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
第十屆平潭國際沙雕節暨兩岸恐龍創意與科技展試運營,
其間,前往沙雕園的遊客量持續攀升,
「家庭遊」成為假期旅遊的主力,
3天接待遊客22000人次。
↑沙雕園內,「小火車」深受小朋友喜愛
5月29日是端午節小長假第二天,沙雕園門前人流如織,不少家長帶著孩子正在排隊進園。沙雕園內,「麒麟騰飛」主看臺、仿真恐龍、化石體驗區等景點都圍滿了遊客,阿里山小火車乘坐等候區更是排成長龍,場面熱鬧非凡。
↑園區內,家長帶著孩子在恐龍前合影留戀
「今年沙雕園和往年都不一樣,感覺更生動了,那些仿真恐龍非常逼真,會動會叫讓孩子覺得非常稀奇。」市民林芳說,端午節來沙雕園的人真的太多了,為了帶孩子坐上小火車等了大半個小時才排的上。
「端午節這麼多遊客入園,我們也很震驚的,5月29日下午3點,通過網絡點讚免費入園的1000個名額已經滿了,還是不斷有遊客過來。」承辦方平潭臺商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薛清德說,入園的遊客以家庭為主。之前,網絡推文的閱讀量16個小時內達到10萬+閱讀量,可見市民對沙雕園關注度非常高。
想知道除了主角沙雕和恐龍,今年沙雕節還有哪些新鮮有趣的玩點嗎?那麼,請跟緊記者的腳步,來瞧一瞧。
昨日,記者走入平潭沙雕園,一直往西南方向前行,看到一排寫著「臺灣」字樣的小吃店。聊起臺灣小吃,吃貨朋友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臺灣夜市,但很多人其實還未見過臺灣夜市的真容。幸運的是,在第十屆平潭國際沙雕節上,想過過臺灣小吃嘴癮的機會來了。
據店鋪員工介紹,他們均來自臺灣,有臺南、嘉義、高雄等地,食材也是橫跨海峽運輸而來,口味更是追求原汁原味的臺灣地道小吃風格。
在沙雕園內,具體有哪些可以「追捧」的臺灣小吃呢?本著沒有體驗就沒有話語權的原則,記者「親口」上陣之後,除了點讚就剩「安利」了。
擔仔麵,來自臺灣省臺南最有名的一道傳統面類小吃, 在熱水中燙熟麵條,即可撈出,淋上適量肉末,加點生菜,配個滷蛋,一氣呵成,口感超棒。
泡菜臭豆腐,白菜醃製而成,吃起來爽脆,酸酸甜甜的,加上臭豆腐表面酥脆,口味香濃,極具特色。
大腸包小腸,食材選用糯米腸、香腸,通常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住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即成為「大腸包小腸」。
如果你覺得這些還不足以滿足胃口的話,不要擔心,在沙雕園內,遊客朋友們還可以品嘗到臺灣蚵仔煎、臺灣五香肉串、雞翅包飯、皮蛋卷、甜不辣等特色小吃。當然,填飽肚子以後,來點甘草芭樂、燒仙草芋圓、香蕉巧克力等甜品水果類也是極好的。
提醒一下,這些臺灣美食主要集中沙雕園7號攤位到14號攤位,美食的種類、售賣攤位等會根據運營情況不定時更新與改進,一切以現場情況為主。
在本屆沙雕節上,家長帶著孩子除了感受侏羅紀世界的恐龍風採外,一定不要忘了趕在每天晚上7點30分之前,來到沙雕園的主舞臺, 欣賞一下以平潭地標「半洋石帆」(當地人又稱石牌洋)結合遠古恐龍傳說為背景編寫的愛情故事,讓孩子們感受家鄉的故事。同時,充實一下孩子們的睡前故事庫。
相傳,在1億9960萬年前的遠古中原大陸,兩顆恐龍蛋被洪水衝刷,靠在了一起。破殼之日,其中一隻體型較大,是雄性三角龍,出生之時,一直拍叫著「牌牌、牌牌」;另外一隻體型較小,是雌性三角龍,在「洋—洋—洋」聲中誕生了。從此,牌牌和洋洋青梅竹馬,如膠似漆,過著幸福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一場火山爆發的生態浩劫降臨了。無奈之下,牌牌與洋洋一路向東南方向遷移。與此同時,一隻飢餓的暴龍也跟隨其後。在牌牌與洋洋休息之時,暴龍襲擊了他們,可憐的洋洋身負重傷。就在命懸一線的時刻,大地裂開,形成巨大的山峽,海水灌入其中,天意讓牌牌與洋洋倖存下來了。
也許是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這對戀人身體一天天好了,還生下了一個新的生命。而牌牌與洋洋因為思念故土,終日攜手站在海邊的一塊巖石上,遙望中原。隨著歲月的變遷,牌牌與洋洋在巖石上停止了呼吸,在日月星辰的洗禮下,風化成了今天的石牌洋。而他們的孩子,在難過和孤獨之中,創造了島上的人類,並化身成為守護神,這就是東方神獸——麒麟騰飛的典故。
在最下方點個ZAN戳下大拇指再走唄!
來源:平潭時報
文字:陳小歡 王為
圖片:江信恆
聲明: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留作者身份和姓名!違者必究!
平潭時報微信工作室出品
編輯:丫丫 監製:張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