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滅六國,結束了戰國時期混戰的局面,建立了大一統的大秦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關於他的歷史,幾乎沒有哪一個中國人不熟悉的,然而,據《拾遺記》記載,外星人拜見了當時地球上稱雄一方的秦始皇。這事是真是假呢?
《拾遺記卷》四一記載道:「有宛渠殖民,呈螺旋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論波舟」。其過人長十丈,編鳥獸之毛以避形。始皇與之語及天地衫開之時,了如親睹。"他們還掌握著驚人的高效能源,若用於夜間照明,只需「狀如粟」的一粒,便能輝映一堂。倘丟於小河中,則沸沫流於數十裡。這些宛渠只民究竟是何許人也?秦始皇認為此神人也。那麼天地間真有神人嗎?古往今來,眾多的學者對這一記載百思不得其解。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用外星來客的觀點對這一記載金星了解釋:一群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很早就來到地球並安下基地,稱為宛渠國,對地球進行科學考察。這群外星人活動於佔地表面積三分之二的海洋中,用形似螺的論波舟作為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水陸兩用,日行萬裡,這就是今天所說的UFO。這些人「兩目如電,耳出於項間,顏如童稚」。他們注意觀察人類世界,一有新的動向,哪怕去十萬裡也要奔而往視之。他們對洪荒時代的地球了如親睹,對少典之子採首山之銅,鑄為大鼎『』之類事情甚為關心,曾經趕到現場考察,結果看見三鼎已成。他們對中國當時社會組織結構的變化、生產的重大成果,也都一走而往事。萬裡長城上也留下了他們活動的身影。
1994年3月1日,人們在秦始皇兵馬俑2號俑坑內發現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的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內部組織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他們在黃土下沉睡了二千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且所有的劍都被鍍上了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巖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4000度,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才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在兩千多年以前是什麼人,用什麼方法將這種金屬鍍到劍上去的呢?
在清理1號坑的第一個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了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態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常見,竟讓是現在科學尚未發明的傑作?秦始皇時期的鑄劍技術是誰人傳授的呢?他們的技術淵源是什麼呢?結合《拾遺記》所說的,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外星人給他們造的劍。有些學者則對這種解釋提出異議,表示難以接受。目前,還沒有哪種解釋能被大多數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