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的冬天
1999年冬天,我偶然騎車路過北語旁邊的嚎叫俱樂部舊址,大門緊鎖。在即將迎來世紀交替的大日子裡,中國樂隊圈集體掉線。
搖滾中國樂勢力紅磡演唱會上的何勇
實際上,中國樂隊曾經擁有令人目眩的輝煌時光。在那個年代,由王迪、崔健等人開啟的搖滾時代過於耀眼,因此中國最早的一批樂隊的追求並不像現在這樣多元化,大家一致的目標都是搖滾。搖滾樂的輝煌也是上至六零後、下至90後,在中國網際網路語境中罕有的大家能聊到一塊的話題。大家聊著唐朝黑豹,聊著竇唯張楚,聊著崔健在工體演唱一無所有的狂野,聊著紅磡演唱會上中國搖滾令四大天王震驚、讓黃秋生脫衣狂奔的輝煌。
年輕時的竇唯
那時候,搖滾樂也是大眾傳媒的新寵,打開廣播電視你不會等待太久就能聽到那些知名樂隊的作品。黑豹唐朝這樣的頭部IP的唱片銷量都在百萬級,而當竇唯因與流行天后王菲的情事退出黑豹樂隊之後,他也成了娛樂圈和大眾關注的焦點人物。多少狗仔在他們居住的胡同日夜堅守,一張天后清晨倒尿盆的照片更成為各家報紙爭搶的頭條。那時候,我們真的以為樂隊和搖滾樂會順理成章地走到地上,就此成為娛樂圈的主流。
然而,1995年臺灣製作人張培仁離京返臺,滾石旗下的魔巖唱片在大陸的活動宣告終止,其帳務問題的糾纏一直到今日尚無定論。樂隊的獨立精神是他們的生活態度、創作源泉,可也成了港臺唱片公司覺得他們無法把控、進而全面放棄大陸樂隊的理由。自此,大陸樂隊的上升渠道基本被完全堵死。樂隊不再是廣播、電視的寵兒,那些香港團隊帶著樂隊去長城拍MTV的好日子,再也不會有了。同時,輿論風向的變更讓搖滾樂基本喪失了在主流視野活動的空間。一夜之間,九成樂隊被迫轉入地下,本土流行音樂迅速佔領了原本屬於他們的市場份額。
這些轉變與載入中國搖滾史的那場紅磡演唱會之間相距甚至不到一年。由輝煌極速墜落至幻滅的不真實感,間接導致了以「魔巖三傑」為代表的樂隊圈第一批大神們集體的消沉。樂隊由此進入「無主時代」,眾神不在位,王座之上沒有王。從此樂隊圈只能退居地下,以一些小酒吧為活動據點,繼續著他們的音樂生涯。
舌頭樂隊
地下生活的困苦與心中的憤懣,讓更多樂隊走上了朋克道路。這一時期北京朋克樂隊眾多,被當時的音樂媒體稱為「朋克時代」。實際上,「搖滾樂」在中國是對有別於傳統音樂的一批音樂形式的統稱,搖滾只是其中相對較為溫和的一種,爵士、朋克、金屬、雷鬼等一批音樂形式都與搖滾完全不同。朋克時代引發了樂隊圈第一次大規模的對搖滾樂定義的自發解構與細化,一批優秀樂隊也由此而生。
花兒樂隊
參演《樂隊的夏天》的反光鏡樂隊與69、腦濁一起,成為了北京朋克團體「無聊軍隊」的領軍人物,他們聯手發行的雙CD專輯《無聊軍隊》初版銷量超過6萬張,在當時的大環境下堪稱奇蹟。97年底,清醒樂隊的沈黎暉創建了摩登天空,他們的旗下廠牌「BADHEAD」籤下了舌頭、胡嗎個和由左小祖咒擔任主唱的NO樂隊等一批優秀音樂人,他們各自的專輯在當時成為核心樂迷的必備品。99年,花兒樂隊橫空出世,與新褲子、麥田守望者、以及由汪峰擔任主唱的鮑家街43號等樂隊並稱為「北京新聲」。
然而這只是少之又少的幸運兒。在《樂隊的夏天》裡,著名音樂製作人張亞東流著淚講述他為樸樹製作《我去2000年》這首歌的過往,講述歌曲裡對新時代的憧憬。然而當2000年真的到來的時候,以網際網路為符號的21世紀打破了許多傳統,開放的網絡環境把需要封閉創作空間的藝術形式一一碾壓。包括京劇、話劇、相聲還有搖滾樂在內的多種藝術形式都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之下,陷入了發展停滯的狀態。
各大樂隊的MP3下載,是當時一大批新生音樂網站吸引流量的終極手段。由此引發的版權保護糾紛,卻直接將一批樂隊扼殺在搖籃裡。那個時期,能在當時尚未停刊的幾家音樂雜誌附贈的CD中無償露個臉,已經是一些小樂隊所能幻想的終極幸福。渠道的缺失讓絕大數樂隊的作品根本無法觸及大眾,很多擁有不俗才情的樂隊都沒有熬過這個樂隊的冬天,從此杳無音訊。
樂隊的秋天
2003年秋天,我與大學同學走在香山腳下的一條無名小路上,目的地是一個稱不上周正的小院,這個小院就是鼎鼎大名的北京迷笛音樂學校。我們這些校外人員之所以能在小院中隨意行走,是因為迷笛音樂節。與今日的迷笛音樂節不同,那時在學校裡舉辦的音樂節,除了主舞臺的狂歡,你還可以在院角小屋裡看到備場排練的學生樂隊。與你擦肩而過的幾個學生,可能都是如今江湖中赫赫揚名的人物字號,但那時他們還只是一些有潛力的學生。這種迫於大環境的形式,反而讓我覺得更有樂趣。
如今的迷笛音樂節
隨著太陽西下,觀眾開始躁動。為數不多的工作人員在院落中遊走穿行,也無法讓瀰漫的流言消散。有人說在學校門口看見警車來了又走,有學生開始了自顧自的演出被老師制止,憤怒的鼓槌砸在地上。終於結果來了,無論什麼原因,這一天的音樂節被緊急叫停。老師和學生難掩沮喪,有些樂迷開始搭起帳篷等待明天,更多的人則像我一樣,選擇在漸濃的夜色裡追逐回城的末班車。
二手玫瑰在賀蘭山音樂節
2004年夏天,賀蘭山搖滾音樂節在毫無徵兆的環境下赫然唱響,這場集結了崔健、何勇、張楚、黑豹、唐朝、二手玫瑰甚至汪峰等搖滾圈頂級IP的演出獲得了超乎想像的成功,三天的活動吸引12萬觀眾的成績在當年稱得上驚人。這場音樂節成了中國搖滾新的輝煌,再一次地點燃了無數青年心中的熱情。某位如今已不可言說的前民謠領軍人物當時坐了14小時的綠皮火車專程觀摩,還興奮地在當年人氣很旺的大型BBS「西祠胡同」寫下了觀後感。這場音樂節的策劃者是著名音樂人黃燎原,他也是在《樂隊的夏天》中頗受觀眾好評的九連真人樂隊的發掘人。
草莓音樂節與滴滴順風車的聯動
由此迅速流行神州各地的夏季音樂節活動成為了樂隊圈的一大出口。2005年,迷笛音樂節走出了學校,登上了北京海澱公園4萬平米的廣闊舞臺,此後他們的足跡更遍布鎮江、日照、貴陽、上海浦東、深圳龍崗。摩登天空在2007年創辦摩登天空音樂節後,更在2009年推出主打多元化、年輕化音樂形式的草莓音樂節,迅速吸引了大批年輕用戶(特別是女性)的關注。在這些音樂節上你可以看到當下流行的各家樂隊的身影,一些知名樂隊更是音樂節活動的壓軸底角。很多之前並不出名的樂隊終於有了觸及用戶的渠道,也獲得了經濟上的回報。在多個音樂節擔任重要角色的痛苦的信仰樂隊號稱去年收入達千萬級,相信其中音樂節功不可沒。
愚公移山與鼓樓MAO都在2018年停業
幾乎是同一時期,各地的livehouse在大眾視野之外悄然蔓延。這些只能容納數百人的演出場所,打破了「為了賣酒才有演出」的傳統酒吧模式,一切元素的設置——包括賣酒,都是為了演出而服務。對於還不夠名氣參與大型音樂節的中小樂隊來說,這些演出場所為他們提供了練級、生存所必要的環境。雖然幾百人的小型演出難以讓他們快速擺脫經濟窘困,但至少可以在困苦的日子裡看到一絲希望。
經過數年發展,中國人也逐漸摸清了網際網路這個龐然大物的一些脈絡。除了公眾視野裡一些中國特有的網際網路經濟模式開始活躍,樂隊也開始利用網際網路謀求發展。作品展示、粉絲互動、演出計劃、票務交易……這些網際網路元素是一大批新樂隊在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推進器。在經歷網際網路的沉重打擊之後,樂隊圈逐漸緩過來了。
海龜先生樂隊
這一時期,一大批優秀的新生樂隊開始湧現。2004年年底,在《樂隊的夏天》中人氣頗高的海龜先生樂隊成立。次年,旅行團樂隊成立。2007年,在《樂隊的夏天》中表現上佳的刺蝟樂隊籤約摩登天空,發表專輯《噪音襲擊世界》,並與同期活躍的後海大鯊魚、Carsick Car等樂隊並稱為「北京超新聲」。 2012年,盤尼西林樂隊成立。
《我愛搖滾樂》雜誌
就這樣,在音樂節和livehouse的交替續命之下,本土樂隊的火種得以保留。雖然極少數樂隊像新褲子與花兒,通過迎合大眾取向贏得了生存空間,但絕大多數樂隊仍因為經濟問題苦苦掙扎。也是同一時期,大批音樂紙媒逐次退出歷史舞臺。2013年,音樂雜誌《我愛搖滾樂》停刊;2015年,《當代歌壇》停刊;2018年,《通俗歌曲》停刊。樂隊的秋天,秋意漸濃。
《樂隊的夏天》
2019年夏天,國內持續數年的綜藝熱終於在轉了一圈題材之後,想起了樂隊。
歡迎收看大型搖滾秋冬時尚秀
雖然因為紋身禁令,樂隊們在節目裡穿得像各大品牌的秋冬衣品展示會;雖然因為節目效果的需要,所有樂隊都加了「這很不搖滾」的鼓罩,僅有刺蝟樂隊在主唱子健的強烈反對和強大技術的加持之下得以倖免;雖然在節目裡我們還看到了「這更不搖滾」的吳青峰、歐陽娜娜、李宇春、還有以朝鮮半島南部為主要活動舞臺的選秀藝人,但相比音樂節和livehouse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收入天花板,在綜藝節目帶來的強大流量紅利面前,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樂隊的夏天》中的音樂知識普及
況且,樂隊在今天早就不再是搖滾樂的代名詞,各種工業、後搖、說唱、電子都是今天年輕人的心頭好,相比之下搖滾才是過時的那個。因此節目組在選擇樂隊的時候格外用心,基本請來了目前願意露面的樂隊中的最佳陣容;因此嘉賓們會更願意在節目裡充滿景仰地回想搖滾樂輝煌的過往;因此張亞東才在節目裡不厭其煩地向觀眾介紹如何打反拍,為的就是讓年輕一代能感受到搖滾樂的魅力。
Mr.Miss
《樂隊的夏天》也展現了一個多元化的節目現場。臺灣老牌勁旅旺福不計成績甘當綠葉,俏皮復古的音樂和爆笑的現場秀令人印象深刻。之前名不見經傳的民謠組合斯斯與帆和百老匯風組合Mr.Miss都擁有「開口跪」的強勁現場表現力,讓更多觀眾認識了自己。當然,搖滾樂隊們的表現更不容忽視。痛仰的現場狂躁依舊,另類演繹王菲的《我願意》堪稱經典;新褲子主唱出眾的原地彈跳能力依然健在;刺蝟和海龜先生的現場則代表了這檔綜藝的最高水準,在觀眾中口碑極佳。
刺蝟樂隊改編張杰作品《生而平凡》
同時,《樂隊的夏天》也在極力地促進搖滾與流行音樂的融合。在改編賽環節中,鄧麗君、王菲、樸樹等流行巨星的歌曲是每支樂隊的必考題,刺蝟更是「被迫」唱起了張杰的作品。在樂隊&女神環節中,歐陽娜娜、薛凱琪等流量女神紛紛下場與樂隊聯手出演,場面熱鬧至極。不難看出,節目組極力地想為樂隊「破圈」,但這並不容易。搖滾樂面臨的種種問題雖談不上積重難返,但如果想要得到大眾的普遍認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盤尼西林樂隊主唱小樂
《樂隊的夏天》確實給一些樂隊帶來了可貴的流量,讓一些不知名的新生樂隊走進了大眾視野,但就一檔綜藝節目而言,其話題性仍有欠缺。除了受限於題材,節目的一些編排也讓觀眾議論頗多。除了盤尼西林樂隊爭議性地進入最終的「HOT5」,以及主唱小樂的性格和樂隊經紀人極力鼓動盤尼西林與歐陽娜娜的CP遭全網爆黑之外,《樂隊的夏天》或許在劇本上過於老實,在精彩的音樂之外並沒有留下太多能引發公眾議論的話題。這種態度很搖滾,但對於綜藝節目來說好像還缺點什麼。
但好在,至少《樂隊的夏天》可以讓這些樂隊眼下過得舒服一些。在錄製結束後,這些樂隊都看到了商業上的回報,或是籤約機會或是演出機會。在樂隊各自的巡演計劃之外,《樂隊的夏天》主題巡演的日程已排到了年底。在這之外,斯斯與帆的主唱帆帆剃了個平頭,拿起了貝司;刺蝟樂隊的子健從唯品會辭職告別了程式設計師生涯,暫時有時間安心搞樂隊;在新賽季英超第一輪曼城比賽的轉播中,盤尼西林主唱小樂坐上了解說席,向球迷們講述他的曼兒徹兒斯兒特兒。
2019年8月8日立秋。
夏天結束了。
樂隊的春天
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