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天韻 王坤寧
「這是組織上的信任,也反映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印刷博物館所代表的出版印刷文化的期許。」一年前,新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的中國印刷博物館館長孫寶林如是說。
近日,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孫寶林表示:「一年來,作為新一屆政協委員的我一直在不斷學習、調研、思考,因為全國政協委員是要站在國家層面去思考問題的,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如何在當下傳承印刷文明,並以我們的行業服務大眾。」
多平臺傳播印刷文化
如何看待古老的印刷文明,如今為什麼還需要繼續傳承印刷文明?對於這些問題,孫寶林認為,回顧歷史是為了將來走得更好,走得更遠。「印刷不僅是一項技術,更是一種文化,我有責任把它傳播出去、傳承下去。」
2018年7月,孫寶林做客央視綜合頻道的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開講啦》,帶領觀眾一起領略古老印刷的魅力和價值,並分享他對印刷文化的獨特感悟。
節目中,有青年代表提問:「像木刻版畫這種複雜的傳統印刷技術,在當今時代還需要去傳承和推廣嗎?」對於這個問題,孫寶林耐心地回答道:「古老文化是滋潤我們心田的東西,甚至越久越香。」
2018年10月23日,在2018世界印刷與傳播論壇暨中國印刷論壇上,孫寶林以《印刷文化持續惠及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題,闡釋了印刷與歷史文化、印刷與人類精神文明之間的關係。他表示,印刷貫穿於中國悠久的歷史之中,更涉及人們的衣食住行,因此印刷之於人類具有重要意義。
「從國家層面、全球文化傳播層面來說,中國出版印刷文化故事該怎麼講,是我這一年來思考最多的問題。」孫寶林說。
用專業知識服務大眾
孫寶林表示,關注現實需求與熱點話題,緊密結合行業特點與崗位工作,發揮印刷在傳統文化中的作用,是他作為政協委員一年來開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印刷行業如何服務大眾?孫寶林告訴記者,今年他的提案之一《關於重視雷射列印字跡耐久性問題的提案》,便是從現實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行業特色提出的。
如今,雷射印表機已經成為各類辦公場所的標配。然而幾年前,孫寶林便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存檔幾年的文稿再次拿出來查閱時,有些頁粘連到了一起,稍一用力便會聽到「刺啦」一聲,導致字跡墨粉脫落、文稿損壞。
「這對於一般性文稿來說沒有問題,但如果是檔案類的資料,或者財務票據等關鍵存根,被損壞的代價是不可估量的。」孫寶林告訴記者,「今天的記錄就是明天的歷史。」基於印刷行業特點,他有責任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並希望引起國家檔案局、工信部等主管部門的重視,制定相應的標準和要求,研發出重要文檔的專門印表機。
為此,孫寶林於2018年8月到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展開實地調研,以求從古法制墨、造紙和印刷中探尋傳世典籍出版以及保存珍貴檔案的方法。孫寶林始終認為:「我們的出版印刷行業,承擔的文化責任是不可替代的。」
創新思路「廣播」印刷文明
「從注重印刷技術流程的展覽展示轉向注重印刷文化的傳承傳播,我們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思路也能更開闊。」在孫寶林看來,按照中央對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出版印刷文化領域大有可為。「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工作崗位和更高平臺上,都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盡力。」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發展和應用,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為了文化傳承所作的努力和貢獻。」在當下,如何開拓創新思路,更好地去傳承印刷文化?對此孫寶林認為,要利用新技術新手段傳承印刷文明,並將印刷文化融入當下的生活中,讓人們親身體驗古老印刷術的價值與魅力,比如鼓勵孩子、號召家長一同參與到雕版印刷、活字印刷、製作古代線裝書的趣味活動中,在體驗中汲取古老文化的養分,在體驗中傳承古老的印刷文化。
擔任政協委員這一年,孫寶林始終不斷地加強學習,提高自己。「我要代表行業發揮作用,更要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的印刷文明,我要學習、思考的還有很多。」孫寶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