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語錄如果給我一分鐘時間,保證顛覆你對氣球藝術的認知。如果喜歡,多多支持。(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大河報記者王峰
一個個普通氣球,在他手裡很快變成各種小動物。他是河南為數不多的專業「氣球人」,他的團隊能用氣球搭建出一座美麗的「城堡」。他能穿著用上千隻氣球製作的玩偶,輕鬆地跳舞。他還能用氣球為模特量體裁衣,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氣球T臺秀。
成為專業「氣球人」
2018年2月15日晚,當狗年央視春晚結束後,李梓豪滿頭大汗地從四米高的狗狗氣球玩偶中鑽出,這才意識到自己確實上了一次春晚。
雖然這是一次沒有露臉的春晚,卻是他朝著自己的夢想奮鬥近十年的成果。
對,他的夢想和事業就是玩氣球,不少人都在街頭看到過用一根根細長的氣球做成各種動物造型的表演,也許你認為這只是閒暇時消磨時光的小把戲,但李梓豪把「玩氣球」當作自己的終身事業。
1990年出生的李梓豪是平頂山人,他是家中獨子。2009年從平頂山藝校畢業後,李梓豪進入新疆軍團戰士業餘演出隊。為了豐富自己的表演形式,李梓豪開始自學魔術,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魔術氣球,便深深被這種藝術形式吸引——原來一個個普通的氣球還能有這麼多玩法。李梓豪便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學習魔術氣球的道路。
2011年,退伍後的李梓豪在鄭州謀了一份職業,業餘時間他依然花在氣球上,也在工作之餘找專業老師輔導自己。有一次,一個來自臺灣的氣球人團隊到鄭州表演,李梓豪便拜他們為師,正式成為了一名職業「氣球人」。在李梓豪看來,他不但想玩好氣球,還想成為氣球藝術的推廣者。也許有人會很好奇,「扎氣球」當做業餘愛好還可以,它能成為正式的職業嗎?李梓豪解釋,其實要想把氣球紮好是大有學問的,平時的練習也極其枯燥。扎氣球分為布展和表演兩大類,其中各有側重,需要注意的事項也不相同。至於報酬,剛入行的李梓豪每次演出的收入是500元,但是扣除氣球損耗、人員成本等,前期幾乎都是賠錢的。隨著表演經驗的增多,人氣也慢慢積累下來,李梓豪目前擁有一個十幾人的團隊,「每個月如果幹得好的話,能有十幾萬的收入。」他說。
登上央視舞臺
在狗年春晚節目《旺旺年》中,李梓豪要操控一個用一千隻氣球做成的玩偶和許多小朋友以及寵物進行表演,整個表演過程約為三分鐘,他和團隊排練了將近一個月。氣球是易耗品,在到處是道具的春晚後臺,氣球與其他物品碰撞或摩擦,很容易漏氣或被戳破,他們只能重新製作,重做一隻又要花費整整一天時間,而且光是穿上玩偶就需要十分鐘,每次彩排至少三個小時,他就需要一直在玩偶裡呆著,「上一次廁所都不容易,所以我就得少喝水。不過冬天穿氣球裝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冷,比穿羽絨服還暖和,夏天就受罪了,又熱又悶,幾乎受不了。」李梓豪笑著說,在除夕夜春晚直播時,他們已經反複製作了4個氣球玩偶。除了《旺旺年》,李梓豪還負責了周杰倫《告白氣球》和王菲、那英《歲月》兩個節目的氣球道具提供。雖然參與了三個節目都沒有露臉,但他很滿足,「《告白氣球》的春晚收視率第一,《旺旺年》是第二,《歲月》又是兩位大咖合唱,我能夠參與其中已經很幸福了。」
在上央視春晚之前,李梓豪就是各種節目的常客,央視《出彩中國人》《回聲嘹亮》《綜藝盛典》《向幸福出發》等節目都留有他的身影。他還獲得了世界最大造型和世界氣球用量最多兩項金氏世界紀錄,成為國內舞蹈和氣球藝術結合的第一人。談到氣球帶給他的幸福感,他表示喜歡在舞臺上表演的那種感覺,看到臺下觀眾特別是孩子們驚喜的笑臉,自己就特別滿足,也意識到玩氣球是可以做一輩子的職業。「我家境一般,憑藉自己的努力來賺錢養家,這對普通人來說,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幸福了。」李梓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