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咋表現「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和「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意境?

2021-01-21 藍色希臘

詩詞的意境,除了桃紅柳綠還有雨綿綿,除了落英繽紛還有舟自橫。今天選了兩句我喜歡的詩文,和大家一起共賞。關鍵是咱們在品詩詞的同時,還要琢磨著把詩中意境用攝影的鏡頭表現出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古詩名句出自

唐代 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意: 特別喜歡山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中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已經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拍攝思路

我們可以去鄉村的湖畔、河邊尋找這樣的畫面。春天的景色更加詩意,因為草色碧、柳色青、桃花紅、菜花黃,如果把湖畔的這些景色和湖面上的小舟拍進畫面,就更加美妙了。我的經驗是在小雨天或者雨後去拍攝,下雨天船夫出門不方便,小舟多半停靠在岸邊。

小舟的入鏡,可以根據具體的環境,拍攝局部還是整體。如果雨後去拍攝,溼漉漉的環境更加符合詩意。

我在白馬湖畔拍過這樣的景色,有春色有湖水有小舟,關鍵桃花正開放,粉色裝點了畫面。

最喜歡這張舟自橫的意境,這一湖,一舟,一桃,如果再來一壺桃花釀,悠悠泛舟白馬湖,定是沉醉不知歸路。

這張利用桃花作前景,春雨綿綿打溼了小船。

這張主要表現環境氛圍,鄉村田園一派安靜、淡然。

要拍攝詩中的畫面並不難,關鍵是選好地點。這樣安靜的氛圍,我覺得雨後和陰天去拍攝更有味道。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出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理解文意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那麼美好的畫面。忽然遇見一片桃花林,離著岸邊數百步的路程。中間沒有夾雜的其他的樹木,青青的芳草看起來是那麼鮮嫩,紛紛揚揚飄灑的粉色桃花瓣,形成了一片落英繽紛的美好畫面。

作者通過對桃花源描述,表達了對沒有紛爭,淳樸生活的嚮往。

拍攝思路

芳草鮮美的畫面,我覺得春天的青草更符合文中的意境。一年四季中什麼時候芳草最鮮美,那就是春天。剛剛長出來的新綠不僅養眼,而且讓人心曠神怡。那麼我們就在春天去戶外去田野尋找青青的草地和小草。

落英繽紛是美好的意境,就是花瓣紛紛揚揚飄灑的美妙。要拍攝這樣的畫面,可以選擇比較密集又輕薄的花朵拍攝。而且花枝有一定的高度。這樣更容易拍出飄灑時的動感氛圍。春天裡的桃花和櫻花比較適宜拍攝這樣的場面。因為花瓣輕巧又飄動得起來。

拍攝方法

小草在逆光或者清晨的露珠下會顯得更加鮮美。我們可以選擇在早晚的時間段去拍攝。晶瑩的露珠和暖暖的色調會讓畫面產生夢幻感。

落英繽紛可以通過多種場面來表達,比如拍攝紛紛灑灑的動感,比如拍攝水面上漂浮的花瓣,比如拍攝草地上的落花場景。無可奈何花落去,意境是美麗又讓人遺憾的。

這段時間江南的桃花和櫻花馬上要悄悄開放了。期待著去拍攝這樣紛紛灑灑的落英繽紛畫面,以及青草地上映襯著花瓣兒的美麗畫面。

我是喜歡攝影,分享心得的藍色希臘。

歡迎你的關注點讚,謝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典◎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賞析】  此詩歌詠西澗在晚潮春雨中的情景,作於詩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刺史期間。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西澗,在滁州城西。獨憐,獨獨喜愛。如若澗邊幽草為人人喜愛之物,則詩人不必說「獨憐」;以「獨憐」領句,已可見出詩人的立意,即抒發自己不同於流俗的志向懷抱。
  • 唐詩三百首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比如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且看全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古詩的題目是《滁州西澗》,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最著名的詩句,也是唐詩300首當中最有意境的寫景古詩。當時的作者擔任滁州刺史,遠離朝堂,卻也有更多的時間和大自然親密接觸。滁州西澗就是作者當時時常去光顧的地方,對於當地的一花一草、一樹一木都非常熟悉,而且在大自然的環境當中,作者過上了恬淡自如的生活。
  • 野渡無人舟自橫
    野渡無人舟自橫 2020年12月 25日 08:18 | 來源: 揚州晚報-
  • 金沙江與普渡河交匯處的三條小船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我下到谷底, 沒有碰到人 車路也走到了盡頭。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正是「野渡無人舟自橫」。
  • 野渡無人舟自橫:古詩竟大有科學道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當你徜徉在幽草、深樹、鳥鳴、春雨的優美意境中時,可否想過:自然狀態下的小舟為何是「橫」(垂直於堤岸)而不是「縱」(平行於堤岸)呢?野渡無人舟自橫(圖片來源:lig.artron.net)其實,這種現象和流體力學息息相關,我們可以從伯努利原理和流體的穩定性兩個角度來解釋。
  • 用「野渡無人舟自橫」作畫,難倒了無數職業畫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首詩是韋應物寫的一首詩,名字叫做《滁州西澗》而這首詩出自於他任滁州刺史期間到西澗去遊玩的時候寫的所見之景物,有的人會把它當作是純粹的寫景之作,而有的人覺得他裡面表達的某些情感,反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沒有標準答案。後來,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在建立翰林院建立畫院之後,他要招收符合心意的畫師。
  • 畫說,野渡無人舟自橫
    畫院用唐代詩人王維的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詩作為題目,參加應考的畫家們都覺得題目好做,紛紛攤開宣紙,提筆就畫,很快就畫完了。有的畫一隻小船系在江岸的楊柳樹下,有的畫一隻鷺鷥棲息在船蓬頂上。有的畫一隻鳥鴉在船尾的舵柄上張口亂叫。人人都以為對畫題有深刻了解,抓住了無人這個關鍵,準能考上。
  • 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目作畫,卻偏偏一幅畫了人的畫被選中了
    以「野渡無人舟自橫」為題目作畫,卻偏偏一幅畫了人的畫被選中了「野渡無人舟自橫」這一句詩想必很多人都知道是出自於哪一位作者的筆下吧,沒錯就是韋應物,這首詩的全文是: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韋應物究竟經歷了什麼?
    春潮帶雨晚來及,野渡無人舟自橫。這是唐德宗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春遊滁州城西郊野兩山之間的溪流所作。這是一首山水詩名篇,詩人通過對比,從「澗邊」寫到「澗中」,以情寫景,借景生情,寫暮春遊西澗賞景與晚雨渡口所見,恬淡的胸襟和憂傷的情懷在詩中自然得到流露。
  • 十首野渡的古詩詞,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唐代的李中曾經晚泊,「野渡帆初落,秋風蟬一聲」;宋代的慧性高僧悟道,「雁影落寒潭,孤舟橫野渡。」此生若註定漂泊,願意聞著荷花的芬芳,將孤舟當成溫床,在夏夜的野渡旁,悠閒地看著天上的月亮。下面精選十首野渡的古詩詞,歡迎補充和收藏!1、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 《滁州西澗》: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野渡:荒郊野外的渡口。 【名句】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帶雨的春潮在傍晚來勢更湍急, 荒郊野渡寂無人影只有船空橫。
  • 文化學者任羿舟父女合作詩集《野渡無人舟自橫》出版
    近日,文化學者任羿舟和女兒任曼熙合作的詩集《野渡無人舟自橫》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該詩集收錄了他們近年來創作的古體詩、詞121首,現代詩17首。主體內容由古風、閒語、雜記三個篇章組成,古風篇五十首,閒語篇二十四首,雜記篇二十三首。
  • 如何解讀「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句所表達的意境?
    要想知道如何拍攝這句詩的意境,要得先知道這句詩的意義和出處,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這句詩出自唐朝詩人韋應物的《滁州西澗》,全詩是一共四句: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幽草:幽谷裡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注「有本作『處』」。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飄浮。【譯文】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
  • 野渡無人舟自橫 ——韋應物的人生詠嘆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詩《滁州西澗》早已膾炙人口。我也非常喜歡這首詩,早就想為這首詩作曲,寫成歌供大家傳唱。恰逢這幾天正在為一家企業的廠歌作曲,我就乘興而起,開始醞釀操作。可是,當我坐在鋼琴前,看著那熟悉的黑白鍵盤,卻躊躇半天,舉棋不定。因為,定什麼調式,用怎樣的旋律,才能充分而準確地表達這首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懷,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第274期】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作者任滁州刺史時,遊覽至滁州西澗,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鬱的小詩。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滁州西澗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閒地橫在水面。這是一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鶯啼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閒,其實在詩人靜諡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接下來兩句側重寫荒津野渡之景。景物雖異,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這兩句是說:到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
  •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一聯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
  • 「野渡無人舟自橫」很經典,歐陽修到實地了解後,卻認為寫得不對
    隨後,他講出了一個讓人無法反駁的事實:文學做得再好,一樣會有人質疑你,因為這是件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確實!再經典的文學作品,都會被人挑出問題。王勃的《滕王閣序》問世1300多年來,被追捧的同時,也一直被質疑著,「不是即興所寫」,「華而無實」等說法都有。白居易的《長恨歌》本是唐詩中的瑰寶,但偏有人羅列出了一堆問題,說寫得與事實不符。
  • 韋應物: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最是喜愛在那澗邊幽谷裡生長的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鳴的黃鸝鳥兒。傍晚下過一場急急的春雨後,春潮上漲,水勢越發湍急,四處無人,只見荒野的渡口無人看守,只有一葉小船兀自橫在水面上。想當年,韋應物還在做皇帝侍衛的時候,是何其的威武,何其的風光,何其的霸道,卻又何其的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