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邊境衝突上"損失"的,在經濟上可以拿回來嗎

2021-01-11 網易軍事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左千戶】

隨著中印邊境爭端的升溫,印度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日益熾熱,「反華」意識再次被點燃。

前幾日印度民間就開始掀起「抵制中國產品」的浪潮,而後中印貿易圈又開始流傳一條消息:

「印度金奈港暫停對所有來自中國貨物的清關工作,將對所有來自中國的貨物100%實施檢查。這一政策還可能遍及整個印度港口和口岸。」

金奈港是印度進口電訊零部件和設備的重要港口,很多中國公司貨物進口都是從該港口進行清關再進入印度市場。

看社交媒體上的討論,消息主要源自6月23日印度金奈港口報關代理人協會(CCBA)內部對所有代理人成員發布的一份內部清關延遲通知。而在次日,CCBA又發出一則通訊,宣稱:

「除個別貨物因情報需要遭到核查,所有來自中國的貨物已被放行。所有在6月24日之前抵達的貨物,已經被重新分配到了不同的海關檢查群,貨物會在完成系統規定的檢查後放行。而6月24日之後抵達的貨物,按照對應的系統指示清關,不會有其他問題。」

CCBA6月24日發布的通訊

值本文撰寫之際,印度官方暫未發布政府通知,但據路透社援引政府和行業人士消息,印度主要港口的海關官員已經扣留了來自中國的貨櫃,要求提供額外的清關材料。

印度突玩「陰招」,令外界擔憂,但這一招放在如今氛圍中……高明麼?

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印度政府採取的措施非常不專業。

看到這個消息的第一感覺是非常奇怪。印度欲對中國產品進行限制,在進口環節採取限制措施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採取的措施非常不專業,完全不像一個正常的政府行為。

第一個疑點是對所有進口的中國貨物進行無差別限制。

要知道進口貨物的種類是非常多的,不同種類的貨物用途和影響完全不同:有的是電視、冰箱、汽車等終端消費品,限制此類產品只會影響終端消費購買;有的是生產環節必需的原材料,如手機配件、藥品原材料,一旦限制此類產品,可能導致印度本土工廠的產線停工。

政府採取的任何措施都必須考慮社會影響,無差別限制帶來的巨大社會成本必將讓印度本就受疫情影響的經濟形勢進一步雪上加霜。

所以正常來說,一個國家不會無差別限制其他國家或地區所有產品的進口,而是精確地限制某些產品的進口,方法也不是一刀切式的完全停止,而是採取提高檢驗標準、加大查驗比例、提高關稅等多種形式。

美國總統川普在這方面就做了次示範——為了反對法國徵收數字稅,威脅要提高法國紅酒這種終端消費品的關稅。

二是對來自中國的貨物100%實施檢查。

坦白直說,這個決定基本上沒有可操作性。海關如果要檢查,肯定是有目的性的,比如中國海關認為印度的豬產品有問題、有人舉報某票貨物夾帶瞞報,或者貨物申報價值過低有逃稅的嫌疑,等等。

中國海關總署的公告明確指出限制的是豬、野豬及其產品

海關的具體做法,一般是在海關系統內對指定品類的產品編碼或者關鍵字進行檢索,把所有包含這些品類的貨物挑出來,海關官員再去對挑出來的少數貨物進行重點檢查,這樣就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保證查驗質量。

中國某港口海關查驗流程

但這次事件明顯是由於印度在邊境衝突中吃虧導致的,印度的海關檢查為此缺乏明確的目的——你到底要檢查什麼呢?

有些媒體報導說印度金奈港給出的理由是防止新冠病毒的傳入。先不說這個理由有多荒唐,如果按這個理由檢查,那我只能恭喜印度海關有事情做了。

印度海關的工作人員數量是有限的,進行查驗的海關官員人數也是能數得清的,突然要查驗所有中國來的貨櫃,那麼印度海關有沒有這麼多人手去完成這項工作?而且檢查病毒是要取樣送到實驗室進行化驗的,堪稱最複雜的查驗之一,印度連自己本國人員的病毒檢測都做不過來,哪裡還有多餘能力去應付突然增加的這麼大數量的貨物病毒檢測?

何況中國目前是最大的防疫物資出口國,運到印度的貨物中包含很多防疫物資,我建議印度也好好檢查一下,尤其是重點檢查一下病毒檢測試劑裡面是否也含有病毒。

再以印度金奈港為例,談談印度港口停止清關工作會造成哪些損失。

首當其衝的是貨物。

有些是鮮活易腐貨物,比如食品;有些貨物受高溫影響會影響使用效果,比如一些藥品原料、試劑及靈敏度高的電子元件。現在是北半球的夏季,金奈的溫度經常高達30攝氏度以上,加上港口臨海,高溫高溼的環境很容易造成貨物變質無法使用。

其次是貨物交期延遲造成的損失。比如造成生產線停工,商家承諾交付的產品無法按時交付的信譽損失,現在還要加上防疫物資無法及時發放,病毒感染概率提高的風險。

再次就是一些港口的堆存費、滯箱費,船舶無法卸貨導致停泊在碼頭的擁堵費等。

比如ONE船公司在金奈港口的免費堆存期是5天,即船舶到港後開始起算,5天內是免費的。從第6天開始計算滯箱費,一個20尺貨櫃,超期1-7天(也就是到港後6-13天)每天需要支付給船公司35美元;超期8-14天,每天需要支付給船公司55美元;超期15天以後,每天需要支付給船公司85美元。

ONE船公司在印度金奈港口的堆存費標準(圖/ONE船公司官網)

以上這些損失都是相關方需要承擔的主要損失。

最後說說印度的措施會對中國企業造成什麼影響。

我們最關心的就是中國企業出口到印度的產品會不會面臨財貨兩空的局面。

這個首先要看收發貨人之間是什麼樣的合作關係。

例如發貨人是小米中國零件廠,收貨人是小米印度組裝廠,是同一個集團的不同分公司,那麼他們之間的貨款是否支付、支付多少、什麼時候支付、如何支付,都要按照小米總公司的指令去執行。

再或者中國的發貨人和印度的收貨人屬於跨國公司之間全球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如發貨人是富士康中國工廠,收貨人是蘋果印度組裝廠,富士康跟蘋果的合作是有全球戰略協議保障的。

這兩種情況下,無論印度港口出什麼問題,都不會影響貨款支付。

其次要看雙方國際貿易條款,涉及貿易方式、結算方法、運輸條款等各個方面。

簡單地說,看貨款支付節點——貨款是在貨物生產前、裝運前、上船後、到港後還是收貨人收到貨物後才支付。如果貨款在中國啟運前已經全部支付完成了,那麼短期受直接損失的就只有印度買方收貨人;如果貨款是收貨人收到貨物以後支付,那就很容易導致貿易糾紛進而導致中國企業的損失。

由於印度買家的信譽總體較差,所以海運中的大多數國際貿易交易是採用信用證付款交單的方式——貨物裝船以後,運輸企業籤發提單給發貨人,收貨人和發貨人通過銀行完成貨款和提單的交接。換而言之,貨物在運輸途中,中國發貨人就已經收到貨款了。空運中,只要貨物起飛,貨權就轉移給收貨人,所以貨款一般是貨物啟運前支付。

採用什麼交易方式是出口企業風險控制的一部分,這次有損失的中國企業要考慮一下對印度採購商的風險評估。

總而言之,這次事件更像印度地方政客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做出的不理智行為,損人更損己,完全不利於印度自身。

說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印度的慣有操作,印度還能怎麼改呢?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 姚文廣_NN1682

相關焦點

  • 胡錫進警告印度不要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印度真的很菜嗎
    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中印度軍隊潰不成軍,狼狽不堪,又成了大家嘲笑印度的段子。印度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呢?胡錫進可以說代表了大多數人的看法,印軍和中國相比是雞蛋碰石頭。胡錫進慷慨激昂表示:老胡必須警告印度的民族主義者們,如果他們的軍隊連「打架」都打不過中國軍人的話,槍枝和其他軍械更幫不了他們的忙。因為中國的軍事力量要比印度的先進、強大得多。一些印度人狂妄地以為印軍現代化了,能夠擊敗解放軍了,可以報1962年的一箭之仇了。我想告訴他們,1962年時,中印的經濟實力差不太多,而今天,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大約5倍,中國軍費西方估計是印度的3倍多。
  • 印度邊境衝突激烈,印度揚言死亡108人,犧牲名單名單笑掉大牙!
    近段時間印度和我國在邊境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兩國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對於印度突如其來的強勢,很多網友也表示不理解,雖然印度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和我們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為什麼印度突然敢對我們進行叫囂。
  • 印度外交部:儘管有邊境衝突對峙,但印度與中國的關係沒有惡化
    資料圖據《今日印度》報導,印度外交部(MEA)周三通知印度人民院(下議院),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因6月15日列城(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東部加勒萬河谷衝突導致的邊境緊張局勢而惡化班公湖報導指出,6月15日中印官兵在戰略敏感的加勒萬河谷發生激烈肢體衝突。20名印度士兵,包括一名上校級軍官,在這次衝突中喪生。
  • 邊境爆發大規模衝突,炮聲持續到晚上,一名印度軍官中槍身亡
    印巴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局勢越發緊張,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交火事件不斷發生,據印度方面公布的數據來看,在1990年到2017年的3月之間,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已經發生過7萬次交火,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損失都非常慘重,尤其是印度,其本來已經因為邊境士兵禦寒物資短缺而十分頭疼,沒有想到交火事件又給印度帶來很大的損失
  • 印巴衝突,能給中印衝突幫上忙嗎?
    ,但是筆者認為,二者之間既沒有任何的內在聯繫,也談不上有什麼戰略上的聯動效應:我們希望印巴之間的衝突可以迫使印度將目光從中印邊境轉向克什米爾,這種想法是不太靠譜的。 那麼,巴基斯坦有可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擺出向印度實施主動的戰役級進攻的架勢嗎?畢竟我們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確實指著我們的「巴鐵」在關鍵時刻能幫我們中國一把,甚至是「中巴兩國在東西兩線同時動手,一個進攻印控克什米爾,一個突擊西裡古裡走廊」,「一戰而奠定勝局」。對於這種想法,筆者並不完全認同。 我們首先說一說巴基斯坦這個國家。
  • 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衝突之後,印度公開表態:「密切關注」香港
    印度公開表態「密切關注」香港,不斷釋放「邊境增兵」信息……中印邊境地區局勢因雙方對峙和發生暴力衝突陷入緊張後,印度針對中國的「全方位報復」行動不斷升級。新德裡電視臺就此分析認為,這是印度官方首次在香港事務上公開表態,顯然與近期中印邊境局勢有關。匿名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印度是美日澳印「機制」中唯一沒有公開與中國政府涉港政策「唱反調」的國家,此時突然在聯合國機構層面提出「關切」,明顯有意藉此對華施壓,同時也為了回應國內反對黨和民間的反華情緒。
  • 在邊境地區,印度與巴基斯坦衝突不斷,為何還沒爆發戰爭?
    自從「印巴分治」以來,在僅僅24年的時間裡,印度和巴基斯坦連續爆發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分別是在1947年、1965年和1971年,造成兩國約3萬名軍人死亡。在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後,兩國在邊境地區的衝突從來沒有停止過,一直在「小打小鬧」。
  • 邊境對峙該如何緩和?專家:戰術有很多,可以把印度打回土邦時代
    隨著所謂拉達克地區進入大雪封山的季節,印度一側正面臨著越來越凸顯的問題。除了前線部隊仍然缺少大量防寒裝備,直接造成了不少士兵的凍傷和凍死,還有消息稱在班公湖印度一側出現了大量士兵噁心嘔吐情況的出現。此後,著名專家金燦榮表示這是我們使用了不殺人的微波武器,直接表明了印度與鄰國在軍工科技上的巨大差距。但是,這仍然沒有讓印軍放棄自己在邊境地區的部署。如此一來,我們也不得不奉陪到底。雖然以現在的技術來看,一旦與印度之間的衝突升級,無人機等無人裝備的使用將會大大降低士兵的傷亡。
  • 20萬大軍部署東部邊境,印防長叫囂:印度很樂意回應邊境侵略行動
    據印度媒體最新報導稱,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檢閱空軍部隊時再度發表強硬講話,叫囂稱印度已經做好了面對任何衝突的可能性,印度將很樂意回應有關邊境侵略挑釁的單方面行動。與此同時,印度在邊境地帶保持了8個月的軍事對峙,不僅讓印軍的後勤系統有點吃不消,就連印度國防部的預算也開始捉襟見肘,但是這些都不妨礙印度國防部長在公眾面前保持嘴硬。事實上,自從中印邊境爆發一系列摩擦之後,印度軍方就猶如打雞血一般上竄下跳,完全不顧現實狀況和長遠考慮,夜以繼日地向邊境地帶部署重兵。
  • 中印邊境衝突印軍死亡升至20人!2020中印邊境肢體衝突事件始末...
    把這些年輕軍人推向致命肢體衝突的印度政治力量要對他們的死承擔責任。印度必須停止邊境冒險。」第二條:「多達17名受傷印度軍人被報導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這反映了印度軍隊緊急救助傷員能力的嚴重落後。這不是一支真正有現代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印度輿論需要清醒。」中印關係成為全球焦點。
  • 印度把加勒萬衝突搬上銀幕,吹噓「暴打解放軍」,為戰爭造勢?
    這不,大概是為了鼓舞還在中印邊境苦熬的印軍,印度開始腦洞大開,將加勒萬河谷衝突搬上銀幕。一名軍事工業消息人士在協議籤署前透露,BECA可以讓印度獲得地形、航海和航空數據,並允許美國提供先進的導航設備和航空電子設備。
  • 中印邊境軍情速遞!印媒:印度派出三軍特種部隊在班公湖集結
    中印邊境軍情速遞!印媒:印度派出三軍特種部隊在班公湖集結據英國路透社報導,中國和印度之間在邊境上發生了衝突,印度為了獲得更加多的領土,選擇讓士兵越線侵犯了中國的領土權益。對此,解放軍絲毫不退縮,直接進行了對抗。
  • 論1962年中印邊境衝突與中美關係
    中央調查部也指出,印度為了集中力量敵對,避免兩面樹敵,同時也由於美國的「調解」,印度同巴基斯坦的緊張關係表面上有了某些緩和,但矛盾還很尖銳。  兩國官方都公開承認,克什米爾問題不解決,印巴關係很難改善。實際上,僅在1959年,印巴在克什米爾邦的邊境衝突達115次,死24人,傷22人,較之1958年的衝突次數和傷亡人數都增加了一倍。
  • 班公湖中印邊境,印度開了第一槍
    從6月份開始,「戰忽局」的小夥伴們就一直在強調,印度總理莫迪為了緩解國內輿論壓力而向一線部隊下達可以選擇「自由開火」的命令,已經為接下來可能產生的衝突埋下了伏筆。而且從莫迪和軍方多次矛盾的表態可以看出,印度政府與軍隊之間很有可能出現了裂隙。如果說6月份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是莫迪政府為了轉移因新冠疫情而積壓的國內矛盾。
  • 印度把加勒萬衝突搬上銀幕,吹噓「暴打解放軍」,卻暴露入侵事實
    中印在邊境持續逾半年的對峙局勢仍然沒有緩和跡象,為了鼓舞士氣亦是「喪事喜辦」的傳統,印軍實景拍攝加勒萬河谷衝突影片。令人無語的是,在影視劇中在加勒萬河谷的衝突中大獲全勝的卻被換成了印度,劇本中還出現了「抓獲」解放軍大鬍子軍官的橋段。
  • 印度欲向中印邊境增兵3.5萬恐難實現 國內問題更棘手
    印度疫情肆虐幾近失控,二季度八大核心產業指數同比下降了15%。這種情況下,其還有心情在邊境問題上挑事?挑起軍事衝突,難道不用花錢?3.5萬,就印度的軍隊編制來說,大約是兩個軍的規模。文 | 海上客印度想加強與中國接壤的邊境的軍事存在,並有意增兵3.5萬人!這是印度《鑄幣報》7月底援引不願透露姓名的印政府高官所言。在海叔看來,這一消息若屬實,則說明印度很不知好歹!《印度時報》報導:卡吉爾日,總理對巴基斯坦的強硬言論是對中國的暗示嗎?
  • 中印衝突最新消息!胡錫進發文:中印邊境衝突印軍死亡升至20人
    把這些年輕軍人推向致命肢體衝突的印度政治力量要對他們的死承擔責任。印度必須停止邊境冒險。」  第二條:「多達17名受傷印度軍人被報導因得不到及時搶救而身亡,這反映了印度軍隊緊急救助傷員能力的嚴重落後。這不是一支真正有現代高原作戰能力的軍隊,印度輿論需要清醒。」
  • 中印邊境衝突升級,印軍3人死亡,中方發表的聲明很明確
    印度媒體稱,印軍有3人在衝突中死亡,其中一人為旅團級指揮官,另外2人是普通士兵。加勒萬河谷地區歷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印兩國在該地的實際管控線也十分清楚。5月上旬,印軍從中印邊境班公湖—加勒萬河谷地區越線進入中國領土構工設障,阻攔中方邊防部隊正常巡邏執勤,試圖單方面改變邊境管控現狀,雙方還因此爆出嚴重的肢體衝突。
  • 我國向印度洋部署8艘軍艦,印度發出警告,中印衝突可能成為現實
    在中國向印度洋部署了8艘軍艦之後,印度對中國發出警告,難道中印衝突真的要成為現實嗎?此前,在中國向印度洋部署了7到8艘軍艦之後,印度對我們發出警告,表示中印之間的衝突可能會成為現實。中國向印度洋部署軍艦,中印衝突成為可能?前段時間,據媒體報導,在中國向印度洋部署了7到8艘軍艦之後,印度向我們發出警告,印度海軍司令認為,如果有人在他們的區域活動,必須事先通知他們,印度海軍表示,印度軍隊已經做好任務準備,可以在有需要時立即部署。難道中國與印度之間真的有可能發生衝突嗎?
  • 印度王牌部隊抵達邊境,解放軍這回準備好了嗎?國防部傳出一聲音
    不僅新冠病毒在國內武漢大規模爆發,中美關係墜入冰點,就連同在亞洲的鄰國印度也三番四次在邊境地區挑釁中國,近日更是變本加厲!有媒體報導,印度王牌部隊抵達邊境!那麼中國解放軍這回準備好了嗎?對此,國防部傳出一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