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四屆「沙塘情 • 秋色濃」佛山秋色藝術節暨古鎮社區民俗體驗活動圓滿落幕
記者李鴻雁報導:
活動徽標
遊老街、聽故事、賞燈會、逛文創攤位……11月8日,一年一度的佛山祖廟街道沙塘社區秋色文化藝術節暨社區民俗體驗活動圓滿落幕!
撐龍燈,遊老街。
文創攤位
「家鄉味道」沙龍小食,引遊客流曬口水。
每年農曆九月廿二、廿三,廣東佛山祖廟街道的沙塘社區都會舉辦一個屬於自己社區的秋色藝術節——由沙塘社區發起,通過聯動社區內外的非遺手工藝、傳統武術文化等資源,源自街坊創意和培育,使佛山秋色這朵民間藝術之花更走近百姓,使大家街坊可以自主參與其中,回饋社區。從2017年開始到今年,沙塘社區秋色藝術節已經走過第四個年頭。
小朋友們齊齊參與
秋色照片展引過往行人駐足
佛山習俗:風車轉,行好運。
在樹枝上掛起許下的心願
據現場了解,本屆活動還舉行了佛山古鎮LOGO徵集大賽發布儀式,即日起向全社會徵集佳作,最高獎金達1萬。
佛山古鎮LOGO徵集佳作
社區導賞是每年沙塘秋色藝術節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年的安排是如何的呢?
阮嘉民,嶺南文化愛好者,社群「發現大佛山」核心成員,「粵賞計劃」工作室創始人。
阮嘉民分享秋色照片拍攝的體會
佛山不單只有「無影腳」——探尋梁贊、葉問等武術大師走過的『功夫徑』
阮嘉民講述佛山功夫的故事
據說梁贊、葉問曾在此居住。
佛山獅頭是如何製作的?——非遺工藝零接觸
為什麼這個鑊耳屋是半隻的?——訴說古建築背後的故事
感受——社區導賞和社區營造的意義!
沙塘街口
李可瓊故居
蓮花巷土府
沙塘街8號
美裡51號人家
兩個半鐘的邊行邊講,導賞員阿民給同行的參觀者了解到很多平時根本不知道的東西。
」我的小學原來有這樣的歷史!「
」我們老城區最窄的街道是怎樣的呢?「
」蓮花路的蓮花,原來是在那裡!「一邊走,參觀者一邊這樣的感嘆。
在鐵軍小學舊址,講述烈士的故事。
同遊中的三位鐵軍小學校友
」導賞員不同於旅行社的「導遊」。「導賞員阮嘉民說道:「從講解主體來分別,導遊的講解主體是遊客,它是以服務遊客作為最重要的指標的。而導賞員是以自己在這個城市/社區/街區生活過的為角度,結合自己對人文肌理的獨特梳理,加入導賞員自己的個人情感,「引導」你去「欣賞」這個城市/社區/街區。並在這過程中強調與你進行互動,或對問題的看法和探索。從講解場所來分別,例如在佛山,導遊可能會帶你去祖廟、梁園、南風古灶這些常規的景區;而導賞員,會帶你去祖廟後面的嶺南新天地、梁園附近的街巷、燎原路後面的百年老街之中,佛山的起源之地,去探尋佛山這個城市最真實的一面。」
現代與傳統碰撞,老城被高樓大廈自四周環抱。
拆改潮過後,僅剩的幾小片老城終被列為保護街區。
華南師範大學城市文化學院博士、副教授陳衛強在參觀嶺南新天地龍獅文創館接受採訪時說:「佛山非遺項目傳承做得比較成功,沙塘社區非常重視對古建和非遺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嶺南新天地,這種藉助舊城升級改造、文旅開發模式對非遺文化推廣成效顯著」。
陳衛強(左一)參觀佛山嶺南新天地龍獅文創館
導賞員阮嘉民祖居佛山,從小喜歡穿街過巷,希望更加多的人可以參與到社區導賞員的行列中來,說出自己身邊的故事。
秋色記憶
(記者/李鴻雁 編輯/範長天 通訊員/阮嘉民 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