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瀨戶內海藝術之旅:從荒島變「逃城」,淺談直島的前世今生

2020-12-06 少年的旅行

日本瀨戶內海有一個地方,叫做直島。這個地方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這裡卻是近年來非常火熱的一個旅遊地,特別是2019年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落幕後,直島作為藝術祭的重點島嶼,建築師安藤忠雄、藝術家草間彌生、美國大地藝術家 Walter De Maria 等人合作,將直島從荒島變「逃城」,開啟藝術之島的序幕,如今直島已成為不需藝術祭的光環,成為了建築與藝術美學雙重結合的文化之島。

「質樸之島」的奇蹟:從荒島變逃城

直島的前世今生

相傳直島的「直」取名於日本平安時代,因當時因為保元之亂而泊經此島的崇德所取名。崇德有感島民待其親切、淳樸的樣貌,遂將島嶼取名為「直」,即為率直的島嶼。

然而直島與其他瀨戶內的小島一樣,因全球化、環境汙染等因素,面臨人口外流、島嶼價值失衡等危機;急需轉型之際,奇蹟地迎來了倍樂生企業與安藤忠雄等人。在《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曆書》中,他便回憶到,福武先生總穿著長靴在島上奔波,不帶任何大企業家的包袱,以「經濟應為文化所用」為志,辛勤地打造直島的再生奇蹟,此舉感動了安藤忠雄等人,他與其他藝術家開始著手將因煉銅、工業汙染而荒廢的孤島,施予建築與藝術的魔法。

安藤忠雄與已故律師中坊公平等人,更於2000年成立瀨戶內橄欖樹基金會,積極投入造林,與當地小學合作,將綠化工作深植小島教育。

「逃城」

建築學者李清志稱安藤忠雄的建築為「逃城」,「逃城」源於聖經故事,原意為保護那些誤殺他人的庇護之城;安藤式的「逃城」則引申為從現代壓力中逃遁的棲身之地──由那一座座清水混凝土所構成的寧靜空間。

不同於安藤的建築偶像柯比意大師的清水模,安藤的招牌清水模建築,帶有一股日本的詩意與素雅,神奇地消化了清水混凝土如此西方的建築材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柯比意的知名建築「廊香教堂」。

初次認識建築,我們第一眼看上的或許是高第那般的天才建築師──巴塞隆納「奎爾公園」裡傾斜的迴廊、與那如同上帝般的建築曲線;但潛藏的相同建築語言則是「就地取材、配合自然地景」等,這也是安藤忠雄持續追尋的建築理念。高第的上帝建築,或是安藤的靜謐清水模,都是人類與自然、美學的對話,就如同遁逃於藝術中的我們,無非是一處庇護之所。

「睡蓮」的永生之地:印象派的光影天堂

橘園美術館

巴黎協和廣場旁的「橘園美術館」有著印象派的西斯汀禮拜堂之稱。1852年建成的美術館,內部經多次整修,如今展出莫內巨幅睡蓮圖的兩個展廳,依照著畫家莫內的想法,修建成橢圓形狀,如同他的睡蓮池畔那般。

莫內一生畫了兩百多幅睡蓮。整修後的橘園美術館,將老式的屋頂拆除,改為玻璃天窗,再以紗網過濾強光,細心呵護每幅長幅睡蓮的光影狀態。初踏入橘園睡蓮展廳的人,不免為其畫作與展廳的契合而驚嘆;而這般藝術品與建築的和諧狀態,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可謂另一首藝術與建築的睡蓮協奏曲。

藏於地底的地中美術館,建於直島的一處鹽田山丘上,於外觀看不見建築造型,地景維持著原來的樣貌,可謂一次安藤式的建築綺想。建築師柯比意提出的「散步建築」概念,主張「斜坡」構造可產生空間的特殊體驗;安藤忠雄於地中美術館大量使用坡道──初入美術館遇見的方形天井、或如散落岡山產石灰巖的三角庭院,都圍繞著斜坡廊道,這使美術館的空間因光線、時間、清水混凝土建材等因素,每人的建築散步經驗也各異。

莫內與安藤

莫內一生追尋的光影,如同《安藤忠雄——光與影的建築之旅》一書中提到的,安藤自小住在無光的長屋裡,在昏暗的環境中尋找氤氳的光影,則成了他兒時的遊戲;而藝術家 James Turrell 更是長年醉心於光線與空間等主題,於作品中多次進行關於光媒介的實驗,幾人的作品與安藤的建築相遇,似乎是以光影為牽引,而後空間與藝術彼此禮讚。

地中美術館內不可拍照,同每個人對於光影的詮釋不同般,感官上不帶相機去經驗,不失為一次好的美學沉思,比方站在素白的莫內睡蓮展廳內,或坐在作品《 Open Sky 》下方一個午後,感受 James Turrell 關於認知與光線的創造,都是安藤所建的「逃城」般的藝術與建築天堂;或如導演蔡明亮的《你的臉》揭示的,那是我們日常中缺乏的美感經驗,你必須去尋找,如此一來,平凡的十三張臉,也能成為一幅幅如畫般的動態肖像。

物派藝術的哲學殿堂

李禹煥美術館

初遇韓國藝術家李禹煥是於釜山的「 Space Lee Ufan」,此李禹煥空間展有他的幾件標誌性作品,如《From Point》(從點)、《From Line》(從線)等。上述的兩系列畫作,不妨作為一處認識李禹煥作品概念的開始,循序地往他的雕塑作品《Relatum》(關係項)等系列看去,或許能減少第一次遇見李禹煥藝術的困難。

觀看李禹煥的「單色畫」時,您看的不再是構圖等繪畫要素,如他於日本藝術雜誌《美術手帖》的訪談中提到的,觀眾常在他的畫前比手畫腳,像在追蹤線條。動作、舉止成了他的畫作重點,行為等作品的展演過程建構了李禹煥的繪畫、雕塑作品中「相遇」這個概念,如此一來,「相遇」的場所便顯得十分重要。

李禹煥的藝術美學

李禹煥在乎畫作與觀者、空間的共鳴,而不單是作品呈現本身,安藤忠雄的建築便提供了這樣互動的場域,使「觀看」與「被看」渾然成為一個整體;畫作裡的空白與安藤建構的展場,同前來參展的人群,形成一次完整的「對話」。

我們常以宗教去解釋一些超然的存在,李禹煥的雕塑作品也經常被這樣詮釋,因其使用的原石、鐵板、餘白效果等方式,使佛、道等「無」、「禪」」概念常與其作品掛鈎;但事實上,以哲學家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等現象學式的哲思切入,或許才更為貼近藝術家李禹煥的創作概念。

李禹煥於1956年移居日本,為日本戰後1960年末、1970年初「物派」藝術運動(Mono-ha)的核心人物。如同日本藝術史學者富井玲子(Reiko Tomii)所著《物派的六點矛盾》裡提到的,解析「物派」非屬易事,因其複雜的論證背景,作品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感受;或如物派藝術以「物」為核心,同時又怠忽「物」等多重辯證,都需一一與作品、創作行動等結合觀看、或「解構」觀看,才能理解每件「物」作品的深意。

日本的物派藝術運動,代表了一次戰後的亞洲藝術突起,其與美國的極簡主義、義大利的貧窮藝術等互相呼應。安藤忠雄與李禹煥於直島的合作,展現了空間與藝術的震蕩效果,不失為一次認識「物派藝術」或「單色畫」藝術的起始點。

直島「家計畫」等各色老屋再生

「家計畫」藝術區

熱愛安藤建築的人,可繼續行至直島本村港地區的「家計畫」藝術區(Art House Project),此處有安藤忠雄少數的木造建築──南寺,南寺展有安藤忠雄與 James Turrell 的另一合作《Backside of the Moon》。而除了南寺外,《ANDO MUSEUM》那百年老屋與安藤忠雄的清水模新舊共生的景象,也不禁使人驚嘆其建築再造的能力。

「家計畫」使老舊空屋再生,以藝術方式聯結當地記憶、再造美學地景。此外,宮浦港旁的溫泉館,亦為藝術家大竹伸朗的著名改造。此處原為福武先生的房子,經捐贈後,如今化身為澡堂與藝術的公共建築。

喜愛直島的旅人,更可於直島「貝尼斯旅店」(Benesse House)稍作停留,體驗於美術館休憩一晚的寧靜,繼續感受安藤忠雄所造的自然與藝術空間。旅店採預約制,若沒有打算過夜,Benesse House 也開放部分區域可供參觀。

最後,前往直島,可於岡山的宇野港及高松的高松港搭船,抵達處則有宮浦港及本村港兩地,船班選擇上也有高速船、大型船舶等等。

那麼,不知道你覺得這裡怎麼樣呢?大家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不妨趁空閒時間來一趟吧!欣賞一下大師的建築藝術美學,相信會讓你有所收,不虛此行。

相關焦點

  • 瀨戶內海跳島之旅——高松市、直島、豐島、小豆島
    大概是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南瓜了直島所棲息的瀨戶內海(Seto Naikai)是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狹長的一條海峽其間點綴著大大小小3000多個島嶼>轉機發生在1987年日本福武財團的福武總一郎買下了直島南部地區並邀請日本國寶級建築設計師安藤忠雄設計建造了直島國際露營場、地中美術館和Benesse House等多個項目安藤忠雄混凝土風格的建築將這座安靜的四國小島打造成了極具藝術氣息的世外桃源
  • 瀨戶內海 「遺棄之地」的藝術重生
    瀨戶內海指的是九州、本州、四國之間的內海,海上島嶼星羅棋布,其中直島、豐島、小豆島等島嶼由於成功的藝術改造,吸引了大批建築藝術愛好者前來遊覽。這裡曾是日本的化工與重工業工廠聚集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環境上的副作用,美麗的沿海環境因此凋零。年輕的人們都去外地尋找機會,使這裡老齡化嚴重,一度成為「遺棄之地」。
  • 瀨戶內海,一片廢棄荒島的藝術重生
    瀨戶內海,有些拗口的四個單字,組合起來卻是一片足以讓文藝青年欣喜若狂的海峽。鑲嵌於本州、四國、九州之間的這片內海,涵蓋了直島、豐島、小豆島等星羅棋布的島嶼。試想,能在此邂逅草間彌生極具色彩張力的波點黃南瓜,行走於安藤忠雄大師設計的地中美術館,還有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豐島藝術美術館、Benesse House博物館、李禹煥美術館……若你對日本當代建築藝術深感興趣,在瀨戶內海繞一圈,便能窺知個中精華。
  • 為什麼日本有直島豐島這樣的藝術小島?
    曾繁華一時的工業島嶼逐漸衰敗蕭條瀨戶內海的眾多小島變成了後工業時代的廢墟遺址問題是——直島豐島等瀨戶內海諸多島嶼怎麼實現了從工業破敗小島到世界聞名藝術小島的轉變呢?隨後,福武總一郎和安藤忠藤兩個男人的相遇是包括直島在內的瀨戶內海諸島邁向藝術島的第二大步總一郎對安藤說:「我要在直島的自然中建酒店、建美術館,將直島建成世界一流的文化之島
  • 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 一生必去一次的「藝術跳島之旅」全攻略!
    今年年初,《紐約時報》評選「2019一定要去的52個地方」, 小眾的瀨戶內海諸島排名第七, 打敗東京、京都、大阪,成為唯一入選前十的日本地區。🌊NO.1   序曲:海之復權「海之復權」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宗旨。
  • 攻略|瀨戶內海直島,這裡才是日本最美最迷人的地方
    瀨戶內海,日本的「地中海」,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遍布著3000多個島嶼。在古代,這裡是日本與中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如今,這裡則是一片遠離塵囂的人文淨土。而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節更是吸引了無數熱愛藝術渴望了解藝術的人前往。
  • 日本秘境丨三年一屆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再次揭幕
    在去年亮仔生日的時候,追味夫婦第一次踏上了瀨戶內海的直島,從世界盡頭的黃南瓜,開始了第一次的跳島之旅。直島28小時丨為了世界盡頭的黃南瓜,日本最文藝小島打卡完全の攻略位於日本本州、四國、九州之間的「瀨戶內海」,自古以來便有著重要地位,為孕育近畿中央文化的搖籃,在源平、室町、戰國時代都曾是列強爭奪資源的重要地。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高松跳島全攻略
    作為歷史上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瀨戶內海因為出生率低、人口老齡化嚴重、工業汙染等漸漸喪失了以往的活力。日本的藝術家們為了重新喚起這片土地的魅力,用自己的創作與藝術在瀨戶內海島嶼群展開了一場藝術盛典。瀨戶內海藝術祭三年舉辦一次,今年[2019年]正好第四屆。
  • 〖丈量城市·打卡〗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
    今天為大家分享【打卡系列】的首篇文章——《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攝影:何鋒    撰稿:李海濤關鍵詞:藝術重振區域典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直島、藝術家小島、建築師小島1491字 預計閱讀需4分鐘△ 草間彌生代表作《紅南瓜》區  位:日本香川縣香川郡直島町坐  標:34°2730.96 N,133°5844.60 W
  • 伴米線路 | 直島&豐島:瀨戶內海的藝術天堂 | 祝草間彌生88歲生日快樂
    素有「藝術雙島」之稱的直島和豐島,是瀨戶內海上介於岡山縣和香川縣之間海域上漂浮的兩個小島,這片海域有一個旅行專門詞叫做「跳島遊」,顧名思義,就是乘坐渡輪在下圖中這些海島間移動遊覽,一舉飽覽西日本最寧謐的海景,最深邃(最大牌)
  • 日本|在瀨戶內海,連空氣都是藝術
    網絡上關於瀨戶內海的介紹已經足夠多了,所以我就不過多介紹打卡點,更多的是跟大家說說遊後感,給準備要出發的你們,一些前往瀨戶內海跳島遊的建議。這次的日本之行打卡的是較為小眾的瀨戶內海地區。從國內到瀨戶內海的最佳交通方式,就是飛到日本高松機場。
  • 瀨戶內海,美景與藝術的交相輝映
    春天前往,恰好趕上當地的藝術祭,無數知名藝術家又將在那片樸實的淨土施展新的驚喜。如果你厭倦了隨大流的旅行,那麼就不妨來瀨戶內海週遊列島,你看到的不僅是海景,更能收穫一場小眾而精彩的日本文藝之旅。瀨戶內海不只是海。瀨戶內海是位於日本本州、四國和九州之間的一個海峽,游離於日本那些熱門的目的地。風光旖旎的海岸線上,數百小島星羅棋布。古時,這里是日本與中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這裡則是一片遠離塵囂的人文淨土。(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春: 4月26日至5月26日;夏: 7月19日至8月25日;秋: 9月28日至11月4日)
  • 直島模式:藝術活化鄉村
    自1989年「直島國際露營地」開始,30年間實施了一大批大師級藝術項目:倍樂生之屋、海景現代美術展、家計劃、地中美術館……尤其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節」以來,更多藝術大師在島嶼上留下了可以長久留存的建築。2015年,直島遊客數達到了49萬餘人,遊客的湧入和文化建設為直島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居民們對本土文化重拾信心,衰退的直島成為了世界聞名的和諧社區、藝術樂土。
  • 瀨戶內海の旅行 | 安藤忠雄的藝術之美
    想要去瀨戶內海是被迷人的海岸,以及藝術祭所吸引 。
  • 去日本跳島,體驗三年一度瀨戶內海藝術祭
    如果你喜歡日本文化,又鍾情於藝術,那麼三年一度的瀨戶內海藝術祭
  • 暑期日本旅行課 | 瀨戶內海跳島之行,相約三年一見的藝術祭
    人盡皆知的熱門景點早已失去了新鮮感不僅限於觀光濃厚的藝術氣息也吸引了不少觀光遊客的到訪聞名全球的瀨戶內海藝術祭就誕生於此在藝術的改造下重獲新生這群被藝術家養大的「孩子們」成為了藝術愛好者的朝聖之地捲土重來藝術巨匠們的靈魂之作
  • 【小編推薦】瀨戶內海藝術季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到今年已邁入第四屆。
  • 日本瀨戶內海藝術祭 | 這是一場屬於建築與藝術的烏託邦狂歡盛宴
    瀨戶內海,這裡是日本最大的內海,周圍遍布數百個島嶼,近年來,這些小島受到了現代藝術的眷戀,成為了建築師和藝術家的世外桃源,而如今三年一期的瀨戶內海藝術祭更將這裡打造成為日本「現代藝術的聖地」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當初是為了振興人口減少且迅速老化的鄉村而舉辦的活動,會邀請日本國內外知名策展人和當代藝術家,根據當地環境製作作品,營造藝術氛圍,改善地區面貌。
  • 錯過等三年,2019年瀨戶內海藝術祭即將開展!
    瀨戶內海是日本面積最大的內海,海面上分布著大大小小超過1000多座島嶼。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海藝術祭,今年已經邁入第四屆啦。這個全日本最文藝的地方,除了擁有風光旖旎的海岸線,更是眾多藝術家的靈感樂土。
  • 瀨戶內海(高松--小豆島--直島--豊島)之行
    先給大家奉上錯過今年再等三年的藝術祭時間:「2019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