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錫伯族弓箭製作技藝的守護人

2020-12-19 新華網客戶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筋角弓。新華網姜冰攝

45歲的鄂建燁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錫伯族傳統弓箭製作技藝傳承人,出身弓箭世家的他15歲就跟隨爺爺學習製作錫伯族傳統弓箭技藝,具有豐富的制弓經驗。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筋角弓。新華網姜冰攝

受到家庭薰陶,鄂建燁從小就對於弓箭有特殊的熱愛。尤其對傳統弓箭的製作,鄂建燁有著極高要求,從選材、製作到後期裝飾,都一絲不苟。

圖為鄂建燁在打磨做弓用的竹子。新華網姜冰攝

在鄂建燁的工作室中,滿是製作弓箭的器具和材料,鄂建燁表示,原材料是否優質,是決定一張弓質量的前提。「鋪筋」是製作弓箭非常關鍵的一步,弓的張力主要是由牛筋決定,而用在弓箭上的牛背筋,一頭牛身上也只能出兩片。鄂建燁做弓的「膠」是用大黃魚的魚鰾製作而成的,這種魚膠粘合力極強,是現代化學膠所不能替代的。水牛角也是製作筋角弓的必備材料,有時候為了選擇一個滿意的牛角,鄂建燁需要從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牛角中進行篩選。

圖為鄂建燁在工作室製作弓箭。新華網姜冰攝

「製作一張好的錫伯族筋角弓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完成,期間需要經過上百道工序,要求製作者掌握木工、鐵器、繪畫、裝飾等多種技藝,同時,也考驗製作者的耐心。」鄂建燁說。

圖為鄂建燁在撕牛背筋,準備為弓箭「鋪筋」。新華網姜冰攝

「傳統弓不能批量生產,只能嚴格按照工序製作。而且製作傳統弓只有成與不成,沒有將就。」鄂建燁說,「學習時靠眼力和手感,沒有精確測量儀去固定尺寸,更多的是用手去摸、去感知,憑藉積累的經驗,調整、製作出腦海中的好弓的狀態。」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弓箭。新華網姜冰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弓箭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逐漸降低,但鄂建燁卻並沒有放棄對傳統弓箭製作的追求。

圖為鄂建燁在調試製作的弓箭。新華網姜冰攝

鄂建燁在制弓之餘,還會搞一些射箭比賽,通過與廣大弓箭愛好者深入交流從而提高製作技藝,同時他希望找到合適的傳承人,將這項傳統技藝傳承下去。

圖為鄂建燁在烘烤裁剪下來的水牛角。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弓的竹子上畫尺。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弓箭。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比對做弓用的水牛角。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製作弓箭。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為做好的筋角弓進行手工裝飾。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調試正在製作的筋角弓。新華網姜冰攝

圖為鄂建燁在射箭比賽中獲得的獎牌。新華網姜冰攝

相關焦點

  • 傳統弓箭「守藝人」
    竹子、木料、牛角……位於瀋陽市于洪區的一間平房裡堆滿各種製作傳統弓箭的原料。這間房子的主人,今年45歲的鄂建燁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錫伯族弓箭傳統製作技藝的傳承人。 鄂建燁出身於制弓世家,15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習製作錫伯族傳統弓箭。
  • 傳統弓箭「守藝人」(7)
    新華社照片,瀋陽,2020年4月21日傳統弓箭「守藝人」鄂建燁在調整弓形(2019年10月19日攝)。竹子、木料、牛角……位於瀋陽市于洪區的一間平房裡堆滿各種製作傳統弓箭的原料。這間房子的主人,今年45歲的鄂建燁是瀋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錫伯族弓箭傳統製作技藝的傳承人。鄂建燁出身於制弓世家,15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習製作錫伯族傳統弓箭。
  • 錫伯族:一把筋角弓上百道工序,這個善騎射民族將弓箭文化融入靈魂
    錫伯族:一把筋角弓上百道工序,這個善騎射民族將弓箭文化融入靈魂 2019-09-12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凡人歌丨現實版「射鵰英雄」:善制良弓的錫伯族神箭手
    回放 凡人歌丨現實版「射鵰英雄」:善制良弓的錫伯族神箭手
  • 錫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服飾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藍字「錫伯文化」加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文內容 錫伯族的傳統服飾流傳於新疆和全國錫伯族地區
  • 錫伯族的春節 灶王爺嘴上抹糖 喜利媽媽掛什麼?寓意生有男孩
    就是小年這一天晚飯後,取下灶王爺,灶王奶奶神像,在他們嘴上抹上灶糖,把神像與小馬車(高粱稈製作)選個良辰一起燒掉。寓意是讓灶王爺,灶王奶奶搶個好時辰,乘著神馬車升天為神。在此過程中,全家人要一起跪下,叩頭祈禱,祈求神仙保佑大家「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除夕之夜的主食,主要是殺年豬,炸晨子,烙年餑餑。這一天最大的特色就是在老人房間裡掛「喜利媽媽」。
  • 最適合冬天吃的錫伯族美食,口水止不住...
    錫伯大餅、椒蒿燉魚、薩斯肯、花花菜……錫伯族所有的傳統美食都誕生在田間地頭和長達萬裡的西遷途中,這些美食既攜帶方便又保留了原汁原味。如今,錫伯族人的飲食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習慣,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華,形成了別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今天聊的就是新疆味道 - 走近錫伯族美食。
  • 萬米齋糕點傳統製作技藝(市級)
    萬米齋糕點傳統製作技藝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擁有大學本科學歷的第六代傳承人李冠鵬對傳承技藝充滿信心。 純手工製作、傳統原料配方、紙質包裹、紙繩綑紮,每塊小的250克、大的姓萬的伊斯蘭教徒出門面房,李彥銘出食品製作技術。當時的糕點用各種穀物磨碎後做成,品種多樣,故起名為「萬米齋」,意為多種(萬)穀物(米)做糕點的作坊(齋)。因萬家為伊斯蘭教徒,所以,當時製作的均為清真食品。從第二代傳承人李鎮南,第三代傳承人李金山,到第六代傳承人李俊紅的兒子李冠鵬,一直生產著傳統月餅。
  • 《明日之後》弓箭怎麼製作 弓箭製作方法分享
    下面就來簡單說一下關於製作弓箭的方法以及配方吧! 1、在遊戲中製作簡易的弓箭,玩家首先點擊...   在遊戲中玩家可以製作很多的東西,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找到材料並且製作是玩家在遊戲中需要做到。下面就來簡單說一下關於製作弓箭的方法以及配方吧!
  • 錫伯族民風民俗之食俗
    生活在新疆的錫伯族,既保留著本民族古老的傳統特色飲食,又吸納周邊民族的風味飲食,形成種類豐富、品種多樣的本民族特色飲食文化。錫伯族特色的飲食主要種類有: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錫伯族的發麵餅也進入市場。  發拉哈額分(發麵餅)的吃法也很有講究,錫伯人把帶有花紋的一面叫「天」,把背面叫「地」,吃的時候必須把「天朝上」,把「地」朝地,並掰四塊擺放桌上,體現出錫伯人特有的飲食習慣和文化傳統。
  • 劉洋調研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訊(文夕)7月22日下午,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洋到壇下鄉調研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市委宣傳部、市文旅廣體局、壇下鄉等相關人員參加調研。劉洋一行認真聽取了省級傳承人羅冬元關於壇下鄉銅鑼傳統製作技藝發展歷史、技藝特點、傳承保護措施、國家級項目申報準備等相關介紹,並就銅鑼傳統製作技藝今後的傳承發展進行了探討交流,提出了富有指導性、建設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隨後,劉洋一行還現場參觀了壇下銅鑼製作鍛打、淬火、冷作、拋光、定音等生產工序,並與生產工人進行了溝通和交流。
  • 燒辣子:唇齒留香的錫伯族美食
    位於伊寧市西南17公裡的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除了傳統的民族文化之外,唇齒留香的錫伯族美食更讓人回味,錫味燒辣子就是其中之一。   燒辣子是錫伯族傳統美食裡的一道涼拌家常菜,錫伯語稱為索克青椒。因其解油膩、開胃爽口而廣受歡迎,吃過的人都戲稱其是錫伯族的「皮辣紅」。
  • 梁錦泉:傳統木屐製作技藝的堅守者
    過去,寓意步步高升的紅漆描花傳統木屐還是東莞人辦喜事必不可少的好「意頭」。今天的能工巧匠系列報導,就帶大家走進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製作技藝傳承人--梁錦泉,探詢一下他與木屐的不解之緣。   梁錦泉在石龍鎮從事木屐製作有20年了,是我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漆描花傳統木屐製作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 傳統的宮廷藝術——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在眾多珍寶中,極為璀璨的一個就是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花絲鑲嵌花絲鑲嵌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製作工序較為複雜,要經過很多步驟,才能製成最後在我們手中熠熠生輝的工藝品。壓條、拔絲、編織、掐、填、推壘、攢、焊、鑲嵌,多道製作工序使花絲鑲嵌製作技藝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 吊橋缸爐燒餅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名錄名稱:吊橋缸爐燒餅傳統手工製作技藝  名錄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地區:唐山樂亭縣  名錄簡介:    據考證,缸爐燒餅起源於公元1865年,當時其特點是選料考究,加工精細,以缸橫臥,內壁貼餅,外溫內烘是其獨特的製作方法。選用上等小麥粉和精純豆油,以白菜、肥肉等為內餡,輔以蔥、姜、蒜、丁香、豆蔻等佐料。製作過程中,在和面手法、擦酥勁道、佐料配伍、火候掌握、缸體溫度、貼餅速度等方面蘊涵爐火純青的嫻熟技藝。產品外皮薄如蟬翼,入口即碎,香滿口腹。內餡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採用當地特製菓木炭為烤制燃料,使燒餅具有獨特的菓香氣味。
  • 錫伯族的每一道特色菜品都是經典
    新疆錫伯族有4.2萬人(2006年),佔新疆總人口的0.21%,主要分布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以及烏魯木齊、伊寧、塔城、霍城、鞏留、尼勒克、新源等地。   日常飲食   錫伯族群眾的風味飲食種類豐富,有酒類、茶類、面類、蔬菜類和肉類等多種。   飲酒習俗。錫伯族群眾喜歡喝玉米酒、高粱酒等用純糧食釀造的烈性白酒。
  • 洋蔥代古拉k、孟婆十九、月老玄七化身非遺守護人,亮相2019國潮盛典
    更為亮眼的是,盛典現場還有張靜初、吳克群等明星大咖,洋蔥旗下代古拉k、孟婆十九、月老玄七、李一檬EMOO、小超哥kino、小蝸snail等頭部抖音達人,以及各非遺技藝的傳承人共同參與,一起「挺國潮」。代古拉k、孟婆十九、月老玄七化身非遺守護人「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大家好,我是油紙傘守護人孟婆十九。」
  • 燒雞製作誰最強?傳統技藝技能大賽見分曉!
    首屆東營區鄉村振興傳統技藝技能大賽  暨燒雞製作大賽預賽成功舉辦  舉辦東營區鄉村振興傳統技藝技能大賽,旨在通過搭建技能展示平臺,引導和帶動各領域能工巧匠、民間藝人等鄉土人才傳承傳統技藝技能,促使優秀鄉土人才脫穎而出,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持續注入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