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圖書館內景
「打開書,打開繽紛世界的大門。」
與廈門大學毗鄰,步行僅10分鐘,坐落於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的沙美村迎來了一間公益圖書館——沙美圖書館。
10月24日上午10點,由廈門大學醫學中心研究員王宜強及妻子魯靜如籌資創辦,近100平方米的沙美圖書館賓朋雲集,多位公益機構夥伴、廈門大學師生以及沙美村村民前來參加開館儀式,為沙美社區播下推廣閱讀的公益火種。
守護孩子對知識的本真渴望
上午九時,王宜強夫婦二人正為圖書館開館做最後的準備工作。落地玻璃門為圖書館提供了良好的採光環境,頗具設計感的多格彩色落地書架將書籍類別分為「成人區」、「少兒區」和「親子區」三塊,一併配有高矮不同的閱覽席,服務於不同年齡段的讀者,此外,圖書館還置有綠植、飲水機、衛生間等配套設施。寬敞、明亮、乾淨、嶄新、色彩感、設計感……一百平米的公共空間內含乾坤,在廟宇、田地、施工的房屋、連片的小吃店鋪等城鄉結合的景觀之外,沙美圖書館顯得尤為獨特。
「去年我加入廈門大學工作,來到後走進高校旁邊這些村子轉轉,看到了這些村子裡的孩子的需要、文化的需要,而我和妻子以前也一直參與別人創辦的兒童活動中心、讀書室等公益活動,所以想著可否自己開始儘自己的力量,在沙美村附近做一點事。」王宜強談到。
王宜強夫婦為開館做準備工作
隨後,王宜強通過網絡結識了福州大學心理系的副教授蘇文亮,走訪了蘇文亮在自己的家鄉福建南安市康美鎮赤嶺村創辦的公益圖書館,很受激勵,萌生了創辦公益圖書館的想法。繼而由蘇文亮引薦,王宜強夫婦結識了曾在廈門創辦安兜、西潘、高殿3家公益圖書館的公益人丁勇,以及在廈門大嶝島上創辦新三島圖書館的本地青年蔡龍吟等同道公益人,經過幾番參觀與深度交流後,夫婦倆愈發堅定了開一家公益圖書館的想法。
王宜強說:「希望以沙美圖書館為起始,服務到周邊更需要的人,對孩子的成長有所幫助,通過書走向世界。我自己作為高校老師,作為讀書人,對書也懷有親情,希望通過這個圖書館能夠幫助到別人,也讓自己得到提升。」
在圖書館的開館海報上印有他們的願景:打開書,打開繽紛世界的大門。他們希望,能借圖書館裡這些有趣的書,守護孩子們的對知識的興趣,留存對知識本真的渴望和好奇。
公益圖書館,與眾愛偕行
今年九月初,王宜強夫婦正式開始圖書館的籌建工作,但挑戰才剛剛開始。因為丈夫平日裡工作繁忙,圖書館大部分的籌備工作便落到了妻子魯靜如身上,她一時感到手足無措:「一開始腦子是空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我一個人能做什麼?那時真是千頭萬緒。」
她聽不懂沙美村民說的閩南話,也曾擔心過會遇到很多阻礙,但包容和睦的社區氛圍,特別是沙美社區彭垂遠書記的大力支持,更讓魯靜如感受到了村民們的熱情和期盼。「一旦你進入社區,他們知道做這個事情對社區好,社區的人都很幫忙。」
漢娜向廈門大學的志願者了解沙美圖書館情況
「萬家公益圖書館計劃」發起人丁勇向沙美圖書館贈書
沙美圖書館選址在靠近沙美小學的交通要道上,房東聽說是要開辦公益圖書館,便將原先每月七八千的房租降到每月兩千的提供給他們,在圖書館裝修過程中也常過來幫忙。圖書館的前臺桌是村裡開西餐館的德國人菲利克斯用村民閒置的門板做的;定製閱讀桌的老闆考慮到孩子的身高,提出要把桌子的高度降低,把桌底一併磨平,以免有木刺傷著孩子,這部分的加工費也沒有收;圖書館的燈是請村裡的電工師傅裝的,但裝完燈後,師傅也堅持不要工錢……
「其實你做起來以後就知道了,人們知道我們在為他們做事情,他們就會非常熱情。」回憶起籌辦圖書館的點滴,魯靜如十分感慨。那時她每天包裡都背著捲尺,隨時可能拿出來測量,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所幸得到村民們、公益人以及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一開始我跟我先生出資作為開端,以後肯定要籌款和募捐的。新三島圖書館的蔡龍吟老師幫我設計了門外的招牌,牆上的借閱制度是我女兒設計的海報。昨天我就在朋友圈發了一條要開館的消息,我的大學同學看到就立刻給我轉了200元,這是沙美圖書館收到的第一筆捐款。」
截至開館前,沙美圖書館購置了629冊圖書,都是魯靜如一本本在當當網上買來的。這些天為圖書錄入系統、線下分類和上架等工作,都是魯靜如在廈門大學結識的學生、朋友們和志願者幫助完成的。截至發稿時,圖書館已收到廈大師生捐贈的圖書三百多冊,廈大圖書館日常募集的部分圖書,也將很快充實進沙美圖書館。
「我們相信,廈大翔安校區不但能為沙美村提供商機,更能為沙美社區的文化提升提供幫助。已經起步的沙美圖書館,將成為這種互助的一條新途徑。」王宜強對圖書館的未來充滿憧憬。
沙美圖書館內的親子共讀
以力所能及之事改變世界
開在廈門大學邊上的沙美公益圖書館,能更好地連結高校資源,將文化的火種散播給臨近社區。王宜強夫婦希望,後續可以邀請廈門大學各位老師和同學來做活動,讓孩子們從小就知道,世界是五彩繽紛的,發展多方面的興趣,度過一個多彩的人生。
開館儀式上,廈門大學醫學院教授李煒深情回顧了自己當年讀中學時從飯票中省錢買書的經歷,並表示:「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加入閱讀的公益事業,讓更多廈門大學的學生參與到其中來,服務社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學生也能得到更多的成長。」
大學生志願者來到公益圖書館參與社區服務,是一種雙向互利機制。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的博士二年級生仙旋旋近日就常來圖書館幫忙,她說:「當我來到這個地方,感覺心能夠得到安寧,跟小孩子打交道很純粹、簡單。希望我們學校的學生能多過來做些義工,在繁重的科研壓力之餘,能夠放鬆心情,幫助小孩子,也是在幫助我們自己。」
沙美公益圖書館還有望成為社區的文化服務平臺,給社區兒童提供閱讀環境的同時,也能提供同輩群體的陪伴。
吳欣遠小朋友成為第一位以讀者身份捐出189冊圖書的公益達人
帶著外孫來參加開館儀式的村民徐女士說:「小孩子來這裡很好,至少不會老是在家玩手機。在這裡他能找到伴,他一個人在家,也只能我念故事給他聽。」來自美國的漢娜在廈門大學歷史系讀博,帶著在沙美村上幼兒園的女兒來借書,當她談到對圖書館的感受時說:「以前村裡沒有圖書館,我們每周末都要跑到思明區的圖書館借書,很遠。雖然這裡的圖書館比較小,但我看書都挺好的,也有英文,所以也可以給我的女兒講。這裡很多小孩子我都有在路上見過,但沒有機會和他們交流,在這裡,我女兒和她的朋友們可以一起看書,他們會愛上閱讀,形成一個閱讀社區,這讓我很開心。」
開館第一天,就有23位小讀者辦理了借書卡,下午和晚上開館前,門口已經有幾個小朋友等著了,有的是年輕的媽媽抱著著幼兒來訪,有上著小學的姐姐帶著弟弟過來,有的是一家五口一齊過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廈大幼兒園的吳欣遠小朋友,不但成為圖書館的首批辦卡讀者,還成為第一位以讀者身份捐書的公益達人:不但有一般小朋友常見的各類百科全書,更有三整套英文兒童繪本。吳欣遠害羞地在其中一本上寫了她爸爸的名字,工作人員在其餘大大小小共188本的每本贈書上,都寫下了吳欣遠的名字。
正如一位公益人在開館儀式上所說的:「這裡的每一個人內心中都有美好的力量,但只是想是沒有用的,要去做才有用。從今天開始,哪怕是一點力所能及的行動,開始做以後,就會帶來改變。我們希望讓每一個孩子身邊都有一個圖書館,我們希望每一個生命都有更美好的未來。從今天開始,從我們每一個人開始,世界就會改變。」
圖、文/唐心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