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產業發展高峰主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一大批中外學界代表和知名企業代表集聚上海,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勾勒未來發展藍圖。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出席論壇並致辭。
陳寅常務副市長指出,近年來,上海積極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將新一代人工智慧作為優先選擇,加快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立了人工智慧產業工作領導小組,籌備人工智慧產業投資基金,集聚核心企業1000餘家,落地一批全球創新研發平臺,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豐富,智能晶片等重磅產品成功問世,國家人工智慧創新應用先導區等載體正在加快建設,上海人工智慧產業已經進入了「快車道」。面向全球、面向未來,上海將繼續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創新發展高地,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布局一批功能性平臺,攻關算力、算法等關鍵「卡脖子」技術。推動智能晶片、智能傳感器、智慧機器人、智能軟體等「智能+」產業發展,加快人工智慧在交通物流、醫療健康、城市管理等領域深度應用,培育智能經濟新產業新形態。
王志軍副部長指出人工智慧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出臺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部分關鍵應用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人工智慧論文總量和高被引用論文數量處於第一梯隊,截至2018年底,人工智慧專利申請總量達13.9萬件,居全球前列,各領域「智能+」的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輻射溢出效應持續增強。王志軍副部長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加強創新合作,共享技術發展紅利。各國要繼續加強在人工智慧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產出更多原旨性創新。二是加強產業生態合作,實現多方互利共贏。鼓勵、支持國內外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加強協同合作,打造合作共贏的生態聯合體。三是加強安全合作,構建良好產業秩序。各國政府應攜手推動人工智慧國際治理,共同處理好人工智慧在法律、安全、就業、倫理等方面的新課題,不斷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環境。
論壇舉行了兩項重量級的發布活動。陳寅常務副市長、王志軍副部長共同為上海(浦東新區)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國際交易中心揭牌。智慧財產權作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要素,上海將在工信部指導下率先布局,形成先發優勢。依託上海國際智慧財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開展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交易試點,探索形成人工智慧智慧財產權交易規則和模式,為建設人工智慧高地提供有力支撐。世界知名企業Gartner發布了2019年人工智慧技術成熟度曲線。Gartner公司每年在人工智慧技術領域挑選全球最熱門的30多項細分技術,揭示其在全球市場的成熟度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是目前世界公認的人工智慧風向標。2019年技術成熟度曲線由69位Gartner國際分析師定製編寫,相較2018年,曲線表明有更多的人工智慧技術處在創新觸發階段,反映出全球人工智慧正不斷湧現新創意,例如,增強學習、人工智慧雲服務、邊緣人工智慧、可解釋的人工智慧等。
中外學界和知名企業代表,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等形式深入研究人工智慧發展現狀以及技術可能帶來的影響,圍繞產業生態、硬體支撐、平臺構建及公共治理等話題,前瞻探討人工智慧發展趨勢。
主題演講中,創新工場創始人兼執行長李開復表示,未來人工智慧將和電一樣,無處不在改寫人類歷史。人工智慧賦能傳統企業是中國的巨大機遇,將帶來彎道超車效應,傳統企業擁抱AI會得到最大成長,過慢接受AI將喪失競爭力。來自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的執行長John Hoffman提出要在智能連接中擁抱人工智慧,融合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的深度應用,推動移動技術賦能人工智慧,人工智慧促進行動網路轉型。來自華為、IBM大中華區、 亞馬遜AWS、AMD、發那科株式會社、科大訊飛的企業家紛紛分享了各自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創新進展,提出未來發展宏圖。圓桌對話中,紅杉資本、滴滴出行、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寒武紀、SAP、平安集團、達闥科技、深蘭科技、第一財經日報的專家和企業家,圍繞人工智慧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探討如何進一步加強技術和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慧科技成果產業化,實現從實驗室到市場之間的跨越,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