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四波疫情確診再創新高!
今天(11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截至今日凌晨零時,香港過去24小時新增92宗新冠確診,創下香港第四波疫情以來的新高,而香港的累計個案也突破6,000宗,達到6,040宗。
香港截至2020年11月27日確診情
92宗確診中,患者年齡由2歲至84歲,涉49男43女,只有3宗屬輸入個案,多達89宗為本地感染個案,其中72宗與其他確診個案相關,58宗屬「跳舞群組」,該群組累計有367人感染。同時,無源頭本地感染個案有17宗,年齡由14至70歲,涉11男6女,包括退休人士、家庭主婦、在職人士,住處遍布各區。
另外,香港著名的養和醫院有1名初步確診女病人離世,院內疑現小型爆發,張竹君指,該醫院33層會封閉,曾參與搶救的醫生及同層病人須隔離,而曾探視死者的家人也感到不適,已自行求醫。
鍾南山再次提醒香港:全民檢測!
據多家媒體報導,今天(11月27日),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在深圳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出席大會主論壇就新冠疫情發表講話,而鍾南山在會後接受新京報、鳳凰衛視、深圳衛視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香港當務之急是需要進行全民核酸檢測。
報導稱,鍾南山表示,香港近日出現的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是一個危險的跡象,需要特別注意。他說,本土病例患者會經常到處跑,加上現在無症狀感染者的感染性也很強,特別是在出現症狀前的五六天影響比較大。「我發現今天早晨已經有很多香港市民排隊進行核酸檢測,他們既是為了自己的健康,也為了其他人的健康。」鍾南山稱,進行全民核酸檢測能把新冠肺炎患者和健康人群分開,及時切斷感染源。
鍾南山表示,香港在疫情的早期強調戴口罩、保持距離等防疫措施,在控制疫情蔓延方面做得相當出色。但香港近日出現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是一個危險的跡象,需要特別注意。
有報導稱,今天鍾南山今天還表示,自然免疫不現實、不科學、不人道,且提到說,以往經驗要找到可供大範圍使用的好疫苗至少需時5至6年,目前來看新冠疫苗起碼需要2至3年。
這已不是鍾老第一次提醒!
今年7月29日,鍾南山教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新華社採訪,談對香港疫情形勢的判斷,以及對防控疫情的建議。
早在今年7月份,鍾南山就提出了香港需要進行全民檢測。
當時,香港正處在第三波疫情,曾連續多日確診破百。7月29日,鍾南山教授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接受新華社採訪,談對香港疫情形勢的判斷,以及對防控疫情的建議。鍾南山先是讚揚了港府在2月至4月的防控成果,但也提出需要全民核酸檢測才能把疫情控制得更好。
當時鐘南山說:「我建議不光是在特定的黃大仙區來進行,而是應該在整個香港進行核酸檢測排查。總共也就七八百萬人,應該不難。好處就在於早發現、早隔離,減少人傳染人的機會。例如在武漢,有了『方艙醫院』,幾萬人得到隔離,問題很快就解決了。」
隨即內地派出醫療隊前往香港協助進行核酸檢測,但是香港並沒有強制香港市民接受檢測,最終只有約178.3萬人參與,即大約是香港總人口的23.7%。那一次檢測,直接或間接識別出42名新增確診病患。
而在上個星期,也就是11月20日,多家內地媒體報導稱,鍾南山在一個會議上再次呼籲香港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新冠病毒檢測。這是鍾老第二次提醒。
過了一個星期,香港第四波疫情持續發酵,鍾南山第三次提醒香港需要全民核酸檢測,也就是上文所提到的內容。
特首昨日表示:
全民檢測是「口號式建議」
前天(11月2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宣讀《2020年施政報告》時明確指出,香港要全力爭取「清零」。不過特首在11月26日又表示,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不能保證達到2019冠狀病毒病個案「清零」的目標,並認為全民強制檢測只是口號式的建議,實際推行會出現問題,而港府會於有需要時在爆發地點進行大規模強制檢測。
香港政府新聞網截圖
林鄭月娥解釋稱,若要通過全民檢測達到「清零」的目標,檢測需要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同時實施全面禁制令,封鎖整個城市,不準進出,所有人留在家中。她說,上次進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動員大量人手,兩星期內為逾170萬人檢測。即使效率增加一倍,為全港700萬人進行檢測也需要四星期。在這其間,香港市民、企業、金融服務業能否忍受與世隔絶的生活成疑問,即使願意接受,但香港不似內地實行小區管理系統,日常生活供給會是另一問題。
不可否認,香港若要施行全民檢測,確實需要考慮到它和其他內地城市的不同之處,這一點鐘南山早前也提到過。
他曾說:「據我了解,在香港市民是自願去檢測的,香港的習慣和文化是基於自願。」但鍾南山也說,「但是依我的看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假如疫情還有發展的話,那應該要求大家都去做核酸檢測。市民要自覺自愿配合,這個很關鍵。」
當時鐘南山還引用了年中北京疫情反彈時候的情形,他說那時候「大家都很自覺,一起咬咬牙,也就克服20多天,過去了就好了。雖然那幾天裡不舒服,但這是為了更快切斷傳染源。」
不過按照現在香港的防疫思路,要啟動全民檢測機會可能不大。而香港要如何在不接受「短痛」的情況下解決疫情問題,甚至達成「清零」目標,暫時還摸不著頭腦。
往下翻,去評論吧,舞臺交給你們。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