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磨越開心,越開心就磨得越來勁!」9月2日,83歲的王素清婆婆熟練地轉著咖啡壺笑盈盈地對圍著她「討」咖啡的客人說。
王素清婆婆的手磨咖啡只在閬中市天宮鎮五龍村「芸楨」民宿內喝得上,這裡是周邊遊客近一年頻繁打卡的「網紅村」。
在閬中,不僅鄉村旅遊正在升級,古城遊也開始蝶變。獲評「天府旅遊名縣」一年多來,這座以古城為核心的熱門旅遊城市,正開啟傳統文化、新興文創、全域旅遊齊頭並進的新局面。
01
鄉村遊升級
綠水青山變致富「靠山」
9月2日,記者來到五龍村,只見平坦的水泥路通到村民家門口,一個個獨具川北民居特色的農家小院點綴其間,碧竹柵欄、青瓦白牆,內有茶座、餐廳、居室,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些曾是當地貧困戶的破舊民居,在脫貧攻堅中引入企業統一改造提升後,一躍成為鄉村旅遊特色民宿。在這裡,遊客可體驗農耕生產活動,品蒸籠宴、全牛宴、生態西河魚等鄉村美味,住水上玻璃屋……
五龍村黨支部書記張均告訴記者,村裡利用山水融合的自然優勢,借東西部扶貧協作「舞臺」,2018年開始新(改)建民宿60間,發展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旅遊+產業+扶貧」的脫貧新路。
王素清婆婆沒想到,得益於精準扶貧,曾是貧困戶的她也學會了手磨咖啡這種「洋氣」的新手藝,不出門就有收入。當地有名的「素清」和「芸楨」民宿,名字就源自房子的主人——王素清和杜芸楨。王素清和76歲的杜芸楨婆婆搭檔,悠閒地操作手磨咖啡壺等待客人光臨已是日常。如今,她們平時在民宿內打掃衛生,每月能掙500元工資,加上自家房子的年租金,一年可以從鄉村旅遊中人均獲利過萬元。「日子好起來了,歡喜得很。」王素清喜上眉梢。
煥然一新的五龍村人氣持續上升。2019年,五龍村迎來近80萬名遊客,旅遊收入首次突破3000餘萬元,400餘戶農民吃上了「旅遊飯」,綠水青山成為當地致富「靠山」,閬中全域旅遊發展效應凸顯。
02
古城遊升級
荒廢工廠變「文創高地」
2019年5月,閬中市摘得「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一個月後,緊挨古城街區的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西城1966項目打造熱火朝天,並被列為閬中市十件大事之一。
短短數月後,西城1966主體完工嘗試營業,西南地區最大的地質礦物博物館、高規格的勝利電影院、懷舊風的火鍋店、絲綢文化展示區等一一亮相,這裡成為古城裡的「文創高地」,「古城遊」實現不止遊古城。
「我們是要打造成都『東郊記憶』的升級版!」文創園負責人楊琳告訴記者,這裡原來是閬中絲廠和綢廠,已荒廢近30年。團隊到成都及全國多個城市考察後,對兩廠的廢棄廠房進行加固改造,還原歷史,把絲綢文化與閬中旅遊融合,建成集聲光、視聽藝術、織綢工藝展示為一體的綜合體,與周邊古城區域實現有機結合,提升古城遊品質。
目前,總投資約40億元的文創園項目已完成一期投資約14億元。園區正加緊完善一期項目的配套設施建設和二期項目的規劃設計工作,力爭把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西城1966打造成閬中旅遊和文創產業結合的標杆和川北地區的城市會客廳。
01
閬中小標籤
非遺+旅遊:2019年至今,閬中陸續建成開放4500平方米的「皮影博物館」,3000平方米的「閬中絲毯展示中心」,15000平方米的「春節文化博覽園」;提升完善「保寧醋博物館」「南津關古鎮非遺基地」「閬中蒸饃生產展示中心」「閬州古醋坊」「閬中刺繡展銷廳」等非遺基地。
工業+旅遊:閬中古城文化創意產業園是2020年四川省重點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項目以「工業文化情懷」為特色,打造集地質礦物博物館、泛絲綢博物館、文化創意中心、休閒中心、演藝中心和南北小吃街於一體的城市文旅綜合體。
鄉村+旅遊:天宮鎮是閬中鄉村振興標杆,境內擁有4A級景區天宮院、3A級鄉村旅遊景區五龍度假區等主要景點,特色餐飲20餘家,民宿床位400餘張,多彩綠道15公裡,遊樂項目15個,實現了「山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村民變股民、上山變上班、產品變商品」。
來源:閬中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