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醉花間人不曉,紅塵千載情難了。夜,安靜的讓人感到莫名的恐懼。一張異常平靜的臉,安靜的沒有言語,卻看到最真實的自己。昏黃的燈光下,獨自嘆息。怨笛悲歌紅顏老,滄桑寫盡夢多少?結局都已寫好,情節早已知曉,卻突然忘記了,是怎樣的一個開始。——皛玊題記

紅塵風雨,頻醉花間。用最悽婉的一絲微笑,在黑暗中,釋放著隱藏的憂傷。
《十六字令·情》(詞林正韻 第十一部)
情,翻似紅塵風雨聲。
涼宵永,衾冷挑孤燈。
《醉花陰·了》(詞林正韻 第八部)
頻醉花間人不曉,誰遣清光照?
此際竟停留,如夢氤氳,千載情難了。
今生樂得紅塵老,豈怨春光少。
玉笛引清風,時見窗前,來往佳人笑。

涼雨飛,紅顏盡。笛如故,夢卻殘。總是在夜深人靜之時,寂寞的心才願意釋放出自己最初的沉澱。
《梧桐影·知》(詞林正韻 第六部)
涼雨飛,紅顏盡。
聞笛夢殘知不知?鞦韆已共梧桐恨。
《荷葉杯·別》(詞林正韻 溫庭筠體)
幾處笛聲如故,津渡,畫船來。
別時明月照君淚,堪醉,對高臺。

春又老,夢裡多飄緲。浮夢間,濁酒千杯少。一個個過往的片段,組合成一幅幅刺眼的畫面,直到感到了痛,才肯罷休。
《河傳·草》(詞林正韻第八部 張泌體2)
難識,芳草,鞦韆院落,一春又老。
不若村頭,相伴水鳥,輕歌看夕照。
天涯夢裡多飄緲。人還笑,歸臥山野好。
濁酒千杯嫌少,此情原不曉。
《太常引·畫》(詞林正韻第七部 辛棄疾體)
紅塵一入幾千年,歌舞不須看。
何處起風煙?只認作、悠悠瀑懸。
清溪橋畔,兩三茅舍,籬外草花鮮。
圖畫自天然。問誰在、輕浮夢間?

醉無由,數風流。醉花間,自翩翩。不屑的眼神,摻雜著淚痕。只是在深夜中,一切都顯得暗淡。
《蕃女怨·笛》(詞林正韻 第十七、十二部)
雁飛山外聞玉笛,雨過江碧。
錦帆來,青鳥逸,落霞還惜。
不知君意醉無由,數風流。
《採桑子·歸》(詞林正韻第七部 和凝體)
滄桑寫盡瑤臺去,又醉花間。
豈戀花間,一別紅塵多少年。
歸來明月橫塘路,兀自翩翩。
濁世翩翩,公子吹簫識舊顏。

燈前細雨,怨笛悲歌。當所有的痴念在夢裡一擁而上,只有今宵新月,詮釋著不曾有過的平靜。
《卜算子·心》(詞林正韻第八部 蘇軾體)
今古倩誰看,風月天天老。
白雪飛來畫舫行,心事何曾了。
著意許青山,茅舍無人曉。
怎奈燈前細雨聲,不似林中鳥。
《玉蝴蝶·夢》(詞林正韻第七部 溫庭筠體)
今宵新月堪憐,人去竹林閒。
怨笛向欄杆,悲歌卻管弦。
桃紅何處覓?眉翠此中看。
青鳥送華箋,更能消夢殘。

詩詞小常識:小令,詞的一種體式。自宋代以來,詞家依詞的字數多少,把詞調分為小令、中調、長調三類。清毛先舒《填詞名解》說:「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自五十九字始至九十字止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者俱為長調。」
就曲調而言,令,它的產生與宴飲中行酒令有關,是一種抒情短曲。最短的令是《十六字令》。最長的令,不算《念奴嬌》的別名《百字令》外,當屬九十六字的《六么令》。

剪一段款款深情,蘸一筆濃濃墨香,書一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相思。用文字堆砌纏綿,用詩句吟誦情愫。古典君每天會為大家奉上精彩的詩詞原創文章,用一闋闋詩篇,營造我們靈魂棲息的精神家園!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