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周紅亮:情系光明匠心紅

2020-12-26 國際在線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周紅亮在檢測電網鐵塔。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9月4日,天空下著濛濛細雨。與往常一樣,陝西寶雞秦嶺輸電運維班巡視員周紅亮肩上背著測溫儀,行走在距離寶雞市區50公裡的秦嶺觀音山,巡視著連接秦嶺南北的電力線路。

「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逃難的,仔細一看原來是巡線的。」曾有人用這樣的話來形容送電線路工的辛苦。

周紅亮就是這樣一位巡線工。他日復一日,奔走於秦嶺深山無人區,及時掌控著輸電線路每一處變化。24年來,他奔走了6萬多公裡,發現處理線路缺陷上萬處,確保了維管線路24年無人員責任故障,保證了轄區鐵路、工農業安全用電,以自己的行為詮釋著新時代工匠精神。

周紅亮(左)和同事在檢測電網線路。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秦嶺山中的「活地圖」

「夏天巡線要防蛇、防漆樹,冬天巡線要防野豬和狗熊,每次上山巡線都要帶上蛇藥、驅蟲藥和砍刀等工具,線路巡視時都得邊走邊喊話,要不然,會被一些人當成野豬打。」周紅亮一邊說一邊賣力清除樹障給記者開路。

周紅亮巡視維護的設備裡有兩個我國「第一」,一是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二是我國第一座帶負荷融冰變電站——110千伏秦嶺帶負荷融冰變電站。

秦嶺山脈是我國南北氣候分界嶺,高山險峻、環境複雜。周紅亮所在班組維管的線路跨越兩省兩區三縣,維護半徑260餘公裡,巡視一遍共徒步2000多公裡。位於秦嶺山中的融冰變電站更是承擔著寶成鐵路等國家運輸動脈的供電線路融冰工作,這也正是周紅亮常年孤獨堅守的工作崗位。

在公司裡,周紅亮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活地圖」,這種稱呼源於大家對他的認可。

周紅亮和團隊在使用無人機巡檢。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24年前,周紅亮懷揣夢想走進大山,負重30多斤的水、工具包、材料,巡視崇山峻岭包圍著的杆塔。上山的路是用一把鐮刀邊走邊開拓的,山的陡峭讓人每跨一步都要使勁。剛開始巡線時,因為不熟悉道路,他走到中途迷失了方向,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正常情況下只要2小時的路程,他用了8小時才繞出來。有了這次經歷後,他在巡線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地記錄下每一處線路環境、道路標誌、山裡的一草一木,這些信息也慢慢從本子裡進入到了他的大腦中,使他成為大山中的「活地圖」。

秦嶺融冰站都是在冬季最冷的時候開始融冰工作,站內條件艱苦。特別是每到春節,當千家萬戶都沉浸在團聚的喜悅當中時,周紅亮和他的同事還是像平日一樣融冰、巡視、再融冰、再巡視。「春節用電負荷增加,更要保障用電安全,不能出一點意外」。

餓了,就吃幾口隨身帶的幹饃,累了,就在雪地裡休息一會兒,正是這份堅持,24年裡秦嶺山區線路從未發生過冰災引發的事故。

周紅亮和團隊使用無人機巡檢。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一線工人登上央視《我愛發明》

如果說周紅亮只是認真做好份內工作,那麼他不會有今天的成就,他還有大家公認的另一個稱號——發明家。

周紅亮每次巡線中,他的腿在走,耳在聽,眼在看,腦子還在思索。當其他人在抱怨各種困難和問題的時候,周紅亮總是在思考怎麼解決這些問題。每當巡線歸來,累了一天,同事休息休整時,他卻不知疲倦地鑽研專業技術。就這樣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了大量的送電線路及帶電作業的書籍,在他房間,到處是一堆堆、一疊疊、一壘壘的書籍、資料。

正是這種用心鑽研的精神讓他解決一個又一個生產生活中的難題。

為了避免在巡線過程中遭到動物傷害,周紅亮帶領班組職工研發了「防蜂帽」。當線路工走在山裡的小道時,如果不小心,觸碰了「地窩蜂」,立即將頭上「防蜂帽」的絲網放下,可以完全制止螞蜂襲擊,達到保護頭部、頸部的作用。在山區線路遭遇蛇害比較普遍,他研製出了「防蛇金具」,有效避免了蛇害導致的線路故障。

在解決導線接點發熱帶電處理的問題上,他潛心研究始終沒有突破,一次偶然機會,他在被升起的車窗玻璃夾到手後突發靈感,提出應用電動遙控壓接方法,研製出了「遙控式電動分流器」,實現了帶電遙控導線分流,消除了線路運行隱患。

面對導線懸掛異物人工難以清除,周紅亮創造性提出採用遙控機械清除,經過不斷改進,研製出「線路除障精靈」,保障了線路除障作業安全,這個發明還登上了央視《我愛發明》欄目。

……

2013年,公司成立了周紅亮勞模創新工作室。周紅亮帶領大家連續研發了輸電線路覆冰遠程檢測系統等30餘項創新成果,其中13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專利,3項成果在陝西省科技節上展示,2項創新成果獲得國家電網公司銀獎。他本人也從一名普通的線路工人成長為全國勞動模範、首批「國網工匠」,黨的十九大代表。

周紅亮和團隊研製的小黃人「線路除障精靈」。中工網記者 朱晶晶 攝

周紅亮在技能上有絕技,在專業管理上也有絕活。擔任班組長後,他緊盯班組專業管理,實行班組網格化管理,將重點工作逐層分級形成縱向軸,以24節氣為橫向軸,形成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班組二十四節氣表。

對照二十四節氣表應用績效管理實施個人自評和班組點評,推進班組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周紅亮先後培訓輸電運行檢修人員300多人次,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和激勵著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投身電網事業。

「作為勞模,要發揮好『傳幫帶』作用,帶好隊伍,培養好身邊人,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培養更多技術能手」,周紅亮說。

相關焦點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20多個春節沒回家 他是穿越懸崖峭壁的秦嶺...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主題宣傳聚焦南陽:弘揚工匠精神 ...
    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主題宣傳聚焦南陽:弘揚工匠精神 激揚奮進能量 2020-12-07 16: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趙留安:炸八塊、霜打饃……這位「豫菜名匠...
    去年獲得「中原大工匠」稱號的趙留安,便是其中一位本土名廚。「工匠精神」在他身上有哪些體現呢?12月2日,大河網記者跟隨「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活動採訪團見到了這位「豫菜名匠」。儘管年逾古稀,趙留安仍精氣神兒十足,現場向大家秀起了廚藝。「炸八大塊,顧名思義就是把一隻雞切成八塊,然後下油鍋炸,傳統做法是直接炸,後來我把做法改良了,先用糊,再放油鍋炸。」
  • 大國工匠 匠心築夢_央廣網
    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 曬紙... 【大國工匠】孟劍鋒:銀箔亂真於絲巾 依古法百萬次鏨擊而成,2014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各國元首都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的國禮。
  • 匠心精神,大國工匠的精神
    匠心精神何為匠心精神?我國是一個大國,當然能工巧匠多不勝數,那些獨具一格的建築物,有哪個不是工匠用心血雕刻出來的?工匠的那種精神使我敬佩!大國工匠中國的圓明園是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的, 可惜被外來者破壞了,其實有人想重建造它, 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曾經見過一個人,他花高價買了一塊紫檀木,首先我以為他要做家具,可誰知他用電鋸把一塊好好的紫檀木
  • 「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陳建平:普通電焊工如何成長為焊接技能專家...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一般都是單手焊接,今天我給大家展示雙手焊接,這也是我的絕活……」12月1日,跟隨「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活動採訪團,大河網記者在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焊接技術培訓中心見到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陳建平。
  • 匠心精神,大國工匠的精神
    匠心精神何為匠心精神?我國是一個大國,當然能工巧匠多不勝數,那些獨具一格的建築物,有哪個不是工匠用心血雕刻出來的?工匠的那種精神使我敬佩!大國工匠中國的圓明園是多少能工巧匠的心血的, 可惜被外來者破壞了,其實有人想重建造它, 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我曾經見過一個人,他花高價買了一塊紫檀木,首先我以為他要做家具,可誰知他用電鋸把一塊好好的紫檀木
  • 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主題宣傳聚焦南陽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12月4日,由河南省總工會、河南省委網信辦聯合開展的2020年河南省「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走進南陽。此次主題採訪活動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勤於創造、勇於奮鬥、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向大國工匠致敬!光大集團發布「匠心專享」產品
    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與大國工匠代表合影9月5日,光大集團在北京發布「匠心專享」產品,致敬大國工匠,弘揚工匠精神。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出席產品發布會並現場向印鈔造幣總公司、中國商飛、航天科工、滬東造船廠等企業的大國工匠代表贈送「匠心專享」禮盒。「匠心專享」產品是光大集團專門為「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以及其所在企業的員工設計,集聚了光大集團旗下綜合金融、旅遊、健康等優勢產業的知名產品。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李江福:守信重諾 匠心鑄就精品工程
    30多年後,隨著「林州建築」聞名全國,身為紅旗渠建設者後代的李江福始終秉承著紅旗渠精神做人做事,先後帶領家鄉14萬建築工人承攬的1000多項工程,其中有160多個項目獲評國家優質工程,卻從未接到一起工程質量投訴,從未拖欠工人一分錢工資,在他心中,匠心是畢生的追求,誠信是比生命還要珍貴的東西。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和笑天:如何從汙水處理中找到「寶藏」?研發...
    12月1日,帶著疑問,跟隨「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活動採訪團,大河網記者深入採訪了中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馬頭崗水務分公司副總經理和笑天。鄭大碩士畢業為何選擇當了個汙水處理工?2011年7月,和笑天從鄭州大學化學系環境科學專業畢業,進入鄭州市馬頭崗汙水處理廠工作,成為一名水區車間的運轉工人。
  • 《大國工匠》以「工匠精神」託起中國夢
    《大國工匠》以「工匠精神」託起中國夢 發表時間:2015-06-02   來源:>張家港文明網   今年「五一」期間,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和新聞頻道推出系列報導《大國工匠》,挖掘八位行業頂級技工的典型故事,歌頌「以勞動託起中國夢
  • 「陽光航小·活動」大國工匠築中國夢 航小師生傳航天精神
    大國工匠築中國夢航小師生傳航天精神2020年4月24日這天是「中國航天日」,這是為了紀念中國航天事業成就,宣傳中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一貫宗旨,弘揚航天精神,普及航天知識,激發全民族探索創新熱情,唱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的主旋律,凝聚實現中國夢航天夢的強大力量而設立
  • 盤點中國那些展現出「工匠精神」的人物事跡!
    「工匠精神」這個詞是生造的,任何把他等價於「職人氣質」的都是兩學一做不及格,事實上,任何有利於我國產業升級,有利於培育工程師文化的,都是工匠精神。所以說遠不止「大國工匠」有工匠精神,大國工程師有工匠精神,科學家也有工匠精神,產學研一體化是工匠精神,藍翔新東方同樣是工匠精神。兩彈元勳,國士無雙;大國工匠,赤子之心。「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連克千重關。群力奮戰君當先,捷音頻年傳。蔑視核訛詐,華夏創新篇,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河山,功勳澤人間。」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一顆匠人心 「酒」「久」永流傳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中國夢之大國工匠篇:廚神劉波平的匠心匠藝匠德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 吳騰飛大師榮獲2020年輕工「大國工匠」
    吳騰飛中國木雕藝術大師、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師、南京林業大學設計學院客座教授、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碩士生導師、東陽市紅木家具設計研究所所長、「大清翰林」品牌創始人、「上汐」品牌設計總監。人民大會堂首映的中國首部木雕主題文藝主旋律電影《匠心》中的主角原型。吳騰飛大師個人藝術成就於2020年被編入國家義務教育教材的科教本內。入選浙江省「萬人計劃」的傳統工藝領軍人才。金華市人大代表。2020年被評為輕工「大國工匠」。應對當下中國設計現狀的思考,吳騰飛歷五年「閉修」,探源中國設計文脈,深究中國設計思想,融入西方當代設計藝術理念,建構當代中國設計學術理論。
  • 致敬「大國工匠」,涵養「工匠精神」
    架起中國橋,鋪設中國路,駛動中國車,建造中國港,搭建中國網等方式,將「中國夢」這張大美畫卷一幀幀變為現實,大美的「中國夢」畫卷正在徐徐展開。中國橋梁、中國衛星、中國高鐵、中國超算……中國製造正在進一步轉型成為「中國智造」,從大眾產品到國防軍工,從引進技術到輸出技術,從自主創新到制定標準,鼓舞人心的「中國製造」頻頻刷屏,一張張「有底氣」的大國名片背後,無一不是一個個奮鬥的「大國工匠」。工匠精神是什麼?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張安秋:傳承古法技藝 堅守匠人匠心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3月28日,張安秋在郫縣豆瓣傳統製作技藝示範生產區抹平翻曬的豆瓣。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丨趙留安:舌尖上的豫菜名匠 代代相傳的工匠精神
    在廚師之鄉長垣,這位71歲的豫菜名匠—趙留安,向「中國夢 大國工匠篇」活動採訪團講述了他六十多年的廚藝生涯。趙留安是土生土長的長垣人,出生在一個廚師世家。趙留安勤於思考與嘗試,大膽使用了掛糊炸制的方法,經過反覆試驗,創新發明了外焦裡嫩的「中國名菜」——炸八塊。這道菜在2018年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中入選河南十大傳統經典名菜。學習不止,藝無止境。趙留安四處拜師學藝,去各處考察、學習、比賽、表演、考核,集四方技藝於一身,炸、溜、爆、炒、扒、燉、蒸、煮,樣樣駕輕就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