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葡萄酒
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是
透過酒的歷史,能夠縱觀古今
因為葡萄酒的發展史
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史
一直是相輔而行的
說到與葡萄酒相關的歷史人物
直接或間接的那真是數不勝數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葡萄酒歷史上的十大武林高手
(上)
巴斯德對人類的貢獻,整個歷史上能出其右者也著實不多,是他揭開了植物界、動物界之外,還存在一個包含酵母菌、細菌的微生物界,這是對世界顛覆性的重新認識。
巴斯德當時有個主顧,這個人就是拿破崙三世——1855年的巴黎世博會上讓法國葡萄酒名聲大噪的人。巴斯德不負國王所託,發現了葡萄酒變酸是由於微生物的作用,他的巴氏消毒法,解決了釀酒人上千年的困擾。
巴斯德和他的助手尤裡斯·蓋榮(Ulysse Gayon)還創建了釀酒研究所,該研究所在隨著葡萄酒學院合併到波爾多第二大學,如今是全球葡萄酒科學的殿堂級學府,培養出名人無數。
上榜理由:微生物學的奠基人,沒有巴斯德,就沒有口感醇香的葡萄酒。
江湖地位:獨孤求敗——無數頂級高手的祖師爺。
TOP 2
聖伯納德
Bernard of Clairvaux
聖伯納德,是他那個時代的無冕之王。他是中世紀的歐洲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帶領著西多會的發展,影響了整個歐洲幾百年的發展,教皇尤金三世是他的學生。
中世紀的葡萄酒,尤其是勃艮第的葡萄酒,在西多會的推動下,形成了細緻的葡萄園規劃,從12世紀沿用至今。作為西多會歷史上最傑出的領袖,伯納德以上帝之名做了很多很多事,勃艮第乃至整個歐洲的葡萄酒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期。
上榜理由:聖伯納德的影響力極大地推動了修道院的發展,把歐洲中世紀葡萄酒的發展也推向了巔峰。
江湖地位:成昆——呼風喚雨,運籌帷幄的頂尖高手。
紅桃K上的人物。K,即為King,帝王。查理曼Charlemagne的「magne——曼」本身就是帝王之意,所以應稱作「查理大帝」,而非「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統一了歐洲,土地多的不得了,葡萄園也都是他的,波爾多、勃艮第、安茹、昂熱、萊茵河、阿爾薩斯、羅納河谷、普羅旺斯等等等等。他很關心葡萄種植和儲存,領主們每年都要匯報當地葡萄酒的產量和品質。這一舉措,極大地推動了各地葡萄酒的發展。
勃艮第的「Corton Charlemagne」,當時是查理大帝封給修道院的,並非因為傳說的紅酒染了鬍子,所以下令種白葡萄。
上榜理由:一個不尚奢華的君王,統一了歐洲,積極倡導科學文化,所到之處,葡萄酒無不繁榮發展。他死後1000多年的今天,查理曼之名仍然影響著葡萄酒的發展。
江湖地位:蕭峰——雄才大略,無出其右。
出生於蘇格蘭的葡萄酒栽培學家,詹姆士被後人稱為「澳洲葡萄酒之父」。
來到澳洲前,詹姆士造訪西班牙和法國專門收集葡萄苗,帶回來了543穗葡萄苗試種,其中362個成活的葡萄苗,成就了今天澳大利亞的葡萄酒。尤其幸運的是,詹姆士是在根瘤蚜大爆發之前完成了苗木的遷徙,澳大利亞由此躲過一劫。
沒有詹姆士,今天的葡萄酒世界會少了很多樂趣,比如螺旋塞、比如盒中袋、都是在澳洲發揚光大的。
上榜理由:澳洲葡萄酒之父,將南半球的大洋洲納入了世界葡萄酒的舞臺。
江湖地位:南帝——一陽指划過,天翻地覆。
他是很另類、很有故事的一個教皇。
克萊蒙五世是法王腓力四世的傀儡,倆人導演了」黑色星期五」,剿殺了聖殿騎士團。教權被王權完全壓制,他不敢去羅馬就任教皇,於是成為了到阿維尼翁的第一個教皇。教皇做得並不怎麼開心,但卻開創了羅訥河谷南部輝煌的葡萄酒篇章。 今天的教皇新堡葡萄酒,瓶子上的皇冠,就是從這位開始的。
克萊蒙五世出身土豪,天生喜歡喝酒,痴迷釀酒,據說也是他把葡萄規定為成行栽培。在當教皇之前,克萊蒙五世是波爾多的大主教,他在波爾多擁有的葡萄酒產業,就是今天的黑教皇堡(Chateau Pape Clement)。
上榜理由:教皇新堡的葡萄酒,700多年的繁榮,受惠於此人。
江湖地位:嶽不群——都不是啥光明磊落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