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山歌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本報訊 日前,平遠縣第二小學舉行「傳承客家精神 弘揚山歌文化」山歌進校園主題活動,以活動形式傳承客家傳統文化,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培育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
-
客家文化精神的積澱與傳承
早就聽說過贛南有一種客家民居叫做「圍屋」,但一直沒見過,不知道是什麼模樣。後來在電視節目中看到過福建的圓圍建築,巨型體育場一般,很是壯觀,以為圍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只不過體量大小不同而已。前些年北京的學者來講學,陪同去考察江西的地方文化,便去了龍南看圍屋,才知道圍屋是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居,福建多圓圍,廣東多圍龍屋,而贛南多方圍。
-
百年圍屋傳承客家文化
節日期間,到此參觀的遊客在欣賞修葺一新的客家圍屋風採之餘,更能通過博物館的特色展演,一覽客家文化的魅力,紛紛大呼過癮。而記者了解到,近兩年來,鶴湖新居通過創新展覽模式力促文化教育功能,讓屹立百年的圍屋,成了流動著的客家文化「傳承者」。 館校聯合 打造孩子喜歡的第二課堂 「唱歌仔來唱皆歌,龍崗皆歌像條河,流水百年歌不盡,唱出人間好事多。」
-
傳承客家文化,共築中國夢
客家人傳承著對故土的眷戀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星光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林光如,是世界客商大會發起人之一,對推動世界客商大會十分熱心。上世紀60年代,他離開家鄉梅縣南口鎮獨闖香江,如今成為擁有十多家子公司的世界「印刷大王」。搏擊商海數十年,他始終放不下文化情結,對客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更是不遺餘力。
-
「山歌大師」餘耀南:讓客家天籟之音傳遍四海
中新網梅州12月16日電 題:「山歌大師」餘耀南:讓客家天籟之音傳遍四海 作者 唐林珍 楊草原 丘佳納 「世界客都」廣東梅州,是全球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和衍播海外的出發地,千百年來積澱了絢麗多彩的客家文化。梅州山歌就是客家文化藝術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
傳承客家文化,共築中國夢
客家人傳承著對故土的眷戀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星光集團有限公司主席林光如,是世界客商大會發起人之一,對推動世界客商大會十分熱心。上世紀60年代,他離開家鄉梅縣南口鎮獨闖香江,如今成為擁有十多家子公司的世界「印刷大王」。搏擊商海數十年,他始終放不下文化情結,對客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更是不遺餘力。
-
走進客家文化,感受人物雕像傳承的魅力
客家精神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核心在於團結和奮進。這在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體的表現。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團結的精神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客家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長期的遷移養成了兼收並蓄取其長、開拓進取不保守的民風,使客家民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
說出客家方言,傳承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文化
沒錯這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體現,但是在很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心中方言承載著太多的文化。而方言就這這些文化傳播的載體,但是現在客家方言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或許很多人都還不怎麼了解什麼叫做客家方言,那麼小編就先來和大家普及一下客家方言。
-
鳳崗:非遺展演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鳳崗:非遺展演傳承客家傳統文化 2019年06月04日 14:24 近日,由鳳崗鎮文廣中心與油甘埔村社區文化中心聯合舉辦的「非遺進示範村」宣傳展示活動在油甘埔村公園舉行,進一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讓青少年及廣大市民在感知、體驗中了解鳳崗本地傳統的客家傳統文化
-
客家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
作者:劉莎莎目前,一部名為 《圍屋喜事》的客家方言喜劇正在上映,引起了不少客家人的關注。該劇是一部講述客家傳統文化堅守與傳承的作品,主要取景地為梅州市梅縣區松口鎮,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有資料顯示,客家語被認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語言之一,近20年全球會說客家話的人由6000多萬減少到不足3000萬,流失速度驚人。有感於此,2019年年初開始,在導演韓榮聲的帶領下,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共同投入到了電影《圍屋喜事》的創作當中。《圍屋喜事》的故事情節是,城市日益擴張、地產遍地開花的大環境下,馬家祖屋的老住戶們都住進了商品房。
-
「客家十裡不同音」,而粄卻是客家人共同的思念
為什麼客家人熱衷於粄客家人的祖先從中原遷徙到了南方山區,同時也帶來了北方的麵食文化。但是南方並沒有麵粉。於是客家人就使用當地的澱粉性原料為主食,逐漸創造出的現在的客家飲食文化。在這時的客家人,需要對南方進行開發,讓自己能在這個地方生活下去,於是進行著繁重的勞動。
-
弘揚客家文化 傳承客家精神
8日,南平市委常委、統戰部長莊莉走訪了南平市客家聯誼會,並召開專題座談會。南平市客家聯誼會成立以來,服務發展大局,領會政策方向,各項工作特別是對臺方面工作成效顯著。全球目前有近1億客家人,世界客屬懇親大會是世界性的盛會,是海內外客屬鄉親聯絡鄉誼和進行跨國跨地區交往的重要載體,也是各國各地區客家人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臺,龍巖、三明成功舉辦之後,影響很大,南平市客家聯誼會成員希望我市也能爭取在武夷山市舉辦一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莊莉充分肯定了南平市客家聯誼會的工作。
-
堅守文藝初心 傳承客家文化
惠州市社會組織總會、惠州市客家文化經濟促進會、惠州市電影家協會等10多個商會的代表以及熱愛客家文化的觀眾等近百人到場觀影。據介紹,該片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12月19日全國上映。 全片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話 據介紹,電影《圍屋喜事》是一部方言喜劇作品,由韓榮聲執導。全片95%以上的臺詞採用的是客家話,是中國內地首部客家方言院線電影。
-
世界客屬是一家,傳承客家文化
作為一個客家子弟,眼見越來越多的客家後生不會說客家話,心裡是說不出的滋味。記得很多年前,身處廣東打工的小編在工廠遇見幾個說家鄉話的人,以為是傳統客家地區人。細細一了解,竟然是幾百年前搬去四川的客家人。從那時起,就對客家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產生了濃厚的興 趣。
-
說出客家方言,傳承豐富多彩的客家方言文化
沒錯這是一個時代進步的體現,但是在很多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心中方言承載著太多的文化。而方言就這這些文化傳播的載體,但是現在客家方言的現狀是不容樂觀的。或許很多人都還不怎麼了解什麼叫做客家方言,那麼小編就先來和大家普及一下客家方言。
-
「客家十裡不同音」,而粄卻是客家人共同的思念
為什麼客家人熱衷於粄客家人的祖先從中原遷徙到了南方山區,同時也帶來了北方的麵食文化。但是南方並沒有麵粉。於是客家人就使用當地的澱粉性原料為主食,逐漸創造出的現在的客家飲食文化。在這時的客家人,需要對南方進行開發,讓自己能在這個地方生活下去,於是進行著繁重的勞動。
-
傳承客家文化,打造特色校園
客家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支脈,是客家人寶貴的精神財富。如何傳承客家文化、發揚客家精神?
-
傳承華夏文化 弘揚客家精神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成立於2004年,是深圳市唯一一家市文體旅遊局批准、市民政局註冊的市級客家文化研究社團,深圳市民政局評估認定為三A級社會組織。本會自成立以來,為傳承華夏文化、弘揚客家精神,配合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
-
走進客家文化,感受人物雕像傳承的魅力
客家精神的內涵是很豐富的,其核心在於團結和奮進。這在客家遷徙史和客家文化的諸方面都有很突出很具體的表現。首先是客家先民自身團結的精神形成了很強的向心力。客家文化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長期的遷移養成了兼收並蓄取其長、開拓進取不保守的民風,使客家民系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
贛州:傳承千年文化 保護客家「國寶」
「客家搖籃」贛南,是世界上最大的客家文化分布區,擁有豐富的客家文化遺產,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客家社會形態、地道的客家方言、古老的客家民居、淳樸的客家風情、精湛的客家技藝及豐富的人文景觀,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特色鮮明。然而,長期以來,受資金、人才、場地等方麵條件制約,許多文化遺產出現青黃不接、難以為繼的尷尬局面,部分文化遺產面臨消失的瀕危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