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上個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利雅得峰會「守護地球」主題邊會上發表致辭,倡導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守護好這顆藍色星球。
呵護好「藍色星球」這一全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既是積極倡導者,又是忠實實踐者。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2020年後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其中最重要的長期目標就是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1.5至2攝氏度以內,以協定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進入新階段,打開新徵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責無旁貸。從把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列入「十三五」「十四五」規劃,到大力實施綠色發展理念,堅定參與和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以中國的山青水綠、海晏河清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實質貢獻;從把「汙染防治」作為三大攻堅戰的重要任務來抓,到將生態文明寫入憲法,把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主動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力爭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全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新格局……守護好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中國始終展現出負責任大國擔當,在綠色發展方面正成為世界典範。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言出必行,行必有果。建章、立制、問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構建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廣泛實行河長制、湖長制,為每一條河、每一個湖明確生態「管家」;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將重要生態空間進行嚴格保護;歷史性地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全力保護長江漁業資源、水資源、生態資源。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實打實、硬碰硬的生態環境保護實踐,讓廣袤的中國大地正在變美。從洞庭湖到鄱陽湖,從滇池到太湖,魚翔淺底、碧波蕩漾,一幅幅優美圖景見證著五年多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是全球各國共同的責任。生態環境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誰也不可能獨善其身,這一世界難題僅憑個別國家難以完成。唯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攜手應對氣候環境領域挑戰,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護好我們共同的家園,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造福各國民生福祉。氣候變化可能帶來的災難,國際組織高度關注。基於不同的溫度,曾有科學家的電腦模型預測出不同程度的洪水,乾旱,森林火災,海洋酸化的情景,這些最終都導致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無一倖免。
中國不斷加強與國際合作,積極履行自身義務,把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和成效與國際共享,攜手應對眼前的風險和挑戰,無不立起了國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示範樣本。不論在國外搞工程建設時把節能環保始終置於第一位,還是將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加載到「中國製造」,在國外市場發揮中國綠色環保力量,中國從國內到國際,一如既往走在前、幹在先,以美麗的「中國綠」扮靚我們共同的藍色星球,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中國貢獻。
守護好藍色星球,實現《巴黎協定》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確立的目標,世界各國都應積極躬身實踐,集中力量破解好生態發展面臨的現實難題,推動傳統產業向低碳、綠色、環保轉型升級,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廣泛實施植綠造綠等工程,為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生活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基因」,開啟更加美好的未來。(金羊網 文/周軍)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