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武漢慄廟新村:不少藝術青年離開曇華林搬進村(組圖)

2020-12-20 荊楚網

  周旋 青年藝術家 25歲

 

陳輝 藝術經紀人 27歲

 

  邵旋 青年雕塑家 33歲

 

圖為:通往村子裡藝術空間的路標

 

  圖為:村子裡的藝術用品一條街

 

  圖為:青年們聚集的酒吧

 

  圖為:村子裡的藝術海報牆

 

  圖為:隨處可見的藝術角落

 

  楚天金報訊 文/記者李翌 圖/記者嚴斯林

  走在慄廟新村裡,經常會有三五個學生模樣的人從你身邊經過。他們時尚、年輕、充滿朝氣,他們在這裡吃飯睡覺,在這裡做夢,在這裡創作,在這裡逐漸成長。而村子,也隨著他們的成長慢慢長大。

  住在村子裡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周旋 青年藝術家 25歲

  2012年,周旋從湖北美院影像專業畢業,通過老師介紹,他到了曇華林一家藝術機構工作。工作快一年後,他發現那並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於是辭去那份收入還算穩定的工作,回到了慄廟新村。「畢業的時候很多事情沒有想清楚,後來覺得我還是喜歡做藝術。」周旋迴來後,和朋友一起經營了一家酒吧,這個酒吧後來逐漸變為一個小型藝術空間,時常有朋友來玩,偶爾還會舉辦像模像樣的學術研討會。

  對於自己的作品,周旋覺得挺滿意的。他陸陸續續在北京、深圳、武漢等地參加過不少展覽,在圈內已經是小有名氣的青年藝術家。但是影像類的藝術作品,在武漢幾乎沒有藏家群體,很難依靠它來賺取生活必需的費用。

  周旋做藝術設計,經常會有一些朋友給他介紹活兒。周旋的報價比外面偏高,但質量肯定精益求精,這也為他帶來了更好的生意。「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我們這樣的人,應該沒有什麼收入,但並非這樣。就拿我來說,我的收入應該比大部分上班的年輕人多。」周旋說,這部分收入維持自己的生活綽綽有餘。

  接完一個活,周旋就可以休息一段時間。不過,周旋的生活並不如別人想像中那麼悠閒。有一段時間,活兒趕活兒,他連續4天工作,每天只睡4小時。全部完工後,他一口氣睡了兩天。「我挺喜歡現在的生活狀態,可以做點我自己想做的東西。」周旋說。

  5年了村子裡的變化很大

  陳輝 藝術經紀人 27歲

  陳輝是入駐慄廟新村的第一批美院學生。2009年,美院新校區正式啟用,不安分的他選擇搬出校外租房。他的理由很簡單:學校裝修完成不久,寢室也沒有獨立衛生間。生性頗有些叛逆的陳輝,不顧學校阻攔,選擇成為了第一批住進慄廟新村「搞藝術的人」。

  在他的印象中,那個時候的村子,房子都很新,整齊劃一地排列著,「感覺還不錯,一間20平米左右的房子,大概300元。」

  起初,村子裡主要以原住民為主,學生們的「勢力」明顯處於弱勢。學生和本地居民打架鬥毆、學生被盜的事情也時常發生。

  不過,這樣的情況很快得到了改變。2012年,湖北美院新校區的第一批畢業生畢業。陳輝告訴記者,有些同學希望留在學校附近進行創作,也有同學想留在學校附近考研,還有的乾脆不想找工作。總之,慄廟新村裡一下子多了很多美院的畢業生,「估計有一兩百號人吧,也許還不止。」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陳輝明顯感覺村裡的環境要好多了,很少再聽見有發生衝突的事情,雙方的關係也越來越融洽。

  如今,陳輝成為了一名藝術經紀人,代理了村裡兩位青年藝術家。他說,去年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是幫一位學長賣掉了手中的畫,交上了租房的錢。

  還有一件事情讓陳輝覺得特別有意思,他聽一位當地人說,5年前曾用幾隻雞換了別人的一塊地皮,現在這樣一塊地皮可以賣到40萬到60萬。當年買了地的人都覺得不好意思,逢年過節都去給賣地的老鄉送錢。

  讓我正常上個班挺難受坐不住

  邵旋 青年雕塑家 33歲

  2006年,邵旋從湖北美術學院畢業後,在曇華林建了一個工作室,至今,他一直堅持自己的藝術創作。去年,他退掉了曇華林的房子,把工作室搬進村子裡,原因是「越來越多的朋友來了這裡」。

  這個不擅交際的大男孩,按照他自己的話,就是「沒什麼可說的」。不過,熟絡之後,你會發現邵旋說的話挺有意思。談及現在的狀態,他說自己平時就是「聊聊天、吃吃飯、喝喝酒」,以玩為主搞藝術為輔。有時候,他會一個人去看看電影,或者找個地方發發呆,想點事情,等到有了靈感,就做做雕塑。

  這兩年,邵旋明顯感覺藝術市場對青年藝術家的關注。去年1月,他大概賣了10萬元的作品。不過,這些錢並不經花,除去日常開銷,很大一部分用於購買創作材料。「做一件雕塑成品周期很長,一般做一件小的就要一個月時間,而且程序特別複雜,一個人是完不成的,還有翻模等工作。」邵旋說,而這些都是不小的開銷。

  不過,對於市場的事情,邵旋基本不怎麼關心,都交給了好友陳輝打理。他也不會去迎合市場看哪個東西好賣就做什麼樣的作品,「作為一個藝術家,應該帶著市場走,不能去迎合市場。」

  去年,邵旋的女朋友從湖北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回到老家甘肅做了一名老師。他們在甘肅買了房子,打算明年結婚,但邵旋並不準備放棄這邊的藝術事業,「讓我正常上個班挺難受,坐不住。」邵旋說,以後準備兩邊跑。

  ■ 冷思考

  這裡能成為「武漢小堡村」麼?

  1994年,一位畫家帶著簡單的行囊和成名的夢想留居於北京宋莊小堡村,開啟了小村的藝術之旅。20多年來,來自世界各地以繪畫為主的文化藝術在村內長期積澱。如今,村內已有來自全國各省市及3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5000餘人,包括方力鈞、嶽敏君等一大批當代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而在武漢的慄廟新村,我們影影綽綽似乎看到了小堡村的影子。

  湖北美術學院教授、博導、藝術家沈偉認為,依傍湖北美術學院的氣場,一批畢業生、青年老師等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聚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這裡是否能夠成為武漢的「小堡村」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沈偉表示,從藝術創作上來講,這些青年人聚集在一起,探討學術,相互促進,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另外一方面,或許更多的年輕人,是出於這裡低廉的生活成本而留下,其意味就不一樣了。「我也希望這裡能夠湧現一批優秀的青年藝術家,成為一個讓人關注的藝術村落,但事實上,我並不是特別看好。」

  對於藝術村落的發展,沈偉認為並非藝術家們努力就能夠形成的。諸如北京798、宋莊,以及國外很多著名的藝術區,都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整個公眾層面對藝術有了更大的需求後才形成的。

    慄廟新村藝術正在孵的一顆蛋

  楚天金報訊 文/記者李翌 圖/記者嚴斯林

  城市的不斷發展,使處於城市周邊的許多村莊不斷被蠶食。這些村莊的過去、發展、現狀以及將來,並沒有多少人在意,村莊的歷史逐漸湮沒在時光裡。

  坐落在江夏藏龍島湖北美術學院新校區的慄廟新村,本是一個由八九個隊組成的傳統村落,農田交錯,雞犬之聲相聞。隨著不少高校選址於此,以及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周邊一帶散落的居民,整體搬進了新房。

  2009年,湖北美術學院正式搬遷至此,原本寧靜的村子漸漸變得熱鬧起來。幾年間,這裡聚集了越來越多的青年藝術家。不少堅持藝術道路的學生,畢業後在村子裡租一間小屋,便是藝術創作的「工作室」。

  如今的慄廟新村,和大多數傳統村落大相逕庭,漫步其中,你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東西——比如滿海報的牆面,充滿藝術氛圍的酒吧,還有不經意間發現的藝術品。沒有青黃琉璃、綠紫金灰、造型各異的現代美術館;也沒有梧桐鞦韆、亭臺迴廊、別致幽靜的古樸農家小院;更沒有殿堂之上讓你高山仰止的藝術品。但這裡,卻有無處不在的藝術氣息。

  當然,最有意思的還是村子裡那些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他們中,有執著夢想甘受清貧的藝術工作者;有小有名氣卻仍不願離開的青年藝術家;還有四處遊走的藝術經紀人……慄廟新村,讓人似乎看到了宋莊小堡村和北京798的影子。讓人忍不住想,這群藝術青年,是否能創造出一個武漢的小堡村呢?現在的慄廟新村就像藝術正在孵化的一顆蛋:孕育,新生。

相關焦點

  • 走過曇華林 邂逅一段唯美 美在曇華林 王飛油畫作品展
    湯遜湖風景區內,2018--至今 湯遜湖鄔樹新村。旨在通過油畫創作手法去探訪曇華林街巷門牌、展現歷史建築、講述人物故事、保護歷史遺存、傳承古街文化、繁榮文化發展。最終在其藝術效果呈現上,實現三個方面的藝術訴求:1、一幅展現曇華林歷史溯源、建築文化、古街景觀
  • 看青年藝術家王飛,用油畫講述百年古街曇華林的故事
    9月20日,武昌區新聯舉辦的"美在曇華林"青年藝術家王飛油畫作品展在曇華林101號武昌新階層大樓開幕,展出油畫作品近30幅,皆是以曇華林為主題。2003年王飛在曇華林花園山成立了雕塑與繪畫工作室,開始了職業自由藝術家之路。此後,其工作室先後經歷7次搬遷,卻仍然在藝術的道路上苦苦堅守。
  • 盤點武漢各高校美景
    「 湖北中醫藥大學 」這是一座長在曇華林裡的校園,藏在曇華林文藝清新的深巷中。路、583路、591路、702路、703路、709路、728路、810路、905路、yx518路、yx583路、yx703路、鄂州客運101路珞喻路馬家莊公交站 「 武漢音樂學院
  • 《曇華林》製片人:武漢元素值得深入挖掘
    8月11日,2018長江青年影展「武漢故事」單元展映活動在漢舉行,三部由武漢本土導演拍攝的短片《曇華林》《打火機》《家》與武漢市民見面,作品的導演也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交流。
  • 「美術與傳播」:第一屆曇華林青年學者論壇在武漢舉辦
    2019年11月23日,「美術與傳播」第一屆曇華林青年學者論壇在武漢成功舉辦。本次論壇由湖北美術學院主辦,湖北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承辦。來自國內17所高校、藝術類學術期刊、出版社的專家學者齊聚湖北美術學院藏龍島校區參加本次會議。
  • 藏在曇華林裡的小眾博物館——武漢三漢雕塑藝術博物館
    近幾年,隨著武漢在國內越來越有名氣了,曇華林也逐步出現在大家的面前,她的慢生活、小清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藝青年,說來也奇怪,漫步在曇華林,時間好像也在此刻放慢了腳步可是你知不知道,在曇華林有個小眾博物館,它不僅讓能讓時間放慢腳步,而且可以穿越到清末民初的市井眾象中。。。
  • 美在曇華林 展望新時代——王飛油畫藝術展開幕
    2003年王飛在曇華林花園山成立了雕塑與繪畫工作室,開始了職業自由藝術家之路。此後,其工作室先後經歷7次搬遷,卻仍然在藝術的道路上苦苦堅守。工作室起源於曇華林,王飛也對曇華林情有獨鍾。曇華林系列作品反映了他記憶中曇華林的點點滴滴以及現在對曇華林的眷戀。
  • 文藝青年打卡之地,武漢老街曇華林
    曇華林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西部,地處城牆內的花園山北麓與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間,隨兩山並行呈東西走向。曇華林以前是許多中外人士居住的地方,現在變成了武漢人休閒時光喜歡去喝茶聊天的地方,曇華林現在又許多的小店,每一家小店都有著店主的裝修,柏柏覺得在這裡感受到文藝、清新、復古、別致的風味。
  • 欣旅天下:充滿文藝的曇華林或許才是武漢人真正的生活
    在烽火年代,曇華林裡也成為很多革命人士棲身之所,畢竟這裡是洋人居住的地方,所以很多方面都很安全。而近幾年,在復興大武漢的熱潮之下,曇華林更是成了文藝小清新的聚集之地!走進曇華林,街道上很少有車走過,清新的文藝小店在街上隨處可見,每一個店面都有各自的特色,去過武大的人都會看過張大水的手繪,在曇華林有著大水的店,在路過這個店的時候,可以進去看看,或許會有很好的收穫。首先看到的是這個路標,其實,這只是一種文藝的象徵,真正需要探訪的,都是這一條大道下去,兩旁的小岔路。
  • 武漢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慕名而來
    武漢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慕名而來要說充滿了文藝氣息的地方,武漢真的有很多。不過武漢這一條文藝老街,復古別致極具小資情調,不少文藝青年都慕名而來。如果你是文藝青年,或者想要感受一下正宗的文藝氛圍,想要開啟一段關於武漢的古老的記憶嗎?那麼就請到這裡來。
  • 武漢曇華林文化大講堂將「音樂劇的欣賞」開進社區
    武漢曇華林文化大講堂將「音樂劇的欣賞」開進社區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2016年05月30日07:33 人民網武漢5月30日電 29日,由湖北美術學院和曇華林社區共同主辦,以打造曇華林文化品牌
  • 武漢南郊最大還建小區:四所高校包圍的超級生活區,外地人聚集地
    好在經過幾年的建設,特別是各個商業小區的跟進,相關配套逐步完善,現在的慄廟新村已成為熱門生活區了。被四所高校包圍的超級生活區說慄廟新村是熱門生活區那是名副其實,因為它周圍有高校。在慄廟新村周圍,一下子湧入四所高校,將村子包圍起來,再加上毗鄰區域的5所其他高校,以慄廟新村為中心的方圓幾公裡內一下子擁有9所高校,這種優勢在整個武漢也沒有多少。簡單來說,由江夏區或者東湖高新區,走楊橋湖大道進慄廟路,就算是到新村的範圍了。
  • 「散文」曇華林的慢生活文/嚴丹莉藝名筆名:金鑫
    著名作家郭沫若,曾作為抗戰時期"政治部三廳"廳長,在"保衛大武漢"運動中,每天奔走穿行於曇華林,他在自傳中寫道,曇華林這個街名可能與佛教有關,也就是說,曇華林可能是因為佛教寺院興盛而得名。而今在曇華林,經常可以見到遠渡重洋的老外,以及饒有興致的"武漢胡同遊"的本地人和外地人。曇華林,儼然成了武漢民間一日遊的熱門首選地,也是惟一可以穿越時空回望千年老武昌的處所。
  • 藏龍島楊橋湖大道和慄廟路上榜武漢返程「堵點」!這些事你需要知道...
    三大火車站周邊道路交通壓力繼續上升周邊中山路、紫陽東路、武珞路、發展大道(青年路至唐家墩路)、青年路、金墩街等道路車流量持續上升,預計13時至15時客流量最大,上午9時至11時紗帽大道、東園東路、花園灣一街、楊橋湖大道、黃陂大道、黃陂轉盤、五一大道、慄廟路等道路預計14時至21時可能出現車輛出行集中的情況,請市民注意錯峰避堵出行。
  • 以「書」展藝 武漢一高校教師曇華林辦畫展
    人民網武漢5月24日電 5月23日,一場名為《書不盡言》的水彩油畫展在武漢曇華林楚上空間舉行。參展的30副作品均來自武昌工學院藝術學院教師劉焱之手。前來觀展的觀眾紛紛為劉焱畫作中「書」寫的獨特意境點讚。 「『書』作為文明的載體,文化的記憶,『真理』的傳播,讓我們一度依賴與膜拜;但書不盡言,言不達意,盡信書不如無書而又讓我們『心生懷疑』。」
  • 武漢南國曇華林立足本土文化 打造山體情景體驗街區
    南國曇華林,雄踞武漢百年文脈起源之地,其百年文化街區臨街旺鋪以聚財鴻儒之姿綻放於城市中心版圖之上,無可複製的多重價值優勢,勢必將引爆老武昌中心投資狂潮。   山體情景體驗街區,武漢前所未有   南國曇華林百年文化老街以武昌高知高品精英群體需求為導向,以「綠蔭、森林、文化、廣場、庭院、長廊、街區」七大體驗模式,千棵蔥鬱原生態大樹、8400㎡綠化廣場、民國建築經典立面、沿街人文藝術商鋪……營造「景觀中消費,消費中觀景」的體驗式卓越意境。
  • 惠民演出場場精彩,曇華林成了歡樂海洋
    10月4日,「金秋潮遊,拾憶民趣」曇華林國慶嘉年華惠民演出在曇華林歷史文化大舞臺隆重上演曇華林核心區提前在舞臺搭建了電動雨棚,儘管當天雨絲飛舞,惠民演出仍如期上演。,武昌區融媒體中心、武昌區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武昌知識分子聯誼會、武昌區文化館、武昌區文化館糧道街分館、曇華林社區協辦,武漢曇華林文化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運營,武漢光合經緯文化有限公司執行。
  • 鏡中曇華林 金秋潮遊拾憶民趣 曇華林國慶嘉年華攝影大賽即將開啟
    在武漢,說起適合拍攝的地方,一定會想到曇華林。曇華林作為第一批湖北省歷史文化街區,充滿了文藝氣息,許多攝影愛好者會帶著自己心愛的設備,在這裡尋找那個最完美的畫面。詩人說: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而攝影師本身,也早已成為曇華林的一道風景。
  • 「美在曇華林」油畫作品展開幕,國慶節到老街品「老建築背後的故事」
    楚天都市報9月21日訊(記者李慶)一幅幅展現曇華林歷史溯源、建築文化、古街景觀、歷史沿革和人文風情的精美畫卷,引得遊客嘖嘖稱讚。昨日,由武昌區新聯會舉辦的「美在曇華林」青年藝術家王飛油畫作品展文化活動,在武昌曇華林新階層大樓舉行,現場展出了青年藝術家王飛創作的30幅作品。
  • 曇華林是文青打卡地,還將是書店一條街?
    記者萬建輝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7日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蔡瑾)6日下午,曇華林遊客熙熙攘攘,不少遊客在一家名為「書鄰小境」的書店前駐足,一些年輕人、家長、孩子在店內或坐或靠,享受閱讀時光。記者萬建輝 攝)店長李春告訴記者,書店入駐曇華林,鬧中取靜,可為讀者提供一個寧靜溫馨的閱讀環境。曇華林作為武漢重要的文化景點,在全國都享有知名度,外地遊客來武漢多會慕名而來。周邊還有湖北省中醫藥大學、武漢14中、曇華林小學,「書鄰小境」可服務外地遊客、文藝青年,周邊大中小學學生和社區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