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網紅打卡地」助力鄉村振興

2021-01-10 東方財富網

7月的普寧市赤崗鎮仙洞村生態公園,暖風蕩漾,一撥撥的群眾前來這裡,或三三兩兩散步聊天、或閒庭信步共賞美景、或與親朋好友娛樂健身。走在公園裡,眼前是平坦蜿蜒的步道,旁邊開滿了各色小花,令人沉醉;園裡的湖中荷花盛開、香風徐來,荷香與潮樂四處飄溢,有「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意境……

仙洞村生態公園是由該村投入資金600多萬元打造的鄉村振興項目,不到一年的時間,這裡由一片貧瘠的沼澤地變成了周邊群眾蜂擁而至的「網紅打卡地」。而這,只是該村著力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改善人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仙洞村隸屬赤崗鎮轄下行政村,位於鎮政府東面3公裡處。近年來,該村在赤崗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普寧市副市長、赤崗鎮黨委書記王粉娟的重視和支持下,仙洞村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村莊規劃,加強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設施,弘揚文明新風,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全體村民共享新時代美好生活。

退役老兵勇當「領頭羊」 帶領幹群共建幸福家園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幹部幹部,幹是當頭的。「在仙洞村,村委會主任王玉鵬是很受大家尊敬的。這麼多年,在他的帶領下,村裡的環境越來越美,村風民情越來越向上,大家思想也越來越進步了。」提起村裡這位「領頭人」,村民王伯豎起大拇指點讚道。

「我今年已經88歲了,但村民們見面總會跟我說,希望我長命百歲,繼續把這個村官當下去。」見到王玉鵬時,他笑著說。如果不是他自己說出年齡,誰也猜不到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神採奕奕的老人有這麼大的歲數。88歲,是很多人含飴弄孫、安享晚年的年紀。然而,為了仙洞村的發展,王玉鵬毅然堅守在村委會主任的職位上,和村「兩委」幹部一起為改變家鄉的面貌貢獻力量。

說起當年出任村官的經歷,王玉鵬深有感觸。這位在1950年入伍的老兵,自1962年退役回鄉後,一度在家務農。改革開放後,王玉鵬憑藉在部隊學到的汽車駕駛技術和獨特的經營思路,率先購買2輛汽車跑起了運輸,並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他辦工廠、做生意,事業蒸蒸日上。在他事業有成、正準備安享晚年的時候,鎮、村的幹部多次勸說他出任村官。從1998年任仙洞村委會主任至今,王玉鵬一幹就是22年。

上任伊始,王玉鵬就頂住村財政赤字的壓力,大力興修水利,為村民農業生產保駕護航。同時,他利用自己在群眾中威望高的優勢,做好村民糾紛調解工作。「親者疏,疏者親,親以律論」。這是王玉鵬20多年來當好村官的準則。「只有辦事公道、無私心,才能贏得村民的擁護,開展工作就能事半功倍」。王玉鵬感慨地說。自王玉鵬擔任村官以來,仙洞村村民和睦相處,社會和諧穩定。在王玉鵬的帶領下,該村「兩委」成員不斷增強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把「群眾高興不高興、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真心實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同時,注重加強學習教育,提升隊伍理論水平和整體素質,增強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斷加強制度建設,以制度規範班子成員行為,先後制訂了《村幹部包幹責任制和聯繫群眾制度》《民主議事制度》《廉政建設制度》《財務公開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而使該村幹部作風大大改善。進一步密切幹群關係,增強班子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古村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生我養我的仙洞好棒啊,變化太大了!」 仙洞村王阿姨遠嫁他鄉多年,近日回仙洞村辦事時,看到原先留存在記憶裡牛糞遍地的村道變得乾淨整潔、破舊危房和廢棄豬牛欄清拆後建成了文化廣場、廢棄的沼澤地變身美麗的生態公園並成為「網紅打卡地」,難抑喜悅之情,特意拍攝了小視頻在微信朋友圈傳播,為仙洞村點讚。

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以完善基礎設施為重點,不斷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王玉鵬說。據介紹,前幾年,該村通過多方籌資,先後實施了一系列民生工程:投入資金60多萬元做好老壇頭水庫的加高加固,築池蓄水;投入資金200萬元建設水泥化村道長3000多米;投入資金50多萬元,建成「三面光」排灌渠長2300米;投入資金580萬元建設「靈安園」,解決本村與周邊村民殯葬難問題;投入資金260多萬元建成仙洞小學,可容納1000名學生就讀;投入資金110萬元建成仙洞村文化中心,成為村民的「充電站」。這些項目的相繼建成投用,為村民的日常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也讓這個古老的鄉村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生活環境改善了,但「建設美麗鄉村沒有『休止符』,經營美麗鄉村更是無止境。」王玉鵬表示,仙洞人並未滿足現狀,為適應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需要,切實滿足人民群眾休閒、娛樂、健身等生活需要,改善人居環境,近年來,在普寧市副市長、赤崗鎮黨委書記王粉娟的重視和支持下,仙洞村又實施了幾項重點民生項目,使該村成為新晉的「網紅打卡地」。該村投入資金70多萬元,把破舊危房和廢棄豬牛欄清拆後的空地建成仙洞村文化廣場,並配套健身器材;同時,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利用引榕溪下貧瘠沼澤地規劃建設佔地面積30多畝的生態公園,全面提升農村生活環境。此外,進一步完善交通條件,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實現南門外至「靈安園」的道路硬底化,解決村民開展農耕生產難題;實現宮前至十三間前和西門外路硬底化,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這幾年,村裡環境好多了。自從這個生態公園建成後,每天清晨和傍晚,來自本村和周邊的群眾都要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並鍛鍊身體,還可以欣賞美景。」 仙洞村村民王伯感慨地說,仙洞村的環境一天天變好變美,大家看在眼裡,喜在心中,都從心底裡感謝黨的好政策。

持續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漫步在仙洞村,村道通暢、屋舍整齊、溝渠清澈、樹木茂盛……一種「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的清新舒適感油然而生。「現在道路平坦,環境整潔,生活在這裡感到非常舒心。」飯後出來散步的村民幸福之情溢於言表。

搞好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是看得見、摸得著、惠及群眾的民心工程,是美麗鄉村建設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仙洞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汙染防治,通過開展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有效提升,村內的環境汙染得到有效治理,垃圾做到日產日清,農村環境質量不斷提升。

每逢大雨天氣,仙洞村內的池塘、溝渠水位上漲,岸邊、池塘的垃圾也多了起來。但村裡的保潔員定時清理路邊和池塘的垃圾,還村民一個乾淨衛生的生活環境,每天的作業已經在該村成為常態。王玉鵬表示:「我們村已實現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化、常態化、規範化,村裡配備保潔員,定時定點巡查、打掃衛生,生活垃圾日產日清,保持村容乾淨整潔。」據介紹,該村把文明創建和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統籌推進,互促共進。在建設仙洞村生態公園時,將公園周邊的民居外牆粉刷一新,畫上以創文創衛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牆繪,營造共建美麗家園、弘揚文明新風的濃厚氛圍;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將村裡的舊廁池全部剷除、填埋,建設公廁;紮實推進雨汙分流工程建設,基本實現雨汙分流建設全覆蓋,徹底改變農村「汙水橫流」現象。階段來,該村持續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對村內危房舊房、亂搭亂建、破舊欄舍、違章廣告牌進行拆除,種上綠化植被,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生活環境。為保持村莊乾淨、整潔、有序,該村還經常組織幹群開展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行動,確保衛生無死角、整治無盲區,為村民營造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在全村幹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該村先後被評為「廣東省衛生村」「揭陽市衛生村」「普寧市文明村」。

加速經濟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讓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俗話說:「夏季農活繁,做好收、種、管。」眼下,正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時節之一,隨著氣溫升高,夏熟作物迎來收穫期,夏播秋收作物陸續下地。在仙洞村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有的正在育苗施肥,有的正埋頭除草,有的在採摘瓜果……仙洞村地處丘陵地帶,山林資源豐富,土質適宜耕種,盛產荔枝、甘蔗、瓜豆等。該村素有「仙洞瓜收,大壩市落」的美譽,意思是指該村瓜類作物產量大,每逢收穫季節,周邊市場瓜類作物會因為產量增多而導致價格下降。可見該村蔬菜種植的產量很多,對周邊市場的影響。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只有產業振興,才能增強鄉村吸引力,促進農村各方面的發展。近年來,我們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拓寬村民增加收入的路子,改善群眾生活條件,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王玉鵬說。仙洞村土壤肥沃,生態環境優越,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近年來,該村積極引導村民發展以蔬菜、果樹種植和養殖業為主的「三高」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前,該村果樹種植面積達380多畝,湧現出一批養雞專業戶、養魚專業戶,有力地推動了該村經濟的發展。此外,該村還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利用毗鄰普寧市英歌山工業園區的輻射優勢,大力引進企業進村落戶,並多方協調,妥善解決失地農民再就業人員100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仙洞村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致力於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築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該村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全面走訪了解貧困戶的衣、食、住狀況,解決貧困戶基本生活問題,並不斷加大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投入力度。特別是村中有2戶精準扶貧對象,原住房年久失修,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因此,在該村黨支部負責人和村「兩委」的帶領下,多方籌措,普寧市掛鈎幫扶單位和鎮黨政非常重視,籌得現金10多萬元,為2戶貧困戶蓋起了樓房,同年喜訊不斷,2戶貧困戶中一戶兒子41歲未娶,因現在有了新住房也娶了媳婦,另一戶年長女兒也嫁本村。全村精準扶貧戶共3戶,建檔立卡共9戶,如今已全面脫貧。

搞好農村社會治安,保一方平安,是群眾的強烈願望,是村民自治的重要內容。仙洞村成立了治安聯防隊,實行24小時巡邏,有效地消除了治安隱患,確保轄區內治安穩定。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大力開展群防群治,維護一方平安。該村還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和禁毒等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落實村務、財務、民主管理、群眾監督制度,增強工作透明度,使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鄉村振興之「魂」。近年來,仙洞村將涵養鄉風文明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持續夯實農村文化陣地、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做實惠民志願服務等,切實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如春風化雨般浸潤群眾心田,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能。該村充分利用生態公園人流量大,開展弘揚潮劇文化票友會、廣場健身舞等文體活動,豐富村民文化生活。與此同時,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和良好家風,組織開展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創建活動,引導廣大村民弘揚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和睦鄰裡、互助友愛、與人為善等優良傳統,移風易俗涵養鄉風文明新風尚。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在推進鄉村振興中,仙洞村重視發展教育事業,想方設法改善辦學條件。該村在投入資金260多萬元建成仙洞小學後,連年來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優化辦學環境。為推動學校各項體育運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健康身心、增強體質,仙洞村千方百計籌集資金40萬元,為學校建設了小型足球場,讓村裡的學生在家門口就可以在球場上肆意揮灑汗水。如今,仙洞小學是省校園足球推廣學校,今年還申報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此外,為營造尊師重學的良好社會氛圍,仙洞村還實行獎教獎學制度,並在每年的教師節、春節等節日開展慰問活動,大大提高教師從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熱情。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當有為。近年來,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仙洞村環境大為改善,村子變美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文明新風也吹到了村裡的每個角落,滋潤著百姓生活。「今後,我們將繼續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新時代農民素質提升各項工作任務,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持續打造生態美麗家園,切實提升村民幸福指數。」王玉鵬說。

走進仙洞村生態公園,眼前是平坦蜿蜒的步道,旁邊開滿了各色小花,香風徐來,有「暖風燻得遊人醉」的意境,令人流連忘返。

(文章來源:揭陽日報)

相關焦點

  • 濟南彩繪一條街成網紅打卡地,王家坡村的鄉村風景讓人流連
    一牆一風景,當3D彩繪遇上了美麗鄉村,便演繹出了美妙的「牆上風景」。盛夏時節,濟南歷城區唐王街道王家坡村「彩繪一條街」,吸引來眾多瞧稀罕的市民和遊客,成了濟南一處新的網紅打卡地。鄉情鄉趣、人與自然,凝固的鄉村風景讓人流連。
  • 「竹裡巷子」驚豔亮相 網紅打卡地點亮青神竹博會
    竹裡巷子位於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3組,項目規劃面積為4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遊步道、景觀節點打造、環境綠化改造及周邊農房風貌改造等。作為國際竹藝城景區精品民宿發展的子項目,竹裡巷子項目主要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通過對區域內農房和業態的改造,打造出了竹裡香網紅火鍋店、竹裡竹藝美學館、竹裡人家民宿、城南舊事特色餐飲店等獨具特色網紅打卡點。
  • 多家媒體及網紅達人打卡汕尾美麗鄉村
    多家媒體及網紅達人打卡汕尾美麗鄉村 2020-06-05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創新助力鄉村振興
    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助力鄉村振興探索新模式(二)11月28日,全國民間中醫藥文化網紅臨岐論壇順利召開,此次論壇由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和臨岐鎮政府聯合舉辦。「民間中醫藥文化資源豐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散落在民間的『寶貝珍珠』都串起來,以臨岐為試點,我們可以把臨岐本土網紅們生動表達呈現的臨岐特色地域中醫藥文化蓋上臨岐印章後向全國推廣,把臨岐打造成一個中醫藥文化小鎮的全國樣板,以創新思維和方式深層次挖掘中醫藥寶庫,傳承弘揚民族醫藥文化!」會上,龍興超人中醫藥文化平臺創始人龍興超這樣呼籲道。
  • 美景醉遊人 | 仁化環丹鄉村成網紅打卡點
    美景醉遊人 | 仁化環丹鄉村成網紅打卡點 2020-10-07 23: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整合村內鄉村振興辛莊濱海小漁村的網紅夢想
    魯網12月9日訊 今年,招遠辛莊鎮宅上村以打造網紅打卡地為抓手,投資100多萬元整合村內鄉村振興要素,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據了解,招遠辛莊鎮宅上村位於鎮駐地西4公裡處,南臨228國道,北靠渤海灣,交通便利,風光優美。
  • 全成都鄉村振興清單來啦!快來打卡溫江網紅鄉村!
    溫江狂攬15個獎項 這不僅是溫江2019鄉村振興的成績單 還是一份私藏旅遊的清單哦 對照清單挨個兒打卡 你就是朋友圈裡的旅遊風向標!
  • 為茂名鄉村振興助力① | 茂名元壩村在等你來打call!
    為茂名鄉村振興助力① | 茂名元壩村在等你來打call!▼「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廣東特色名村」茂名等你們來打call~由省委農辦、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文化和旅遊廳、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尋找鄉村振興排頭兵」——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
  • 江蘇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網紅打卡地的蝶變之路
    原標題:網紅打卡地的蝶變之路   ——江蘇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激活閒置農房紀實  閱讀提示:在鄉村振興戰略號召下,各方資源湧入農村,民間資本、文創青年紛至沓來,近兩年觀音殿火了,成為很多熱愛鄉村遊旅客的打卡勝地,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子怎麼一下火起來了呢?記者了解到,秣陵街道藉助激活閒置農房的契機,將未充分利用的農房轉租,與文創企業合作,打造出一個個網紅打卡地,泡泡屋、觀音集、沙畫、泥旦旦……由此,觀音殿走上了蝶變之路。
  • 國內最大地景塗鴉藝術節 助力蓉城打造「全球網紅塗鴉打卡地」
    每經記者:謝陶 每經編輯:楊歡《熊貓太空人》3D塗鴉作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謝陶 攝6月18日,在春熙路地鐵廣場上,一幅80平方米大小的《熊貓太空人》3D塗鴉作品中,「熊貓太空人」在燦爛的星河中「漂浮」起來,畫面充滿了未來科技元素,極具視覺震撼力,引發現場觀眾陣陣讚嘆,紛紛「打卡
  • 朱家角鎮周家港村:打造研學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朱家角鎮周家港村:打造研學基地,助力鄉村振興 2020-03-24 08: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途遠寧波慈谿項目籤約啟動,鳴鶴千年古鎮打造鄉村「網紅地」
    活動現場,慈谿雙湖半島途遠瓦窯頭精品微度假民宿項目正式籤約啟動,途遠將攜手鳴鶴古鎮風景區共同打造慈谿首個高品質、高舒適度、高標準運營的鄉村「網紅」微度假營地,盤活鄉村閒置資源,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內生動力。白洋湖畔,千年古鎮鳴鶴,依山成街、因河成鎮,鎮邊有寺,漁耕人家枕湖而居,這裡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國藥的發源地。
  • 「竹裡巷子」網紅打卡地點亮青神竹博會
    竹裡巷子位於四川省眉山市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3組,項目規劃面積為4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遊步道、景觀節點打造、環境綠化改造及周邊農房風貌改造等。作為國際竹藝城景區精品民宿發展的子項目,竹裡巷子項目主要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通過對區域內農房和業態的改造,打造出了竹裡香網紅火鍋店、
  • 【鄉村振興】桃花源變網紅地,蒲公英成致富寶!興寧市永和鎮夜明村...
    【鄉村振興】桃花源變網紅地,蒲公英成致富寶! 「為了對深厚的歷史文化進行提升打造,我們先後投入建設資金100多萬元,藉助原有李果產業的基礎,以千年古驛道的修復為中心,引導發展農家院、農家飯店等具有農村風味的餐飲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吳新文說。
  • 「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原標題:「紅馬甲」助力山東臨邑鄉村旅遊振興   隨著鄉村振興
  • 盤活紅色文化資源 助力鄉村振興
    海豐縣堅持紅色引領,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以「紅色+黨建」;「紅色+旅遊發展」;「紅色+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盤活了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助力推動紅色旅遊和鄉村振興發展。新山村黨支部書記呂湖泳介紹,通過探索「紅色+旅遊發展」做法,利用本地紅色旅遊、綠色生態、古色鄉風等資源優勢,勾畫出發展多元經濟藍圖,以「黨建+」模式推進,以「旅遊+」擴展,扶貧扶志扶技結合,聚沙成塔實現規模效應,這個曾經淪為「空心村」的地方,迎來萬千賓客,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 省城網紅打卡地—— 濟南「孩子小鎮」開業啦
    ,投資1.6億元的黃鹿泉「孩子小鎮」終於開門納客了,省城濟南又多了一處遊客網紅打卡地。「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名單》和山東省2019年《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第一批入庫名單》。  為助力該項目建設成為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
  • 「竹裡巷子」驚豔亮相 網紅打卡地點亮青神竹博會
    竹裡巷子位於青神縣青竹街道蘭溝村3組,項目規劃面積為420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遊步道、景觀節點打造、環境綠化改造及周邊農房風貌改造等。作為國際竹藝城景區精品民宿發展的子項目,竹裡巷子項目主要採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項目投資建設,通過對區域內農房和業態的改造,打造出了竹裡香網紅火鍋店、竹裡竹藝美學館、竹裡人家民宿、城南舊事特色餐飲店等獨具特色網紅打卡點。
  • 柯城打造靈鷲山旅遊度假區森林運動助力鄉村振興
    此外,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運動汽車城項目激情賽道區已完工,飛鴻神網谷正在加快建設……柯城以創建靈鷲山旅遊度假區為抓手,在「運動振興鄉村」道路上越走越穩健。靈鷲山名山片區包括萬田鄉、石樑鎮、九華鄉、七裡鄉等柯城北片鄉鎮,總面積280多平方公裡、人口6萬餘人。
  • 萄匯文化:致力打造秦皇島直播網紅打卡地
    近日,記者在秦皇島198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見到萄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爽時,她自信地說道。 1994年出生的梁爽目前已經成為一名「捧起直播帶貨網紅」的「推手」。 梁爽說,網紅經濟重構了「人、貨、場」,從「人—貨—場」變成「貨—人—場(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