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是地上的花開花落,或是天上的雲捲雲舒,時間藏身在一切變化中,無聲息地流逝。
萬物知曉了春的到來,不再隱匿身影,種子破土萌發,樹木抽出嫩葉花芽,漫眼芬芳,收不盡懷裡 ... ...
漫天煙雨中,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觸。
清明到了,是杜牧眼中的斷魂愁緒: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到了清明,人們緬懷逝者,祭拜先靈,打掃陵墓,對故者的眷念,是如斷魂之心情,而借酒澆愁,酒盡愁未盡,只是愁更愁。
除了祭拜先祖,更有人們踏青之俗,在萬物萌動之時,人們到郊外出遊,古來已久。
有記如「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或是白居易之詩所敘: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個人獨處於幽夜,靜靜地賞花,伶聽著夜裡聲樂,一定會感慨萬分。
吳可的閒情逸趣仍然流露:
踏青
幽居懶慢養餘生,強為春風處處行。
藉少弄花終少味,尋山愛竹尚多情。
獨居閒處,悠閒餘生,無味地弄花,卻愛青竹。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杜甫 《曲江二首》
杜甫眼中的飛花,是春意的減卻,是落花成愁。
如今巷陌踏青時,故人去杳。
—— 邵亨貞
多年後回到曾經的地方,踏青之時,原來故人都不在了,是一種怎樣的孤獨心情,一定會感到難過吧。
陽春三月,清明之至,把最美的春光送給自己,藏了一冬的心緒,就此展開,新的開始新的希望,不負春光,奮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