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節選自蔡鐵鷹的《西遊記的前世今生》
《西遊記》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火焰山。與它相關的牛魔王、鐵扇公主、芭蕉扇、紅孩兒也隨之家喻戶曉。在寫到火焰山時,借一位老者的口說道:敝地喚作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山)卻有八百裡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果然這火後來被假的芭蕉扇煽的騰騰火光沖天,有千丈之高,讓悟空也束手無策,師徒四人為此費盡周折。大家都認為火焰山在新疆吐魯番,吐魯番有座火焰山。但這也許只對了一半。
請注意,《西遊記》裡的火焰山不是一座石頭山,而是一座有火的山。我們還要告訴讀者,這有火的火焰山不是吳承恩的成績,而早在《西遊記》的老祖宗、唐代的取經故事《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已經有了,只不過當時被稱作「火類拗」。其中寫道:又忽遇一道野火連天,大生煙焰,行走不得。這應當是後來所有火焰山故事的雛形和來源。這「火」是野火;這「煙」,是有焰的煙,言之鑿鑿。這有火有焰的火焰山,其原型應當是新疆的煤田自燃大火。
西遊記裡面的火焰山,其實跟吐魯番的那個不是一回事,吐魯番的那個火焰山只是熱,但是並沒有火,真實的火焰山是有火的,所以過不去。所以,火焰山不是指的具體哪座山,而是煤田自燃情形,跟吐魯番的火焰山並沒有聯繫。
新疆的煤田自燃是一個特有的歷史現象。我國北方的地下,蘊藏有一條從新疆準葛爾盆地開始,自西向東延伸至甘肅、內蒙、陝西、山西直至遼寧、黑龍江大興安嶺腳下的巨厚優質煤層,藏煤豐富且埋藏較淺有的甚至露天,同時煤質好燃點較低,因此遇雷電、野火甚至於與空氣接觸氧化都會引起自燃;一旦火起則連片蔓延,遍地煙焰,火高數尺,頗為壯烈;很難自己熄滅,因此會有持續幾個世紀大火的現象。據前幾年國家科委與歐共體合作項目《中國北方煤田自燃環境調查與研究》的報告,我國上個世紀末北方正在燃燒的和潛在燃燒的煤田面積達720平方公裡,已燒掉煤炭42億噸,現在每年還要燒掉1000多萬噸,破壞掉煤資源2億噸。從經濟上說,這真是一個讓人大嘆可惜的數字。
由於人煙稀少,歷來煤田自燃以新疆為甚,請看一篇來自網絡的文章的描寫:
這些活火區過去被人們稱為火焰山。煤田燃燒時的景象正如古典小說《西遊記》描述的一樣,烈焰騰騰,濃煙滾滾。據測定,火區內溫度高達攝氏700度,周圍幾十公裡也熱浪襲人。瀰漫的煙霧裡,白色、橙黃色、藍色的火焰噴吐竄躍,高達3-5米,發出的聲音若地底驚雷,聲震耳鼓。方圓幾百米外內外,彌散著令人窒息的臭硫磺味和煤焦味兒。這座煤田的大火,就這麼日夜不息的燃燒著,直到清代還在延續,光緒三十四年(1908)的《奇臺縣鄉土志》說:紅沙泉迄於老君廟煤礦火焰四時不息。凡窯戶挖取必俟秋末冬初,方可前往。若春秋二季,火氣逼人,不敢嚮邇。
現在,據說烏魯木齊硫磺溝和奇臺北山兩處煤田大火都已撲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