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欄目主持 陳昕穎 陳超 王浩志 關銘榮 朱嘉怡
11月6日,陝西鹹陽一大串卡通氫氣球脫手飛上空中,碰到高壓線,引發爆炸起火,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10月16日,湖南岳陽市的一氣球飛到鄰近的湖北通城縣後發生爆炸,造成一人重傷、一人輕傷;
10月15日,四川廣元一小販灌充氫氣球時發生爆炸,進而引爆了其餘綁在一起的20多個氫氣球;
……
如此之多的氣球爆炸事件,不少家長致電本報新聞熱線,表達了他們的擔憂:福州市場上售賣的兒童卡通氫氣球是否安全?針對家長們的擔心,在消防安全日前夕,本報包打聽實驗室特邀福州三坊七巷國旗護衛消防隊與主持人一起進行「塑料薄膜氣球爆炸實驗」。
實驗結果證明:明火引燃氣球,氣球立刻燃燒爆炸;如果在密閉空間裡氣球遇上明火,爆炸的威力更加強大。實驗中,香菸雖然不會使氣球發生燃燒,依然存在安全隱患。
一天銷售上百個來貨渠道很容易
主持人購買球時走訪了福州西湖公園、茶亭公園、婦幼保健院後,發現這幾個地方門口都有人擺攤賣氣球,每個只賣5元。西湖公園門口的一攤主說,他們一般早上8點多開始賣,到傍晚收工,一天能賣出100多個,如果是周末或節假日,還會翻倍。
對於這些氣球內的氣體,攤主說他並不清楚,「福州有一些氣球灌充公司,專門製作這些卡通氣球,需要氣球時,就要打個電話,一個多小時後就會有人把氣球送過來。」當問起上家的電話號碼時,攤主不肯透露。
國家已明令嚴禁氫氣球依然流行
主持人隨後聯繫了福州質監局,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主持人,由於氫氣球的高危險性,我國在幾年前早已經明確規定,嚴禁灌充、施放氫氣球,嚴禁在各種場合灌充手持氫氣球。但規定歸規定,市面上氫氣球依然屢禁不止。「監管很難的。」該工作人員解釋道,按照國家規定,氣球中充的氣體應該是不易燃燒爆炸的惰性氣體(如氮氣)。
為何那攤主不使用充惰性氣體的氣球呢?貴,是最主要的原因。主持人從目前在福州從事慶典布置的張小姐處了解到,氫氣球的價格和惰性氣體的價格差異會在10倍左右,市面上一個售價5元錢的氫氣球,如果把氫氣換成惰性氣體,可能要賣到50塊。「花幾十元去買一個氣球?這價格是一般市民不願去消費的。但我們婚慶公司絕對不敢用氫氣球的,婚禮上有那麼多賓客,避免不了使用打火機等等,如是遇到氫氣球就會爆炸,所以貴就貴點吧。」張小姐說,婚禮上的氣球都是統一使用惰性氣體,以保證安全。
□新聞連結
明天「119消防日」
帶孩子來學消防知識
除了公園裡常見的氫氣球,靠近火源時會產生爆炸的危險,生活中還存在哪些火災的隱患?碰到這些緊急情況,家長該如何教孩子保持鎮定,保護自己?身邊的一些消防用具,該如何正確操作?
明日上午8點,我們將組織30組家庭單位,前往三坊七巷消防中隊,消防隊員將為孩子們介紹生活中容易忽略的防火細節,解答家長們對孩子們防火教育中遇到的困惑;消防隊員們還將為孩子演示,並讓孩子親身實踐遭遇火災如何逃生。在現場孩子和家長還可以參觀營區班級內務、消防器材,嘗試佩戴空氣呼吸器;觀看國旗護衛隊槍陣表演等。活動時間:11月10日上午8點活動地點:三坊七巷消防中隊活動人數:30個家庭單位(以4~7歲孩子為主)報名時間:9日8:00—
11:00報名規則:可撥打968111,登記孩子名字、年齡、聯繫電話報名(我們將隨機抽取,成功與否以9日收到確認簡訊為準)
身穿防化服體驗氣球爆炸
實驗目的:驗證市面上售賣的兒童塑料薄膜氣球的安全性
實驗地點:福州通湖路上三坊七巷國旗護衛消防隊車庫內
實驗道具:
卡通氣球7個(分別由主持人在福州婦幼保健院門口、西湖公園門口購買)
紙箱1個(用於模擬汽車內部空間以及後備廂)
香菸1盒、打火機1個、引火用紙卷1卷
專業防化服1套(為了實驗的安全,這個道具最重要)
應急滅火器2個(用於控制實驗過程中發生的不可控火情)
參與人員:主持人3名、三坊七巷國旗護衛消防隊戰士4名
為了體驗氣球爆炸的威力,主持人決定親自上陣,兩名消防戰士花了十多分鐘才把銀光發亮的防化隔熱服套在主持人身上。這防化隔熱服雖然看著威武霸氣,穿上的滋味可不好受,不僅不透風,行動還不便,連實驗用的氣球都很難握住。兩位消防戰士拿著滅火器站在左右,用於防範。
實驗過程中,當主持人用打火機點燃氣球時,橘色的火球瞬間在眼前瀰漫開來,爆炸的巨大威力還嚇得穿著防火服的主持人後退了好幾步。撲滅燃燒的氣球殘骸後,手掌和手臂上依然可以感覺到燃燒留下的高溫,讓主持人對這小小的「氣球燃燒彈」刮目相看。
實驗一:明火靠近氣球迅速燃燒
實驗過程:
首先由一名消防戰士點燃報紙,交到全副武裝的主持人手中。主持人拿著點燃的報紙緩緩靠近氣球,當報紙上的火苗剛剛舔到氣球底部時,整個氣球頓時燃燒起來。5秒內,氣球就在空中化為灰燼。
主持人再次將打火機調至最大,打著的打火機靠近氣球。當火苗接觸到氣球時,整個氣球突然「砰」的一聲炸開來,嚇得在場人員一身冷汗。同時,氣球在爆炸的威力下飛向四周,氣球的材料、塑料薄膜很大一部分粘在了主持人的手掌、手臂及頭部。這些塑料薄膜燃燒後變得有黏性,附在物體表面繼續燃燒。若不是專業的防化服的保護,主持人恐怕已被嚴重燒傷。
實驗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被報紙點燃的氣球,燃燒過程並沒有落地,火苗由氣球底部向上躥,這種情況下,手拿氣球的市民很可能會放手,讓燃燒的氣球飛走,這樣的話,可能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
打火機本身點燃時就帶有易燃氣體,和氣球接觸危險性更大,所以,不管是火柴或者打火機,家長都應該時刻注意遠離氣球。
實驗二:香菸火源氣球被燙出洞
實驗過程:
主持人拿著點燃的香菸,先放在氣球邊,看看被風帶起的火星是否會引燃氣球。兩分鐘過去後,氣球並沒有被火星引燃,主持人隨即將點燃的香菸靠近氣球。幾番嘗試,儘管氣球表面被燙出幾個大洞,但氣球只是漏氣,並沒有燃燒。
實驗結論:
香菸與氣球的接觸還是比較安全的,不會引起燃燒或爆炸,只會讓氣球漏氣,但是市民們仍然要保持警惕,因為如果氣球內的氫氣分量足或者是氣球特別鼓脹,仍有可能發生危險。
實驗三:模擬車廂爆炸威力更大
實驗過程:
為了模仿氣球在車內的情況,我們將兩個氣球塞進紙箱內,測試它們在密封空間裡的威力。
主持人將點燃的報紙塞進裝著兩個氣球的紙箱內,只聽「嘭」的一聲巨響,倒黴的紙箱被炸了個底朝天,同時大量的塑料薄膜粘在紙箱的內壁上繼續燃燒。
實驗結論:
一些市民在遊玩結束後,往往會將氣球塞進車內帶回家。實驗證明,如果氣球在汽車內等密閉空間裡發生爆炸,後果更加嚴重。
特別感謝:福州消防國旗護衛隊對本次實驗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