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提示
美西時間2020年9月10日周四,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表示,聯邦政府下周將停止在全國15個指定機場對國際旅客進行新冠病毒症狀篩查的政策。
但是,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需每月進行近2億次新冠病毒測試,才控制新冠大流行趨勢,儘快重新開放,而現在的測試水平還遠遠不夠。
1
美國將不在主要機場進行健康篩查
圖:《紐約時報》相關報導截圖
從下周一9月7日開始,來自以前被認為是病毒熱點地區的乘客將不再被導流送到這些機場。
疾控中心表示,聯邦政府將轉而將資源投入一套不同的程序,包括飛行前、飛行中和飛行後的「健康教育」、機場的「疾病反應」以及「潛在的檢測」。
疾控中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疫情的當前階段,包括體溫檢查和對旅客進行症狀問詢在內的健康篩查,已不再是檢測感染的可靠方式。
疾控中心寫道:「我們現在對新冠肺炎的傳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表明基於症狀的篩查效果有限,因為患者在篩查時可能沒有症狀或發燒,或者只有輕微症狀。」
一名熟悉政策變化的聯邦官員表示,另一項檢疫相關政策也被取消:乘客將不再需要提供聯絡信息。但該官員表示,疾控中心仍可以從航空公司收集乘客信息,以幫助當地衛生部門追蹤新冠確診患者的接觸者。
代表主要航空公司的行業組織,美國航空公司協會(Airlines for America)表示,它支持這一政策變化。
2
優先考慮其他公共衛生措施
據路透社提供的一份文件顯示,目前,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正在改變戰略,他們優先考慮其他公共衛生措施,以減少與旅行有關的疾病傳播的風險。
CDC表示,在美國15個機場篩查的675,000名乘客中,只有不到15名被確診新冠,因此當前的國際入境策略僅覆蓋一小部分旅行公眾,卻要花費大量資源,而且隨著旅行數量的增加,這種措施是不可持續的。
據路透社了解到的部署計劃草案顯示,美國官員表示,變更最早將於下周一生效。
3
中國、歐洲國家保持嚴格檢疫要求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制定了這項政策。該部門要求來自疫情熱區的國際乘客在15個大都市機場接受檢查,包括洛杉磯國際機場、芝加哥奧黑爾機場、華盛頓杜勒斯機場和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
在總統禁止來自歐洲的旅客入境後,15個指定機場爭相推出新的健康檢查,這在全國各地機場造成了混亂。
從歐洲趕回美國的人以及可以入境美國的遊客,包括那些有身體不適跡象的人紛紛表示,篩查程序鬆懈,或者根本不存在篩查。
許多地方採取了嚴格的篩查措施,要求在入境前或抵達時出示新冠陰性檢測證明。飛往中國的乘客需要在登機前五天在中國使領館指定的設施接受測試。香港已經在機場部署了快速檢測,以應對來自其認為高風險地區的旅客。
包括希臘、義大利和法國在內的幾個歐洲國家要求某些國家的旅客在抵達時提供陰性檢測證明。英國還對來自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國家的入境旅客實施了為期兩周的強制隔離。
4
美國月需2億測試才可控疫情
據每日郵報報導,本周三,一份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美國需每月進行近2億次新冠病毒測試,才控制新冠大流行趨勢,儘快重新開放,而現在的測試水平還遠遠不夠。
新聞來源:每日郵報
洛克菲勒基金會和杜克大學馬戈利斯健康政策中心的最新調查顯示,目前,全美每月大約進行約2000萬次測試,但專家認為這隻達成了十分之一。
根據新冠追蹤項目的數據,9月8日有508,706名美國人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如果整個月中每天都有相同數量的人接受測試,那麼每個月最多只能進行1530萬次測試。但是目前卻需要大約1.93億次測試,以支持有限的重新開放。
報告的作者,前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專員說,在如今的測試量下,對於學生來說,面對面授課仍然是不安全的。雖然有許多美國大學生都已返回校園,但僅開學第一周,每天仍有2-3萬人的新冠檢測呈陽性。
報告作者認為,當地官員和私人公司應自行承擔責任,以擴大測試範圍。作者寫道:「如果沒有進一步的聯邦行動,州、地方政府和私營部門的幫助,我們不能實現這些必要的變革。美國正處於大流行的關鍵時刻,面臨著長達數月的嚴重動蕩,只有大規模測試才能避免可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