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8月24號波羅的海上空,俄羅斯空軍攔截了三架北約偵察機,他們分別來自美國、瑞典和德國。這樣的聯合偵查陣容還真讓人眼前一亮,值得一提的在這來自不同國家偵查機中,德國P3C是以低空、低速飛行的方式抵近俄羅斯邊境。那麼,北約一次派出三個國家的偵察機抵近俄羅斯,這樣的行為到底有何意圖呢?
眾所周知在7月22號的黑海演習中,北約戰機已經進行了「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的訓練。當時聯合演習的參謀長也曾正式表示,這樣的戰法一定要具備盟友。因為我們知道北約的門檻兒和整個盟友的水平要好於印太,北約聯合演習和共同作戰的歷史已經存在半個世紀之多,所以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共同作戰規則,彼此之間的數據鏈也是相當一致,可以做到高度協調。
現在北約的一些國家還採用了先進隱身戰機的數據鏈。這樣一來,北約聯盟所有信息的基礎設施以及作戰概念,對接起來就更加方便。當然目標很顯然就是俄羅斯。這樣一來北約聯盟就要針對俄羅斯黑海和波羅的海附近的戰備情況做以充分了解,再加上各種新的作戰模型需要磨合,想必這就是這次北約三偵察機聯合出動的主要意圖。
這次三個國家的三個機型,各自任務不同。比如德國P3C偵察機就是採用了低空低速的飛行狀態,這顯然一反常態,因為P3C偵察機一般的飛行高度應該是在五千至六千米的空域。而這次的飛行高度只有500米,這樣做的目的很有可能是想模擬民用飛機的飛行高度。這樣一來,在他接近一些俄羅斯敏感空域的時候。就會給俄軍一種錯覺,自己是民航機,這樣一來就可以把自己的偵察機偽裝成民用飛機,來掩蓋自己真正的偵察意圖。現在看來,北約這次可能玩現了,偽裝沒成,到是丟人現眼的被攔截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空中偵察,北約方面也是不遺餘力的嘗試各種偵察方式。這樣三種飛機的組合,北約的意圖還是想進行電子偵察,依然是在實驗「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實際上,北約還是在偵查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軍事部署、通訊部署、軍事部署、通訊雷達和一些數據鏈系統究竟是怎麼工作的,以及使用的是怎樣的頻率,有怎樣的特徵。這些是這次偵察的主要目標。
一旦北約有偵察機抵近俄羅斯,俄羅斯的雷達就必須對其進行跟蹤,防空部隊就會被迫做出反應。一旦這一系列的作戰系統被啟動,俄羅斯空軍指揮系統就要和空中發生數據聯繫,所有的指令都要通過數據鏈進行傳達,而這個過程,恰恰就是這三架電子偵察機充分獲取各種情報的時候。這樣一來,就讓俄羅斯處於一種動、靜兩難的狀態,北約的這舉動不失為一步狡猾的好棋。
(作者/孫老師)
更多軍事國際相關事實,以及觀點評論請關注築壘地域,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共同談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