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海昏侯墓出土的「李具」杯

2020-12-21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一、李具杯的來源

  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漆木器數量眾多,來源紛雜。《南昌晚報》曾於2016年11月22日的報導《海昏侯墓發現「李具」耳杯》中,公布了海昏侯墓出土的銘文耳杯——「李具」杯,報導稱:「海昏侯墓發掘中,在一方棋盤的附近發現了一個倒置的漆耳杯,黑漆紅紋,很是精緻。在它底部中央,書寫有黃色的兩個字,專家認為這是「李具」二字。」為行文方便,本文暫稱此杯為「李具杯」(圖1)。

  圖 1

  根據新聞報導、考古簡報《南昌市西漢海昏侯墓》(圖2)及《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一書中公布的相關圖片與博物館展覽中的複製展品可見,李具杯的形制為:厚耳、弧腹、平底,表髹黑漆、裡髹朱漆;杯耳側面布滿渦紋,渦紋之間以折線相勾連,耳下面繪有簡化的三角勾連雲紋。杯身外壁繪一圈仙鶴紋,兩端和兩側各有一組對稱的仙鶴,共四組。每組兩隻仙鶴相向而對,昂首曲項,一腿高抬,另一腿迤後,作行走狀。仙鶴喙中銜有仙草,對鶴口中的仙草相互交叉。相鄰兩組仙鶴尾與尾相對,尾後分布三朵渦紋,將兩組仙鶴分隔開。在杯底中部偏上的位置,寫有「李具」二字。

  圖 2

  這種厚耳、弧腹、平底、繪對鶴紋(或稱朱雀紋、鳳紋)的耳杯,在以往漢墓中曾見出土,如1997年揚州市邗江西湖胡場17號漢墓出土的「『公』銘彩繪對鳳紋漆耳杯」(圖3)、 20號漢墓出土的「『篤須』銘彩繪漆耳杯」(圖4),其形制、紋飾均與李具杯如出一轍,藝術風格的高度近似說明這些耳杯極有可能製作於同一地區。

  圖 3

  圖 4

  這種對鶴紋耳杯在揚州附近的漢代墓葬與遺址中大量出土,如1975年安徽天長、1979年揚州西湖鄉胡場、1990年邗江縣甘泉鄉均出土了對鶴紋耳杯,雖然杯耳的渦紋已漸變為渦雲紋或鳥頭紋、甚至耳上已鑲嵌銅扣,但杯身外壁的四組對鶴及對鶴尾部的三朵渦紋仍與李具杯杯身的對鶴紋極其相似。

  揚州地區迄今未見漢代漆器作坊遺址或有關漆器製作地點的確切銘文,但根據揚州地區出土漢代漆木器的眾多數量、獨有器型及相對固定與統一的紋飾風格仍可以推測「(揚州)如此眾多的漆器,不可能都從外地轉運而來( 張燕:《揚州漆器史》,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在揚州地區出土的漢代漆器上,習見這種長喙、長頸、長腿的鶴形水鳥的形象,以李具杯為代表的這種對鶴紋耳杯,從出土地點與紋飾風格來看,最有可能是在揚州地區製造的。

  《後漢書》注引《豫章記》載「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東望,輒憤慨而還,故謂之慨口。」劉賀身為罪臣,仍可溯流至長江邊上的慨口,可見海昏國與長江之間有便利的水路相通,而今天的揚州地區(漢廣陵國)亦臨長江,水路商運極其便利。李具杯很可能就是海昏侯的屬官赴廣陵國購買或商人將漆器販賣至海昏侯國的。

  二、李具杯的銘文(物主與用途)

  有專家曾認為:「李具或李家,說明這個漆耳杯是劉賀的父親、第一代昌邑王劉髆的母親李夫人家的……正是由於十分貴重,所以才從李夫人那裡傳給了劉髆,又傳給了劉賀。(陳文秀《從昌邑王到海昏侯,劉賀家中都設有私府管理錢物》,《江南都市報》)」筆者以為此說值得商榷。

  根據揚州地區出土漆器上的銘文來看,「工某」,就應指由某工製作的漆器;「某氏」或「某(姓氏)」,就應指器主為某人。李具杯銘文中的「李」,確指物主為「李氏」無疑,但未必是李夫人之「李」。上文提到,李具杯很可能產自揚州,而李夫人及其娘家源出中山(今河北定州),後受武帝臨幸,舉家遷至長安。除李夫人之孫劉賀外,中山李氏與揚州地區未見任何聯繫,揚州出產的李具杯就很難說與李夫人有關。且徵和三年(前90年),中山李氏因密謀立劉髆為太子與李廣利投降匈奴,已被滅族,到劉賀逝世的神爵三年(前59年),應該很難再保有李夫人使用過的耳杯。因此,銘文所指的「李」,極有可能並不是劉賀的祖母李夫人或中山李氏,比較有可能指海昏侯宮中的某位李姓妃妾,甚至是揚州附近的某個民間李姓家族(即李具杯原是民間李姓家族的舊物,海昏侯家購買來的二手器物)。

  李具杯銘文中的「具」,意為「食」或「食具」,《禮記·內則》「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鄭玄注「具,饌也」;《漢書·何武傳》「(何)壽為具召武弟顯」,顏師古注「具謂酒食之具也」。而將耳杯稱為「具杯」的情況,在馬王堆漢墓中也曾見到。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木簡遣策中有「 畫具杯木合二合」(簡一九六)、「右方 畫小具杯廿枚」 (簡一九七),對比出土實物,即為內壁有「君幸食」銘文的耳杯。

  以功能做區分,杯(耳杯)的種類有二:即長沙馬王堆出土遣策中的「具杯」(食杯)與「酒杯」。《史記·項羽本紀》「則幸分我一桮(杯)羹」,《漢書·外戚列傳》「酌羽觴兮銷憂」,分別證明了耳杯可做食器或酒器之用。但根據馬王堆出土耳杯上的銘文「君幸食」、「君幸酒」來看,單個耳杯的實際用途應相對固定,那麼李具杯就應當以具杯(食杯)的功能為主。

  食杯(具杯)所盛之物除史書記載的「羹」外,還有「醬」。如馬王堆一號墓簡一九五「 畫小具杯廿枚,其二盛醬、鹽(鹽);其二郭(槨)首,十八郭(槨)足」,即指擺在北邊箱食案上的盛醬耳杯;海昏侯墓出土的另一素耳杯(圖5),杯底針刻「脯醬」,即肉醬;另外,1997年揚州市邗江西湖胡場20號墓出土的又一對鶴紋耳杯,在朱色內壁上黑漆寫有一「廚」字,也是李具杯用作食杯、盛放醬料的佐證。

  圖 5

  (作者單位:北京聯合大學)

相關焦點

  • 海昏侯墓首現金板 出土「寶物」大盤點
    經秦漢考古權威專家確認,這是漢墓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的金板,或將提供墓主人的重要信息。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已出土各類文物2萬餘件。在海昏侯墓中,考古人員發掘了大量極具價值的文物,九隻青銅鼎、龜形玉印、玉璧、龍鳳紋玉佩飾、馬蹄金、麟趾金、漆器屏風等等,讓我們一起來鑑賞一下這些「寶物」吧!
  • 海昏侯墓文物大盤點(全)
    此外,還出土有保存完好的女屍1具。  從制式上看,馬王堆是按楚制埋葬,海昏侯墓是典型的漢制。從出土文物來說,海昏侯墓數量超過了馬王堆,精美程度兩者接近。海昏侯墓是王的規模、侯的規格、皇帝的規制。如果墓主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那麼這一切都可以解釋,因為劉賀的身份特殊,當過皇帝、當過王。
  • 海昏侯墓出土的製作精美的銀當盧
    > 製作精美的銀當盧。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3月2日,北京,從江西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出土的441組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館亮相。該墓的發掘歷時5年時間,其墓主身份一直引發猜測。在展覽現場的新聞發布會上,考古人員確認,墓主身份確為此前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 海昏侯墓出土玉器住30個恆溼包間
    原標題:海昏侯墓出土玉器住30個恆溼包間工作人員在布展馬蹄金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玉器將展出海昏侯國遺址中,出土了不少首次得見的器型器物此次展覽中,青銅器是絕對的主角法制晚報訊(記者趙穎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將在3月2日亮相首都博物館,為期3個月
  • 海昏侯墓出土的這件文物究竟叫什麼?
    海昏侯墓出土的馬珂海昏侯墓出土的馬珂那麼它應該叫什麼呢?孫機先生在《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有簡要的記載,其應為馬珂,是裝飾於鞧帶之上,也就是綁著馬屁股的皮帶上。這種器物,在很多漢墓中都有出土,但是對於它的定名至今卻沒有統一的說法,有稱為當盧的,有稱為銅飾件的,有的博物館或者發掘報告將他們歸類到盾飾之列,例如下圖中的馬珂中的浮雕形象,我們會發現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銀當盧」浮雕形象一模一樣。
  • 海昏侯墓:漢代列侯「標本墓」發現記
    「海昏侯墓已出土玉器500多件,玉舞人是其中一件精品。」徐長青介紹說,玉舞人為漢白玉雕刻,質感較強;頗為寫實,捲髮、纖腰、裙角飛揚,姿態婀娜;做工很精湛,能看出舞伎複雜的髮型、服飾的紋樣。海昏侯墓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懸樂,明顯高於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曾經具有王的身份。  證據鏈二:378件金器。「特別是馬蹄金和麟趾金,二者均皇帝的賞賜品,金餅則是財富的象徵。」徐長青認為,數量如此之多的馬蹄金和金餅,諸侯王未必能有,這反映了墓主人身份的高貴和特殊。  證據鏈三:2米多長的床榻。
  • 海昏侯墓出土了數萬珍寶,它為何沒被盜竊?一條「金龍」揭開真相
    可以說,海昏侯墓的發掘是一個驚世大發現,因為它是我國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據說,從2011年被發現至今,海昏侯墓中已出土了近2萬件珍貴文物。什麼青銅火鍋、蒸餾器、純金金餅、冬蟲夏草等等數萬珍寶。
  • 西漢馬蹄金、麒趾金:海昏侯墓出土的非流通黃金紀念品
    據考古發掘,在今陝西鹹陽市、西安上林苑、鄭州市郊、遼寧新金縣花兒山張店等地,都曾有過一些出土,不過為數甚少。而在2015年發掘的南昌海昏侯墓中,出土馬蹄金48塊,麟趾金25塊,為數最多,成為研究西漢時期歷史的重要載體。
  • 海昏侯大墓▪影記
    這個地方就是海昏侯大墓!離我上班的地方只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新建設的展覽館海昏侯大墓的發掘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情。建國以後,原則上不允許挖掘帝王墓。那麼海昏侯是怎麼被挖掘出來的呢?原因是在南昌新建縣當地有一位民間盜墓神人,他家幾代人都是盜墓高手。憑藉自己的高超的盜墓技術,在確定了主棺位置準備進行發掘時,被當地村民舉報,通過村委會逐層上報,最終由國家來挖掘這座著名的帝王墓。關於海昏侯的歷史我就不介紹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次我主要講出土品。
  • 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
    現經推測,海昏所在位置應是二水分流處,其水名上繚水,又謂之海昏江,海昏侯墓遺址即是第一代海昏侯國國主劉賀墓葬之地。   海昏侯墓的發現海昏侯墓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東南墎墩山,其山名我猜蓋因外城謂之墎,堆土為之墩,墎墩山意即城外之土堆,正契合了海昏侯墓的方位。
  •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近3000枚竹簡木牘
    江西日報訊(記者鬱鑫鵬)除了珠光寶氣之外,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出土文物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文字信息非常豐富,文化內涵深厚,其中就包括出土了近3000枚記載重要歷史信息的竹簡木牘(其中木牘近百枚)。專家稱,這些簡牘,是江西考古史上首次發現,也是我國簡牘考古極其重要的大發現。
  • 海昏侯墓留下五大未解之謎 暫時無法提取劉賀DNA(圖)
    自「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以來,展覽門票的預約非常火爆,堪稱一票難求。在觀眾現場感受海昏侯墓精美文物無限魅力的同時,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進展也牽動著每個人的心。
  • 海昏侯在山東有座「爛尾墓」:未建成劉賀就去了南昌
    其中最令世人震撼的是,「區區」一個列侯,墓中竟然出土多達一萬多件(另一說為近兩萬件)珍貴隨葬品。海昏侯身後兩千多年掀起的這股熱潮,迄今高燒不退。  近日,剛參加完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專家論證會的中國知名漢代考古專家、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同修接受齊魯晚報記者的獨家專訪,披露了海昏侯很多不為人知的史事。
  • 海昏侯墓重大進展!失傳1800年的寶貝,要震驚世界
    驚世出土江西振奮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的發現讓世界又一次聚焦江西
  • 隱藏在海昏侯墓中的數學之謎
    海昏侯墓出土的許多器物就充滿了古老的數學之謎,只不過有的是謎面,有的是謎底,更多的是籠罩在器物上的迷霧,需要人們認真地去探究,破解一個個啞謎,剝開一層層迷霧,從而展示出我們的祖先在數學方面所取得的令人驕傲的輝煌成就。一、《易經》中的數學之源在海昏侯墓的文書檔案庫中,發現了《易經》類的竹簡文字,通過紅外掃描,目前解讀出其中一枚的內容為:「≡≡屯建建者建也。
  • 海昏侯墓傳言被盜 挖出工藝精美純金金龍
    從2011年被發現至今,海昏侯墓中已出土了近2萬件珍貴文物。隨著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古墓發掘現場以及出土文物的安保壓力也越來越大。近日,新法制報記者走進重點承擔其安保任務的南昌市公安機關,探秘那張嚴密的海昏侯墓文物安保網。  村民舉報揭開驚世大墓  南昌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是地處鄱陽湖畔的一個小村莊。
  • 西漢海昏侯墓主人VS「左聯」成立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奏章副本兩年前的今天,2016年3月2日,西漢海昏侯墓主人揭曉 西漢海昏侯墓主人身份確定了!2016年3月2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據新京報3月2日報導,會上,專家確認,經過五年的考古發掘工作,海昏侯墓所發現的三重證據最終確定墓主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證據之一:玉印刻「劉賀」二字。2016年1月17日,考古隊員開啟內棺後發現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在遺骸的腰部位置,放置著一枚白色玉印,玉印上刻有「劉賀」二字。專家介紹,這是劉賀的私信。
  • 揭秘|海昏侯墓主身份終於確認 遺骸腰邊有塊印章刻了他的名字……
    歷經五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兩萬餘件,當中不乏被稱為「漢代考古之最」的378件金器以及相當於現在百萬人民幣的10餘噸五銖錢……海昏侯墓的考古價值被認為超過「馬王堆」。今天,考古人員正式對外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就是此前一直猜測的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據考古專家介紹,主要通過金器、印章等確認墓主人身份。
  • 超越馬王堆的世紀大墓——南昌海昏侯墓,為什麼不那麼著名?
    海昏侯是誰?海昏侯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在位僅僅27天,就因為昏庸無道而被大將霍光廢掉。極具考古價值的海昏侯墓海昏侯墓是2011年江西南昌大塘坪鄉的村民發現的,因為上報及時而得到完整保存,沒有遭到盜墓賊的破壞。歷時5年,在海昏侯墓總共出土了青銅器、金玉器、竹簡、屏風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餘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 青銅火鍋、大型蒸餾器、博山爐,圖說海昏侯劉賀墓出土青銅器
    你們看上的是海昏侯劉賀的金餅、馬蹄金、麟趾金、金版、成噸的銅錢,小編看上的可不止劉賀的錢,還有他的青銅器。(前方多圖預警,注意手機流量)有錢人都愛搞搞收藏,男人愛車,女人還包。虎食人卣,商晚期東周,青銅缶(來自海昏侯劉賀的收藏)青銅缶也是一種酒具,一般來說缶會與鑑組合使用,組成「銅鑑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