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攜手抗疫 緊急行動 塞爾維亞中資企業轉型口罩生產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期間,許多在海外發展的中資企業不但堅守崗位,還積極與所在國人民攜手抗疫,用實際行動打造中國的名片。在塞爾維亞,就有這樣一家中資企業,在獲悉塞爾維亞面臨口罩荒的情況下,停下其他大部分生產,改為生產口罩,與塞爾維亞人共渡難關。
五一前夕,塞爾維亞中資企業生產基地內,兩條從中國引進的自動口罩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抓緊生產。
這家來自中國江蘇的中資企業,主業生產床墊,在塞爾維亞建立生產基地已近5年。突然轉型生產口罩,原因要從一個多月前說起。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機修主管 佩亞科維奇:感謝我們來自中國的兄弟們,在我們困難時他們伸出了援手。
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向境內的所有紡織業發出號召,塞爾維亞急需口罩。政府在解決醫用的同時,也決定採購45萬個民用口罩,這家有著優質縫製工藝的中資企業被選中。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負責人 程孝君:政府對這個口罩的銷售價格有明文規定,(每個口罩)不允許超過一歐元,也就是7.85元人民幣。我們自己核算下,材料成本加人工成本是兩塊錢(人民幣),所以當時我們也跟他們講,不需要收取你定的三塊錢(人民幣)一個,我們只需要收取我們的成本就可以。
中資企業迅速放下自身訂單,將所需的庫存原材料全部劃分到口罩生產間。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負責人 程孝君:各種材料不齊全,像缺少鬆緊帶,政府幫我們從塞爾維亞南部城市尼什調過來,讓我們先用著,後來又採購了土耳其的物料。
100位縫製工人,每天縫製口罩20000個,顯然無法滿足塞爾維亞當時防疫所需。這家中資企業一方面從國內購買了1000套醫用防護服和5萬隻口罩捐贈塞爾維亞,並為塞爾維亞搭建方艙醫院捐贈3000張床墊;一方面緊急採購口罩生產線,變手工作業為自動化作業,提高生產速度。
3月22日挑選14名工人,從江蘇如皋送往廣州學習設備安裝和操作技術。4月2日工人抵達塞爾維亞;18日,所有生產線搭建設備到位;21日,正式投入生產。中國速度為塞爾維亞抗擊疫情發揮著積極作用。
雖是臨時轉型,但專業化程度卻一點也不含糊。
總臺記者 張穎:為了進去拍攝,我們得全副武裝,因為裡面相當於是無菌環境。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工人 湯徐桅:(一臺機器)一天能生產25000(個口罩)。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車間經理 博日亞科維奇:目前的總產能為每天10萬個。我們計劃將產能提升到每天20萬個,達到最大生產產能。目前生產線上安排了60名工人,除了周日,我們每天工作,實行三班制。
夢百合歐洲生產基地副總經理 亞歷山大:塞爾維亞工人聽不懂中文,中國工人聽不懂塞爾維亞語,但是他們明白彼此的動作,配合得非常好。
現在,塞爾維亞政府從這裡訂購了1800萬隻醫用口罩,中塞兩國工人正共同努力,三班倒保障生產,24小時不間斷作業,為了更好地抗擊疫情,盡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生產任務。
手工縫製和自動口罩生產線同時進行,口罩所需已基本沒有後顧之憂,對於塞爾維亞來說,是一件大事兒,國家廣播電視臺對此進行了直播。
塞爾維亞國家廣播電視臺記者 拉基奇: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批量生產口罩,將減少我們進口口罩的需求,因此我們在重要新聞欄目中做了兩場直播。
口罩製片機傳送帶兩端、中塞工人相互配合忙碌的情景,印證了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的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光芒最為閃耀,一個是太陽,另一個是我們並肩戰鬥的模樣。這條傳送帶何嘗不是一條連接中塞友誼的紐帶。疫情無情人有情,這股暖流,早已衝破國界,從中國到塞爾維亞、從亞洲到歐洲,流淌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