時穿著,可以防風兼具保暖。
穿著軟殼衣攀巖的的山友。圖片來源:gearx.com
軟殼衣的組成
軟殼衣最棒的地方在於,可以將單件衣服的多功能性最大化,令其同時兼顧防風、透氣、保暖、延展等特性。多功能的實現,促使軟殼衣在設計上需要具備一些特點,例如通常會有頭罩、內外多個口袋等。
頭罩(Hood)——頭罩是軟殼衣的一大特色,但並非所有產品都有該設計。戶外途中遭遇較小雨雪時,有頭罩設計的軟殼衣可以作為最外層穿戴,防止頭部被浸溼。但若無此設計,就只能將其作為中間層,外面再套一件防水衝鋒衣。
從設計方式上來看,頭罩的變化比較多樣:可拆卸式(zip-off)、固定式(fixed)、見頂/線縫式(peaked/wired)以及與頭盔兼容式(helmet compatible)等皆有。
內外部口袋(Internal and external pockets)——大部分的軟殼衣擁有充足的口袋,方便攜帶譬如帽子、手套、錢等必要的隨身小物件。
在軟殼衣的內部和外部,配有符合各種戶外活動需求的口袋。例如用於保暖的暖手口袋、方便拿取物品的全側面口袋。
內裡面料(Inner fabrics) ——許多軟殼衣用羊絨、皮毛或羊毛作為內裡面料用以保暖,這種內襯通常不能被單獨拆卸。當然,用不同的材質製作內裡,價格區別也很大。
彈性面料(Stretchy fabric)——不限制運動,是軟殼衣區別於衝鋒衣的最大亮點。這項特徵的關鍵,就在於彈性面料。這種面料有許多的結構類型,例如4維彈性構造(4-way elastication)、或本身就具有彈性的織物面料。
反光標識(Reflective logos)——用來在黑暗條件下,提高軟殼衣識別度的標識。
臂排氣褶子或網狀透氣區(Arm Venting gussets or mesh breathable areas)——用來在戶外活動時,允許更多汗水自由蒸發的區域。
這種網狀結構,可以使汗氣散發的更快。圖片來源:roadbikereview.com
增強面料(Reinforced fabrics)——一般用於肩膀、肘部等區域,提高軟殼衣的耐用性。
平鎖接縫(Flatlock seams)——是一種防止皮膚與軟殼衣內部接縫產生摩擦受傷的一種縫合方式,通常見於背包綁帶處,用來減少身體與其的摩擦。
軟殼衣的原理
如上所述,軟殼衣集防風、透氣、延展、保暖,以及一定的防水性等功能於一身。這些功能實現的核心,在於衣服的面料。與衝鋒衣一樣,軟殼衣也有三層結構,分為外層、中間層與裡層。
抓絨衣的面料結構。圖片來源:視頻《What is a Softshell Jacket》
其中,中間層面料上(通常為TPU與PTFE兩種)的聚酯纖維絨毛很關鍵。這些絨毛重量與體積較大,但卻能在低重量下擁有一定的保暖性,同時還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因此能允許一部分汗氣或溼氣的排出。
這種微絨毛表面可以看做一個完美的「芯吸體」,即可以將絨毛看做一個個的小球狀體,皮膚會接觸到該絨毛的尖端(spikes)。當面料潮溼時,人體的溫度能即刻烘乾「尖端」,讓其恢復乾燥。即便是在潮溼度過大,人體還來不及讓「尖端」乾燥時,聚酯纖維的疏水性也能讓潮溼處的汗氣儘快散出,達到快幹的效果。
同時,這種聚酯纖維面料還天然帶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讓穿戴者在任何的戶外活動中都靈活自處。
軟殼衣最外層的面料擁有一種穩定的微環境,當水汽從裡層往外散發時,會被外層鎖住,就像吸墨紙一樣牢牢吸住,並通過織物間的空隙快速排出。
軟殼衣的種類
軟殼衣的種類可依據面料來劃分,最常見的有兩大類:彈力織物(stretch-woven)型與薄膜型(membrane)。
彈力織物型——此類軟殼衣是依靠織物材料間的鬆緊度體現一定的功能,有些會塗有額外的一層耐水層,透氣性較好,但防風性能不夠。適合於乾燥的戶外活動。
薄膜型——此類軟殼衣的外層通常是一層有伸展性能的織物,裡層才是薄膜。它的透氣性不如上者,重量也略大,但是更防水,適合在阿爾卑斯式攀登,或高山滑雪中使用。
兩者的優劣勢對比如下:
除了以上兩種主流的軟殼衣外,還有非保暖型(Uninsulated)、抓絨(內裡)型(Fleece Insulated)以及防水混合型(Water Resistant Hybrid)三類。
非保暖型——此類軟殼衣比較常見,在溫暖的晴日裡,通常做打底層或中間層穿戴。有一些產品會添加額外的防風材料,可以在較冷有風的條件下穿著。其次,它非常非常的輕便,十分適合長途戶外活動攜帶。
抓絨(內裡)型——此類服裝功能比較少,最大的特點在於較其他內裡材料的軟殼衣更保暖。不過,缺點也非常明顯,即作為中間層穿戴保暖溫度太高。通常,這類軟殼衣只是偶爾使用,但在有些異常寒冷的環境下,例如攀冰時則十分合用。
防水混合型——這是一種非常特別的軟殼衣類型,主要適用於比較溫暖時的冰上攀登活動,或者是需要在一天內完成的阿爾卑斯式攀登。簡單來說,它適用於雨水大多只會落在頭罩和肩膀處的活動,不能像其他類型的軟殼衣一樣為全身提供整體的防水保護。
軟殼衣的特性
防風/防水——防風是軟殼衣關鍵性能之一,通常體現在設計上。一般的軟殼衣都帶有頭罩,部分還能兼容頭盔。因此,面對大風時,可以利用帽子後的拉繩,避免大風直灌。防水,軟殼衣的防水是依靠衣服外層的防潑水塗層,因此無法做到像衝鋒衣那樣好的防水性能。
透氣——不得不說,選擇軟殼衣最大的理由就是其高度的透氣性。儘管防水衝鋒衣可以讓你在下雨天也能保持皮膚乾爽,但身體在進行高強度的戶外活動時,每小時依舊能產生大約兩升的水汽。如果這些水汽不能及時散發,那麼很快身體就像是浸水般不舒服。
透氣性,指一種材料能對外運送水分的能力。在較寒冷的山區,水汽是比冷空氣帶走人體熱量更多的「殺手」,此時只有透氣性高的衣物才能保暖,否則將面臨失溫危險。
軟殼衣的透氣性來源於面料的厚度,以及其選用的織物材料。通常來說,薄寬鬆針織面料最透氣,加厚抓絨內裡保暖外套則不太透氣。
延展性——由於軟殼衣是由擁有彈性的織物製成,因此擁有極好的延展性,可以適應多種戶外高強度活動。彈性度是衡量一件軟殼衣優劣的標準之一,彈性越好的衣服穿戴起來也更貼合。
重量輕、易打包——相比於衝鋒衣來說,軟殼衣的重量更輕。此外,良好的彈性,也賦予了它易壓縮打包的特性。
清洗與保養
軟殼衣可以直接手洗也可以機洗,但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才能保證其不會在清洗中收到損傷,具體步驟如下:
經過一段時間的穿戴後,你會發現軟殼衣不如原來防水了,這是由於其上的防潑水塗層遭到了破壞。此時,需要用專業的恢復劑,補充衣物的表面塗層。通常可使用尼克蠟軟殼恢復劑( Nikwax Softshell Proof),使用方法如下:
將清潔後的軟殼面料服裝平鋪好;
噴頭與處理面保持15cm距離;
均勻噴塗在衣服表面,每件衣服需要約150ml;
2分鐘後,用清潔的溼布擦去多雨的溶液;
仔細檢查確保沒有遺漏的區域;
自然晾乾,或水洗標籤許可,低溫烘乾。
相關閱讀
《了解衝鋒衣》——聊天框回復「衝鋒衣」,獲取另一種戶外服裝的詳細信息。
(全文完)
傳遞科學理性的登山理念,提供專業的登山服務,助您在山野中找到樂趣,發現真我
原創文章,禁止媒體抄襲和無授權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文章某些圖片無法聯繫到作者,如果有侵權,請您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