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本能無損於愛情的神聖
在《聖經》中,亞當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果,知道了害羞,懂得了遮蔽。從天真無邪到羞澀扭捏,這與小孩長大為成年人的過程十分相似,這背後的推動力就是「性」。
清代袁枚的《續子不語》一書中,有一則叫作「沙彌思老虎」的故事。講的是:在山上修行的小和尚第一次看見女人,師傅哄騙他說女人會吃人。但是小和尚回到山上後,別的不想,只想老虎。
這則故事表現了男女之間強烈的吸引力。從生理角度來講,性是人的一種先天的本能。
受中國傳統儒家「禮俗」的影響,長期以來社會普遍認為人的精神活動是神聖的,而性本能活動是汙穢的。還有很多人在傳統愛情婚姻觀的枷鎖下,對戀愛一直保持著不自由不自主,主張男女授受不親。
而事實是這些想法是偏執的,就像人類從低級生物進化而來的事實,無損於人類的偉大一樣。把性本能作為男女相愛的基礎,同樣無損於愛情的神聖。
忠貞的愛情會戰勝喜新厭舊的天性
好奇心作為人的一項本能,在人的生命發展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凡事都有兩面性,好奇心有利也有弊。好奇心的弊端就體現在男女相愛中的喜新厭舊行為。
在好奇本能的驅使下,有些人面對誘惑時,沒有堅守自己的底線,背叛了自己的婚姻。
雄雞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時,排精量幾乎逐次遞減。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大約20次後,雄雞便不再排精。但是如果一隻陌生的雌雞出現時,雄雞的x欲又會油然而生。
心理學上認為這種出軌現象是動物的本能,大多數動物並不認同所謂的「一夫一妻」,人本質上也具有動物屬性,在受到別人主動投懷送抱和誘惑時,沒有經受住考驗的人就背叛了伴侶。
一段感情中,出軌是本能,忠誠是選擇,婚外性行為現象產生的生物性原因,卻不能作為這種行為合理化的理由,與喜新厭舊相比,愛情道德才是真正的主流。
王小波對妻子說:「不管我本人多麼平庸,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如果說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那麼也只有繼續保持愛情的婚姻才合乎道理。
在最美好的時光裡,遇見一個最合適的人再好不過。兩人一起從熱戀到平淡,從愛情變為親情,既然喜歡就別放手,對感情專一才是最基本的愛情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