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壽縣有一座文化名城,歷史比平遙還要早,眾多故事膾炙人口

2020-11-08 落榜進士V

不了解壽縣的人,往往會把它當作安徽一座無名小城。可在漫長歲月中,這裡卻是安徽省內最早、也是最多次成為都城的地方。戰國時的楚國、蔡國、西漢淮南國、東漢袁術、南朝宋國都曾在此建都。凡有城必有城牆,只是經過戰亂和風雨,如今中國有完整城牆的地方屈指可數,除了西安、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壽縣這種小地方也位列其中。

壽縣古城牆始建於宋朝1068年,是一座經典的棋盤式宋城,歷史比平遙古城還要早100多年。壽縣古城牆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宋朝古城牆,也是目前我國保存較為完善的7座古城牆之一。

不用去翻看史料,只需要親自來一趟,親自登上古城牆,看看那條刻滿歲月滄桑的古道,摸摸那些帶著歷史餘溫的磚石,你便會知道,這是一座有歷史的城。

黑青色的石板路隱約泛著光輝,那是被歷史打磨過的痕跡。走在雄偉的城門之下,也許你會穿越千年歲月。

這扇門,那扇窗,一座城牆,曾經聽過多少雨聲,也見證了多少歲月流轉。日升日落,人來人往,無論戰爭或和平,它一直默默佇立,一直沉默地守護著城裡的人。

作為都城,壽縣經歷過的戰爭不可計數。從春秋時期開始,古城牆便屢建屢毀,屢毀屢建,如今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主要是宋朝和明朝時的城牆。

站在城牆上,眼前可見滿是裂痕的磚,在夕陽的照射下更顯滄桑。即使這樣,人們仍能從它的古舊殘破中看到昔日風姿——牆體依然高峻巍峨,在秋風中傲然獨立。

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就發生在這裡,那是一場改變中國歷史的戰爭,也給後世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和傳說,有擲鞭斷流、風聲鶴、草木皆兵,也有小牛情深、劉仁先死節守城、鑼鼓當面、人心不足蛇吞象。

甕城裡外兩道城門設計堪稱神作。兩座城門錯開的方式讓人不得不讚嘆古人的智慧。戰爭中,騎兵雖然具有優勢,可即使衝擊力再強大,速度再快,穿過第一道城門,多數騎兵來不及反應,只落得馬撞南牆的下場。

歷史已成過往,古老的城牆如今雜草叢生。唯有那些磚石,記錄著壽縣的舊時往日,唯有在城牆內外發生的故事,千年流傳,告訴人們壽縣曾經的輝煌和燦爛。(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讚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相關焦點

  • 安徽壽縣有一座古城,是中國十大古城之一,歷史悠久,你來過嗎?
    不了解壽縣的人,往往會把它當作安徽一座無名小城。可在漫長歲月中,這裡卻是安徽省內最早、也是最多次成為都城的地方。凡有城必有城牆,只是經過戰亂和風雨,如今中國有完整城牆的地方屈指可數,除了西安、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壽縣這種小地方也位列其中。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業內拔尖卻少人知
    當然在不同的省份都有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國內僅有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當中,有一座位於安徽省境內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卻好像是被遺忘了一樣,即使它境內的歷史名勝古蹟眾多,而且個個在業內都是拔尖的存在,但是知道它的名字的人依然並不是很多,這也讓它很無奈。
  • 被低估的歷史名城,是省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遊客卻不見多少
    在中國五年前的歷史當中,這些城市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印記,它們有的是王朝都城,甚至是多個朝代的都城,比如北京、西安;當然還有一些雖然在政治上沒有強大的後盾,但是卻是當時的經濟重鎮,比如蘇州和杭州;除了政治和經濟地位之外,還有一些城市是因為出產精美的工藝品而著稱於世,比如被譽為「瓷都」的景德鎮等等。每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都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也是我們回顧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窗口。
  • 被低估的歷史名城,是省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知道的人卻不多
    然而,由於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經歷了朝代的更替,政治、經濟、文化的重心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因此歷史文化名城的數量並不是很多。有些國家的歷史文化名城,自然不必多說,如西安、洛陽、南京等,這些歷史文化名城早已經家喻戶曉。但也有一些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由於沒有太多的宣傳,也沒有很好的開發旅遊資源,處於無望被遺忘的狀態。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業內拔尖卻少人知
    當然在不同的省份都有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的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但是,在國內僅有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當中,有一座位於安徽省境內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卻好像是被遺忘了一樣,即使它境內的歷史名勝古蹟眾多,而且個個在業內都是拔尖的存在,但是知道它的名字的人依然並不是很多,這也讓它很無奈。
  • 安徽這座古城底蘊深厚,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年,美食更是名揚四海
    安徽這座古城底蘊深厚,比平遙古城還早100年,美食更是名揚四海安徽省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比山西的平遙古城早100年。這是壽縣古城,曾經隸屬於六安市,現在被列為淮南市。從田家庵到壽縣的全程乘公共汽車要兩個小時。
  • 安徽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亳州 歙縣壽縣 安慶 績溪 您喜歡哪座?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地跨淮河和長江南北,在地域文化上呈現出明顯差異,主要分為徽文化、江淮文化和中原文化。目前有亳州、歙縣、壽縣、安慶、績溪5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亳州歙縣自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此置縣,宋設徽州府以來,府縣同城1400年,是古徽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西晉、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強宗大族的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形成了著名的徽州文化。歙縣名勝古蹟眾多,許村古建築群、棠樾牌坊群、漁梁壩、鄭氏宗祠、竹山書院等等,著名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有古徽州文化旅遊區、歙縣雄村景區、新安江山水畫廊景區等。
  • 古色古香的安徽壽縣,比平遙古城還要早100年,豆腐從這裡發源
    安徽的旅遊景點也很多,其中不乏名山、江河、古建築群……,近幾年來,前往安徽去感受其獨特的文化氣息的人也越來越多,同時,這裡也成為了眾多投資商建設的重點。,這裡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這裡在歷史上也多次作為都城,而且還是中國豆腐的發源地,這就是安徽壽縣啦!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都拔尖卻少人知
    其中一些城市曾是一些甚至幾個朝代的都城,如西安、南京;有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城鎮,如上海、蘇州;有的曾經是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地方,比如遵義、延安;有的以有珍貴文物著稱,如亳州、大同;還有一些以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聞名,比如景德鎮、揚州。這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回顧中國歷史的窗口,也是我們認識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
  • 堪稱「地下博物館」,是省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卻鮮為人知
    不過,因為華夏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並不是所有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都能夠被人們所記住,有的即使歷史再悠久,文化再燦爛,但是因為其發展差強人意,在歷史的洪流中,逐漸的被淘汰,它的歷史文化底蘊也逐漸的被人們所遺忘,甚至即使它是省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是依然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字,可以說是相當之可惜了。它就是位於安徽省淮南市境內的——壽縣。
  • 安徽被遺忘的歷史名城,境內名勝古蹟眾多,個個都拔尖卻少人知
    其中一些城市曾是一些甚至幾個朝代的都城,如西安、南京;有的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城鎮,如上海、蘇州;有的曾經是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地方,比如遵義、延安;有的以有珍貴文物著稱,如亳州、大同;還有一些以製作精美的手工藝品而聞名,比如景德鎮、揚州。這裡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不僅為我們打開了一扇回顧中國歷史的窗口,也是我們認識一座城市最直接的方式。
  • 安徽最「大方」的歷史文化名城,境內旅遊資源豐富,卻都不收門票
    導讀:安徽省境內首批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三個地方,分別為歙縣、壽縣及亳州。對於這三座歷史文化名城,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對歙縣和亳州都是相當之熟悉的了。以徽州文化而聞名,以白牆灰瓦馬頭牆為代表的徽派古建築更是享譽海內外的歙縣,早已經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以中草藥而聞名,是神醫華佗故裡,一代梟雄曹操從這裡展現雄心壯志,它的名字卻常被叫錯的亳州。相比較而言,壽縣的知名度就沒有那麼高了,甚至是到了被冷落的地步。
  • 安徽「最低調」的歷史文化名城,不是亳州和安慶,而是一個縣
    安徽省歷史悠久,國內有很多歷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很多旅行愛好者去尋找安靜的訪古, 比如安徽省安慶市,這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黃梅戲之鄉」的美稱, 比如亳州,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以來就被稱為「藥都」,也有曹操、華佗等與歷史人物相關的景點, 安徽人文薈萃,古代城市風貌最能體現地方風情
  • 安徽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這裡有一座博物館,藏有眾多無價之寶
    鼎的造型極具張力,有種睥睨天下的霸氣。4000年的文明史,給壽縣留下了不可勝數的無價之寶,因此,壽縣博物館在安徽的名氣和地位僅次於省博物館,是國家重點博物館。劍通長54.5釐米,劍格兩面有用綠松石鑲嵌的鳥篆「越王越王者旨於賜」八字銘文。即使是經歷了千年的黃土掩埋,寶劍卻憑藉其鋒利的造型閃耀著攝人的光芒。
  • 比西安古城歷史還要悠久的楚都文化名城—壽縣
    說起古城牆大多數人都會想到西安,然而還有一個比西安還要古老,那就是位於安徽淮南市淮河南岸的壽縣。提到壽縣這個名字我想還是很少有人聽說過,但你們應該都知道豆腐乳,我們這的八公山豆腐乳可以說是豆腐乳的發源地。
  • 一段歷史造就一座城,一座城是一段歷史,平遙古城一座歷史名城
    平遙古城在大三之前我都還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呢,有一次我們在策劃案的時候,其中有一個選題是有關平遙古城的,於是我們小組成員就決定選擇這個選題,為了做好選題,我們來到這座近三千年歷史文化的名城,現在幾乎每座令人神往的城市,都有屬於它的歌曲。
  • 不愧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人名著名故事如此眾多
    在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的江蘇省淮安市,可謂獨樹一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不愧為歷史名城中的名城。有史以來,不僅名人輩出,還出了不少名著,而且還流傳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故事。周恩來紀念館 淮安早在秦朝就置縣,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境內就有著名的「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經是非常有名和繁忙的漕運樞紐和鹽運要衝,駐有漕運和江南河道兩個總督府。
  • 安徽最可惜的小城: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如今淪為5線城市
    朝代變遷,年輪更替,時代一步步發展,歷史上很多顯赫的名城如今都褪去了光輝,如同一個滄桑的老人。不過也有些歷史名城如今依舊輝煌,比如西安、北京、南京等,如今的發展依舊走在前面。當然也有不少沒落的城市,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座褪去繁華的城市——壽縣。
  • 安徽被忽略的縣,境內古蹟眾多,名字只有一個字知道的人卻不多
    導讀:在安徽有一個縣可以說是相當可惜的,明明境內擁有眾多名勝古蹟,而且還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它的名字有且只有一個字,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字——壽縣。壽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先從它的名字說起。壽縣,古稱壽春、壽陽、壽州, 歷史上4次為都,10次為郡,也因此其在歷史上屢為州、府、道、郡等治所。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東徙都壽春,命曰郢」,這是史書上最早出現「壽春」名稱。以「壽」為專用名延續至今。秦置壽春縣。
  • 看點頗多的壽縣古城,為什麼旅遊就是不火
    曾經繁盛、歷經風雨的古老歷史名城,明清後歸於沉寂數百年,現如今也只是個小縣城,不由不令人感嘆唏噓歲月時光的變與不變。紫金石,主產於安徽壽縣八公山,因石紫色間現金色條紋而得名,以其紋理細密,色彩凝重古雅,自古廣受文人墨客的追捧。大書法家米芾的《紫金帖》《鄉石帖》對紫金石有高度讚譽。為水土保護,八公山早已禁止採挖石頭,原本想碰碰運氣撿個小的,到了山上一看,沒那麼容易,紫金石基本都是是大塊頭且埋在泥土裡,需要大工具挖掘,極少裸露小塊的早被撿沒了,山上看到的是一些遺留採挖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