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3國偵察機抵近波羅的海,俄羅斯還以顏色,蘇27強勢攔截

2020-12-21 騰訊網

就在8月24號波羅的海上空,俄羅斯空軍攔截了三架北約偵察機,他們分別來自美國、瑞典和德國。這樣的聯合偵查陣容還真讓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在這來自不同國家偵查機中,德國P3C是以低空、低速飛行的方式抵近俄羅斯邊境。那麼,北約一次派出三個國家的偵察機抵近俄羅斯,這樣的行為到底有何意圖呢?

眾所周知在7月22號的黑海演習中,北約戰機已經進行了「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的訓練。當時聯合演習的參謀長也曾正式表示,這樣的戰法一定要具備盟友。因為我們知道北約的門檻兒和整個盟友的水平要好於印太,北約聯合演習和共同作戰的歷史已經存在半個世紀之多,所以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共同作戰規則,彼此之間的數據鏈也是相當一致,可以做到高度協調。

現在北約的一些國家還採用了先進隱身戰機的數據鏈。這樣一來,北約聯盟所有信息的基礎設施以及作戰概念,對接起來就更加方便。當然目標很顯然就是俄羅斯。這樣一來北約聯盟就要針對俄羅斯黑海和波羅的海附近的戰備情況做以充分了解,再加上各種新的作戰模型需要磨合,想必這就是這次北約三偵察機聯合出動的主要意圖。

這次三個國家的三個機型,各自任務不同。比如德國P3C偵察機就是採用了低空低速的飛行狀態,這顯然一反常態,因為P3C偵察機一般的飛行高度應該是在五千至六千米的空域。而這次的飛行高度只有500米,這樣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想模擬民用飛機的飛行高度。這樣一來,在他接近一些俄羅斯敏感空域的時候。就會給俄軍一種錯覺,自己是民航機,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自己的偵察機偽裝成民用飛機,來掩蓋自己真正的偵察意圖。現在看來,北約這次可能玩現了,偽裝沒成,到是丟人現眼的被攔截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空中偵察,北約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的嘗試各種偵察方式。這樣三種飛機的組合,北約的意圖還是想進行電子偵察,依然是在實驗「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實際上,北約還是在偵查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軍事部署、通訊部署、軍事部署、通訊雷達和一些數據鏈系統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以及使用的是怎樣的頻率,有怎樣的特徵。這些是這次偵察的主要目標。

一旦北約有偵察機抵近俄羅斯,俄羅斯的雷達就必須對其進行跟蹤,防空部隊就會被迫做出反應。一旦這一系列的作戰系統被啟動,俄羅斯空軍指揮系統就要和空中發生數據聯繫,所有的指令都要通過數據鏈進行傳達,而這個過程,恰恰就是這三架電子偵察機充分獲取各種情報的時候。這樣一來,就讓俄羅斯處於一種動、靜兩難的狀態,北約的這舉動不失為一步狡猾的好棋。

(作者/孫老師)

更多軍事國際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築壘地域,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

相關焦點

  • 俄羅斯戰機在黑海上空攔截美國和法國偵察機
    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7日發布消息說,俄戰機當天在黑海上空攔截了美國和法國的偵察機。蘇-30戰機資料圖 圖源:央視消息說,俄軍當天在對黑海中立水域監控時發現了試圖接近俄邊界的空中目標。俄南部軍區當即出動蘇-30戰鬥機對目標進行識別和攔截,分別發現美軍RC-135偵察機、KC-135空中加油機和法軍C-160G偵察機。
  • 俄與北約為何加劇波羅的海上空「危險遊戲」
    波羅的海是俄羅斯通向歐洲的主要出口,但在俄羅斯和西方國家關係持續低迷的當下,狹窄的芬蘭灣無法幫助俄羅斯對抗北約東擴,反而成為敏感的戰略要地。此番雙方在波羅的海上空上演的「危險遊戲」表現出頻度高、動靜大、風險高的特點。本月6日,俄軍一架戰機攔截一架飛向俄羅斯空域的美軍B-52戰略轟炸機。
  • 西南邊境外硝煙四起,北約波羅的海頻繁挑釁,俄羅斯迎來多重挑戰
    就在亞塞拜然境內的納卡爆發衝突之後,波羅的海再次響起警報,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的通告,在9月28日北約在波羅的海發起了挑釁,俄羅斯空軍出動蘇-27重型戰鬥機對於逼近的北約軍機進行了攔截。
  • 美法黑海聯合挑釁,俄羅斯戰機果斷攔截,專家:抗議不如拳頭硬氣
    北約長期以來就是把俄羅斯作為重要的對手,因此在多方面對於俄羅斯進行遏制,包括軍事上的挑釁,最為常見的是多國多款偵察機的抵近偵察行動,此外還有戰略轟炸機的威懾巡航以及軍艦的逼近挑釁。
  • 俄羅斯戰機在黑海上空攔截美國和法國偵察機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新華社莫斯科12月7日電(記者張驍)俄羅斯國家防禦指揮中心7日發布消息說,俄戰機當天在黑海上空攔截了美國和法國的偵察機。消息說,俄軍當天在對黑海中立水域監控時發現了試圖接近俄邊界的空中目標。俄南部軍區當即出動蘇-30戰鬥機對目標進行識別和攔截,分別發現美軍RC-135偵察機、KC-135空中加油機和法軍C-160G偵察機。
  • 普京很生氣,1300多架國外偵察機侵擾俄邊境!俄追蹤150萬架飛機
    圖為 美國偵察機普京的確很生氣,2020年美軍為首的多國1300架間諜飛機抵近俄羅斯邊境偵察,讓俄羅斯疲於應付。不過,普京一旦很生氣,會有什麼後果?前不久發生的事情很能說明問題。12月8日,俄羅斯國防部發布消息稱,在黑海,法國空軍偵察機同美軍加油機、偵察機一同抵近俄羅斯邊境偵察,遭到了俄羅斯空天軍的蘇-30戰機攔截。
  • 波羅的海飛著大批「北約之鷹」 非常靠近俄羅斯
    由於所處空域非常靠近俄羅斯,所以外界格外關注這一突發事件是否會進一步激化北約與俄羅斯在波羅的海的對峙局面。而西班牙戰機飛行員的這一誤操作也把北約2004年開始的「波羅的海空中警巡任務」推到了風口浪尖。迄今為止,已有17個北約國家執行了此項任務,意外事件以及空中對峙時有發生。
  • 美軍機「自由飛」遭俄羅斯攔截
    其軍機也是動作不斷,就在之前(5日晚上9點),美國空軍一架 E-8C" 聯合星 " 空地監視飛機甚至還抵近中國廣東,一度僅飛至距離廣東沿岸領海基線 59.27 海裡 ( 約 109.77 公裡 ) 的位置。
  • 俄軍蘇-27飛行員手持iPhone拍攝美軍偵察機
    日前,北約海軍在黑海啟動了「海上微風-2019」演習,參演艦艇包括美國海軍「卡尼」號飛彈驅逐艦、英國皇家海軍「鄧肯」號飛彈驅逐艦和加拿大海軍「多倫多」號飛彈護衛艦等,俄海軍黑海艦隊派出"卡西莫夫"號和小型反潛艦"好奇"號巡邏艦對北約軍演進行監視。
  • 美俄在波羅的海「角力」頻發
    美俄在波羅的海「角力」頻發   美國國防部16日稱,俄羅斯一架蘇-27戰機在波羅的海上空「幹擾」了一架美國空軍偵察機,行為「不安全」且「不專業」。   這已是一周內美軍第二次指責俄軍在波羅的海的「危險行為」。觀察人士認為,對於上述事件,表面上看似俄戰機「主動挑釁」,但背後不可忽略的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近年來在戰略上「步步緊逼」,使得波羅的海成為美俄角力最敏感的地區之一。
  • 又是美國EP3偵察機!這次俄羅斯可沒給它留面子
    【妹子聊軍事933期】提起美國EP-3偵察機,很多中國人不會感到陌生,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國EP-3偵察機在中國南海上空撞擊中國空軍一架殲-8II戰鬥機,致使中方戰機墜毀、飛行員王偉犧牲。時至今日,美國EP-3仍不消停,充當著美軍對外偵查的急先鋒,但這次它碰上了俄羅斯,後者可是一點面子沒給它。
  • 北約戰機頻繁抵近,「山毛櫸」防空飛彈歷久彌新撐起俄羅斯天空
    【環球網軍事報導】塔斯社報導,俄羅斯西部軍區新聞辦公室6月15日消息,俄西部軍區在庫爾斯克地區進行了一場針對無人偵察機的防空演習,使用「山毛櫸」最新改進型號Buk-M3防空系統首次模擬對高空高速偵察無人機進行搜索和打擊。這次防空演習,俄羅斯方面共有超過600人以及20餘種各型武器裝備參加。
  • 波羅的海上空爆發交鋒,北約戰機闖入攻擊陣位,俄:別逼我們動手
    即使疫情在西方肆虐,但是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軍事博弈依然很激烈。據比利時新聞報導稱,執行「波羅的海空中警戒任務」的比利時空軍F-16戰機,攔截了在此區域演習的俄軍戰機部隊。據悉,比利時空軍起飛了多架F-16戰機,對正在戰鬥演習的俄軍機部隊進行攔截。這次演練中俄軍機出動了蘇-24、蘇-27、蘇-30、圖-134和安-26多型戰機。根據比利時空軍發布的視頻來看,整個攔截過程非常驚險。F-16戰機飛行員直接闖入俄羅斯軍演區域,並且貼近掛著實彈的俄軍戰機飛行,甚至從側後方的攻擊陣位接近俄軍機。
  • 都是攔截不速之客:美軍北約只會亮飛彈,而中俄飛行員敢去直接撞
    高空中的「不速之客」,無論目的如何,地面上的空軍都需要進行緊急升空攔截。可奇怪的事,為什麼我們一般看到的美國或者北約集團的飛行員都只是上去驅逐攔截,最多是亮亮飛彈;而中國和俄羅斯的飛行員卻可以「肆無忌憚」的超近距離追趕,甚至可以直接使用"撞擊"戰術!
  • 美率領17國闖入黑海,俄戰艦對目標靶場火炮射擊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7月5日報導,俄羅斯南部軍區黑海艦隊新聞處指出,俄羅斯軍方按照計劃在黑海水域啟動演習,而與此同時,北約17國也正在黑海西北部水域舉行「海風」國際演習,此次演習將於7月12日結束。這也就是說俄羅斯軍方與北約將同時在黑海舉行演習,這稍有不慎就很容易爆發衝突,乃至擦槍走火。俄羅斯國防指揮中心發布消息稱,從7月2日起進入黑海海域的英國海軍"鄧肯"號驅逐艦和加拿大海軍"多倫多"號護衛艦就被俄羅斯軍方進行電子監測。而從7月5日開始,俄羅斯黑海艦隊也已經按計劃在黑海水域開始演練一系列作戰訓練科目。
  • 英國皇家空軍兩次出動「颱風」戰機攔截俄羅斯戰機
    愛沙尼亞國防部發布的聲明稱,5月14日「颱風」戰機快速起飛攔截了飛向波羅的海沿岸的俄羅斯蘇- 27戰鬥機和伊爾-22戰鬥機。5月15日,「颱風」戰鬥機再次起飛,攔截2架蘇-27飛機和1架伊爾-22戰鬥機。
  • 折戟敘利亞的俄國黑鴨子:保密級別超過了美國EP3電子偵察機
    這起誤擊事件,也讓長期低調行事、很少被人所知的伊爾-20電子偵察機走進公眾視野。伊爾-20電子偵察機是從大名鼎鼎的前蘇聯伊柳申設計局經典之作伊爾-18客機發展而來。伊爾-18於1955年開始設計,是世界上較早出現的使用渦槳動力的大中型飛機之一,4臺4000馬力的伊維切恩科AI-20發動機為伊爾-18提供了充沛的動力,加之良好的氣動布局、較為合理的結構設計以及在蘇系客機中堪稱出彩的內部裝飾,使伊爾-18成為社會主義陣營中相當成功的一型客機。伊爾-18的足跡遍布各大洲,優雅的機翼略過了東歐的牧場、東亞的農田、非洲的山脊、中東的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