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日,由國家文物局與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共同主辦的「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在遼寧省博物館開展。
這是史上首個以傳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國情懷和時代風華的主題文物展。展覽將以文垂千載、德行篤定、家國情懷三大部分,從文學、人物、精神三個方向十六個單元全方位呈現唐宋八大家,展期持續至2021年3月2日。
唐宋八大家,又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稱,分別為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八位先生。
清·唐宋八大家像(從左到右依次而下為:韓退之像、柳宗元像、歐陽修像、蘇洵像、蘇軾像、蘇轍像、曾鞏像、王安石像) 國家博物館藏
唐宋時期是我國文學發展的一個高峰,文學以先聲和先行的作用推進時代發展。
此次展覽,一方面對唐宋文學史脈絡進行系統梳理和對比,一方面用恰當的例子和後世的評價,深入淺出地介紹「唐宋八大家」的文學成就,用展覽傳遞他們的精神世界,以及對今天的啟示和啟迪,把以「唐宋八大家」為代表的文人思想氣質提煉出來,挖掘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在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展覽的高度。
如何用文物展示這些文學家的成就與古文運動的成果?
次展覽策劃者想到的辦法是從圖像入手。通過書法、繪畫、古籍、碑刻拓片等各類文物,結合豐富的連結引申,充分運用數字影像技術,採用多元敘事的手法,結合時代和文化背景,分別述說「唐宋八大家」豐富的人生歷程,讓觀者近距離了解他們的文學、書法、繪畫造詣,體會他們的豐富人生和思想人格魅力。
此次展覽展出與「唐宋八大家」主題有關的書畫、碑帖拓片、古籍等展品百餘部,是「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的首次聚集。這其中包括書法、繪畫、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各門類文物115件(組)。展品以遼博藏品為主,有84件(組),其中53件為首次展出,清宮散佚作品31件;另有31件(組)展品來自12家單位,分別為中國國家博物館9件(組)、中國美術館1件、上海博物館1件、江西省博物館1件(組)、吉林省博物院1件(組)、遼寧省圖書館6件(組)、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件(組)、遼寧美術館2件(組)、瀋陽故宮博物院1件(組)、旅順博物館1件(組)、柳宗元紀念館1件(組)、深圳宋文治藝術研究中心1件(組),還有3件(組)私人珍藏,2件(組)複製品。
瑞鶴圖
此次展覽共展出20件重點文物,包括傳世至今、婦孺皆知的千古名作《瑞鶴圖》。
對於為何在唐宋八大家展中展出《瑞鶴圖》,遼博副館長董寶厚說:「《瑞鶴圖》創作於1112年,描繪的是正月十六之時,群鶴在空中飛舞的景象。就在這一年,八大家中最小的蘇轍去世,這八人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也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終於可以被蓋棺定論,其卓然成就已定為歷史事實。所以這幅圖象徵宋文化的底色,亦是八大家去世的時間點。」
此卷為宋徽宗趙佶三十歲時所作,右圖左書,圖繪北宋汴梁的皇城端門之上雲氣浮動,群鶴盤旋飛鳴,姿態各異。還有兩隻白鶴分別站立於屋脊兩端的鴟尾之上,意態優雅閒適。建築以界畫方式繪出,法度謹嚴。畫後有趙佶瘦金書題記、詩文,並款署鈐印。徽宗工書擅畫,並創「瘦金書」,促進了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是歷史上藝術造詣超群的「藝術家」皇帝。
這一件展出的重點文物《陽羨帖》,是蘇軾寫給友人的信札,內容為:「軾雖已買田陽羨,然亦未足伏臘。禪師前所言下備鄰莊,果如何?託得之面議,試為經度之。及景純家田,亦為議過,已面白得之,此不詳雲也。冗事時瀆高懷,想不深罪也。軾再拜。」
68個字的簡訊,大致意思是蘇軾與友人商議陽羨買田一事。並且陽羨也是蘇軾終老之地。在實現了買房養老的計劃後,他寫下《楚頌帖》,表達了遂願後的心情:「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欲。逝將歸老,殆是前緣……」
整篇《陽羨帖》字形結構雖鋒芒畢露,但又不失敦厚樸實,尚有《蘭亭》的筆意,又超越於刻意鍛鍊。略顯剛柔相濟之態,筆意婉轉,格調淡然,恰好能體現作者意欲歸退卻懷揣不安的心境。
《陽羨帖》是否為蘇軾親手所書一度還引起過爭論。有專家認為,《陽羨帖》是廓填本。所謂廓填,是書法複製的一種技法,即以紙或絹覆在原跡之上,以細微的線條鉤出原跡的筆畫形態,再填充墨色,完成複製過程。但經過專家多年研究這幅《陽羨帖》,墨色濃鬱,字體有大有小,或倚或斜,完全是遵從文意的信筆書寫,在章法上毫無造作痕跡。特別是「軾」和「拜」字的寫法,在蘇軾書法中很少見,最後的「拜」字末筆有一長長的拖尾,輕柔流暢,輕盈飄逸,完全是一氣呵成,體現了一種灑脫的心境,這些都是廓填本無法達到的書法境界。
同時,此次展覽也首次展出了其他幾位先生的珍貴文集。
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
如,《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是遼寧博物館館藏展品歐陽修所書《譜圖序稿》,又稱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縱30.5釐米,橫66.2釐米。此卷內容是歐陽修為編撰《歐陽氏譜圖》所做序稿。
《譜圖序稿》內容裡實際包括了《歐陽氏譜圖序》和《夜宿中書東閤》七律一首。本是歐陽修不同時期作品,由宋人周必大拼接並題跋。從跋文中可知前者作於至和二年(1055),作者時年四十九歲,後者作於嘉祐八年(1063),時年五十七歲。
此卷書法通篇隨意輕鬆,流暢自由,雖多有塗改、增刪,卻毫無故作之意。卷中鈐有宋「中書省印」九疊朱文印記及清內府鑑藏印記多方。卷後有宋周必大,元張雨、歐陽玄,明宋濂等人題跋。《譜圖序稿》書法左邊「右歐陽氏譜圖序稿」8個字為周必大所題。南宋名臣周必大寫於淳熙乙巳的三篇題跋,每篇題跋的右方都蓋上了「中書省印」,足足蓋了三顆,卷中還有明宋濂題跋云:「歐陽公《譜圖序》,作於至和二年乙未,後一百三十一年,平園周益公得公所具檢槁一段並嘉祐八年癸卯夜宿中書東閣詩八句,聯為一卷,詩陰有中書所錄裕陵出閣親揮兩行,亦不棄去,而附見之,且各題其左,而識以中書省印者三,卷首又識以益國之章,其慎重之意至矣。」
此卷南宋時由周必大所藏,元代時歐陽修六世孫歐陽耐軒得於錢塘(今浙江杭州),又傳其八世孫歐陽彥珍,清嘉慶時入內府收藏。
《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為韓愈詩文集,由遼寧省圖書館館藏,為韓愈門人李漢所編,全書散文三十卷,詩賦十卷,又宋人輯《外集》十卷。
朱熹以韓集諸本異同不盡載,又多經校讎者妄改,遂著考異,於正集外自為一書。王伯大又在朱熹校本基礎上,更定音訓,著為音釋,成為韓集的權威版本。
後世評述唐朝韓文公昌黎君,勇於抗拒佛老,護衛儒家學術正統,又主張「文以載道」,推廣發揚儒家學說。而宋代的朱文公晦庵,歷仕南宋高、孝、光、寧四朝,人品端正,平生好古敏求,著述立論大力推闡孔孟聖賢學術的精義,影響深遠。
韓、朱兩位先賢,均可作為唐、宋兩代大儒表徵。乾隆皇帝曾為《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題詩:校集都因考異詮,門人李漢更詳編。官書率就私書獻,杭本應為蜀本先。無礙兼存期自擇,允為獨出更誰肩。一篇原道接孔孟,見道因文啟宋傳。
此臨江軍學本是宋代軍學本之上品,可勘明清傳本之訛誤。本集為清宮舊藏,經《天祿琳琅》著錄。「天祿琳琅」為清代皇家秘藏,是歷代宮廷藏書的最巔峰,集宋元明善本,堪稱頂級藏書樓,被視為所有藏書人的終極夢想。
2018年中貿聖佳春拍,天祿琳琅宋版首部著錄乾隆御題《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以3047.5萬元成交。
【附】觀展指南
許多國寶文物均在展陳之列,展品清單中,遼博特別以星級標明重點推薦作品,分為五星、三星與一星,供觀眾了解文物整體概貌——
★★★★★五星重點推薦:
南宋高宗趙構書馬和之畫唐風圖、北宋佚名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北宋徽宗趙佶瑞鶴圖、東晉佚名小楷書曹娥誄辭、北宋蘇軾行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2020.12.2——12.22展出)、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2021.2.2——2021.3.2展出)、南宋朱熹行草書尺牘並大學或問手稿、北宋歐陽修行書譜圖序稿並詩、南宋馬麟荷鄉清夏圖
★★★三星重點推薦:
南宋高宗趙構章草書洛神賦、韓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宋拓蘇軾楷書歐陽修醉翁亭記、南宋孝宗趙昚章草書後赤壁賦、明仇英赤壁圖、北宋蘇軾行書陽羨帖、元鮮于樞行書王安石詩、南宋佚名摹孝經圖、南宋高宗書馬和之畫周頌清廟之什圖、王原祁西湖十景圖
★一星重點推薦:
趙孟(傳)洪範授受圖並楷書尚書洪範、北宋李公麟(傳)九歌圖、明馬軾李在夏芷歸去來兮辭圖、元刻蘇轍《東萊標註潁濱先生文集》、北宋景德鎮窯影青瓷刻纏枝花紋執壺、宋綠釉劃詩瓷枕、元趙孟行書歐陽修秋聲賦、清拓元祐黨籍碑、明祝允明楷書蘇軾東坡記遊、北宋蘇軾、文同(傳)古木怪石圖、墨竹圖、元趙孟行書蘇軾煙江疊嶂圖詩沈周文徵明補圖、明佚名耆英勝會圖、元拓北宋嘉祐石經、明拓王羲之(傳)草書群鵝帖、元趙雍澄江寒月圖、南宋馬和之月色秋聲圖、明刻包拯《孝肅包公奏議集》、清朱拓祁寯藻楷書韓愈平淮西碑並序以及當代葉露盈洛神賦圖
同時,一些存在爭議的作品也在此次展覽中露面。這些作品中,有些畫工極精,如趙孟(傳)竹林七賢圖;有些書法與題跋亦可圈可點,如趙孟(傳)洪範授受圖並楷書尚書洪範等等,主辦方也希望這些作品的展示,能帶來新的研究成果。
(來源:《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章咪佳 通訊員 周易凱)
國學承載歷史 時代弘揚國學
國學時代
與您一起分享
中國文化的真善美
本期編輯 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