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蟹效應再現 鄭少秋出新劇港股暴跌549點

2020-12-14 第一財經

什麼是「丁蟹效應」?通俗來說,就是每當鄭少秋演出的電視劇或節目播放時,股票市場都會暴跌。你不信?本月21日,鄭少秋的新劇《心戰》將在香港無線推出。上周末電視熱播鄭少秋玩千面人的預告片,周一(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恒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10倍」的魅惑

鄭少秋向來被香港股民視為「股患」,每當他有新劇播出港股必定暴跌且屢試不爽。

故事還要回溯到1992年10月,當時他主演的電視劇 《大時代》播出,劇中他飾演的丁蟹在股票還是熊市時藉助拋空恆指期貨而牟取暴利。但哪想到,在電視劇播出後,恆指一個月跌幅竟超過20%,達到了一個熊市標準。

丁蟹效應還不只出現在港股市場。2007年8月,《大時代》在美國無線衛星電視播放,期間道瓊工業指數在6個交易日狂挫1202點;3年後的5月10日,《神醫大道公》在央視首播,次日滬指即創出當月第二大跌幅,深成指更果斷刷新年內新低。面對「丁蟹效應」,鄭少秋本周笑言稱,股迷大可在新劇播映期間抄底賺錢。

事實上,決定是否抄底港股,最關鍵在於其估值是否足夠便宜,但這正好也成了某些專業人士的困惑之一。

申銀萬國(香港)聯席董事王雅媛就在微博上評論道:「按數據(恆指歷史市盈率)來看,應是買的時候。即使不買,也不應該清倉。但偏偏股價是越來越低。」

恒生主板過去的市盈率大部分時間都在10倍至25倍間波動,其歷史上的最低點發生在1982年,當時正值中英就香港回歸談判之際,恒生指數平均市盈率在當年11月跌至5.57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粗略統計發現,恒生主板市盈率低於10倍的主要時期包括:1973~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全球經濟衰退,股市遭受重擊,恆指市盈率在1974年9月至12月間跌至7~9倍;1983年,中英談判陷入僵局,恆指市盈率當年全年徘徊在7~8倍;1990年,海灣戰爭爆發,恆指市盈率當年9月至12月間跌至9倍;1997~1998年,亞太金融風暴背景下,恆指市盈率由1997年7月的19倍跌至1998年8月的8倍;2008年,次貸危機全面擴大,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18倍跌至12月的8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3月,納斯達克科技股泡沫破滅,儘管恆指市盈率從2月的全年最高值26倍跌至12月的12倍,但全年依然堅守在10倍以上。

然而,始自2011年4月的一輪暴跌最終還是令港股市盈率變成了個位數。去年9月,恆指市盈率跌至9倍,有「中國女股神」之稱的劉央旗下的西京投資更是在9月進行大舉拋售,基金原先持有的12隻股份均被清倉,一股未留。當時市場紛紛議論,已跌至10倍以下的港股應該非常有吸引力。有分析人士就表示,料港股市盈率1年內回歸11倍合理值。然而,市場後續發展實在令人沮喪,此後的恆指市盈率一直徘徊在9~10倍左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4月,恆指市盈率再度跌破10倍至9.71倍,逼近過去兩輪危機底部。

更接近底部

那麼,我們能否就此判斷,港股正在接近一個大的歷史底部?

輝立投資諮詢資深銀行研究員陳星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單純以估值看,港股確實正處於一個相對的底部,但這並不絕對。首先以大盤來看,經歷了從去年10月以來的大幅反彈後,近期仍將處於調整中。其次從外圍看,歐債前景並不明朗,在風險因素穩定前,港股都不大可能大幅反彈。比較肯定的是,港股接近大底部的概率較大,上行空間也較大。至於牛市什麼時候到,現在還說不清楚。預計恒生指數短期還有5%的下行空間。

目前港股的成交量可謂清淡,這一點從港交所的財報即可窺見一斑。本周一(5月7日),港交所(00388.HK)公布了1季度業績:截至3月31日,港交所實現淨利潤11.4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下跌7%。而淨利潤下跌主要就是受到交投萎縮的影響。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港交所現貨市場平均每日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7%,僅632億港元;衍生產品市場平均每日成交19.5萬張期貨合約及29.9萬張期權合約,整體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0%。而在剛剛過去的4月,情況更進一步惡化,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港交所現貨市場日均僅成交602.5億港元,較一季度日均成交額進一步減少近5%,同時較去年同期萎縮21%。

「中等市值的股票還會下跌10%~20%」,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資深研究員盧志威告訴記者,「由於希臘還會大選,增加了新一輪金融危機風險,恒生指數預計還將下跌5%~8%。」

播出時間受影響地區
及股市
 影響詳情
1992年10月,《大時代》 香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4日內下跌598點  
1994年11月,《笑看風雲》 香港恒生指數恒生指數累積下跌超過2000點
1995年5月,《香帥傳奇》 香港恒生指兩劇同時播出後的短短五天內跌幅曾多達505點(5.3%) 
 1995年6月 ,《男人四十一頭家》 
1996年2月,《天地男兒》  香港恒生指數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1254點(10.9%)。
1996年9月,《新上海灘》  香港恒生指數 曾於兩個交易日內最多下跌221點(2.0%)。 
1997年12月,《江湖奇俠傳》    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842點(26.4%)。
 1999年7月,《神劍萬裡追》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輕微突破14500點後即反覆向下,其後一個多月內跌幅曾多達2084點(14.4%)。 
  2000年9月,《世紀之戰》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出後八個交易日內急瀉2469點(14.5%),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2900點(17.1%)。
  2003年夏天,《大時代》 

道瓊工業指數
NASDAQ

  因企業欺詐風暴表現疲弱
 2003年10月,《非常外父》 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放期間曾經在兩個交易日內下跌681點(5.6%)。
  2004年3月,《血薦軒轅》 香港恒生指數節目播出後四個交易日內下跌843點(6.2%),一個多月內累積跌幅更曾多達1482點(10.9%)。   
  2004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恒生指數   首播日最多曾下跌272點(2.1%)。
  2005年3月,《御用閒人》 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出翌日(3月15日)下跌90點,但及後持續反覆向下; 恒生指數在3月尾較節目啟播時相比跌幅曾多達550點(4.0%)。 
2006年4月,《潮爆》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播放完畢前未能衝破17000點,並回落至16500點水平。節目播放完畢的四個交易日後,恆指在一個多月內急挫,最大跌幅達2097點(12.1%)。   
 2006年7月,《御用閒人》   全球股市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大跌561點(5.0%)。
 2007年2月, 重播《御用閒人》  香港恒生指數 節目啟播後兩日計起的七個交易日內暴跌2150點(10.3%),一度失守19000點關口
2007年5月,《謎》 香港恒生指數  在首播翌日下跌111點,之後反覆下挫,截至2007年5月30日,恒生指數跌至20300點水平,累積跌幅曾多達795點(3.8%)。 
2007年7月, 《香港傳奇-榮歸》 香港恒生指數  總結該劇播放期間,恆指跌幅曾多達1181點(5.2%)。在節目播放完畢後,恆指卻未能止跌。
在五天內最多曾暴瀉2504點(11.4%),直到被稱為港股「大奇蹟日」的8月17日後恆指才止跌回升。 
 2007年8月 ,《潮爆大狀》、
《大時代》 
 全球股市美國次級房屋信貸風暴爆發下跌。 
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曾於六個交易日內最多暴跌1202點(8.8%)。 
2007年12月,《一擲千金》 香港恒生指數 在節目播出後一個多月內最多暴跌7132點(24.7%),創出秋官效應出現以來以點數計的最大跌幅紀錄,也是以百分比計的第二大跌幅紀錄 
2008年10月,《楚漢驕雄》 香港恒生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
NASDAQ
歐洲 富時100 
 由節目開始播放,截至10月27日,恆指由 17788點跌至11015點,累跌6773點,美國道指由10483點跌至8378點,累跌2105點。
2009年3月-4月,《撞球天王》 香港恒生指數 首播當日恆指開市即失守14000點關口,下午跌幅曾擴大至706點,收市仍跌663點。
2010年5月-6月,《神醫大道公》

 

  香港恒生指數
A股

5月10日,A股雖然收盤時微漲,但盤中曾創出近期調整新低2646點;5月11日,A股市場再度大幅暴跌,創一年來的收市新低。
  2010年5月-6月,《望父成龍》香港恒生指數  香港恒生指數再度下跌,最後導致股市反覆不定。
 2012年5月7日,《心戰》鄭少秋預告片   香港恒生指數  5月7日,港股收市時,恒生指數狂洩549點,創年內單日最大跌幅。

丁蟹效應是中國及歐美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恒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

此後,幾乎每次鄭少秋參演的電視劇或節目播出時,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鄭少秋與「股患」畫上了等號。據不完全統計,鄭少秋的電視劇、節目播出後股市有明顯下挫記錄的達到了32次。[1]

最厲害一次是1997年,《江湖奇俠傳》一經播出,恒生指數跌破一萬點。事有湊巧,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科網股泡沫爆破之時,鄭少秋都有電視劇上演,「丁蟹效應」之說因此不脛而走。 「丁蟹一出,股市就瀉」,這句香港股民眼中的金科玉律被廣為傳播。

鄭少秋女兒鄭欣宜也被指與爸爸鄭少秋同樣,有劇播映必定令香港股市狂瀉。2008年10月20日,情景喜劇《畢打本身人》首播,就有股民投訴說該劇的播出使香港恒生指數再次呈現每一日下滑的趨勢,「鄭欣宜是『丁蟹效應2.0加強版』,她出演的劇集播了那麼久,股市就沉了那麼久,真夠糟糕!」

從經濟理論上來說,這只能算是一連串的巧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丁蟹效應真有其事,2004年3月,跨國證券經紀公司「裡昂證券」更煞有介事地為「丁蟹效應」發表研究報告,詳細解釋相關規律,此舉讓很多股民深信不疑。

從科學角度分析,所謂的丁蟹效應只是股民心理營造出來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prophecy)。每當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時,不少股民深怕丁蟹效應會導致自己手頭上的股票蝕本,便對股票進行恐懼性拋售,引致股市暴跌。投機者亦可能以丁蟹效應為藉口推跌大市。但現時並無客觀證據,顯示股民會受丁蟹效應影響投資選擇。

另一方面,劇集播放之際可能碰巧遇上香港外圍投資因素恰巧轉壞。例如1997年底碰著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底碰著科網股泡沫經濟爆破,2007年中碰著美國次級貸危機等,加上這些劇集多在9月至11月這段股市利淡的時期播出,都使丁蟹效應看來像真有其事。

有分析員認為「丁蟹效應」純屬巧合而已。他解釋,鄭少秋的劇集多安排在每年的八九月間上演,那時適逢半年結,市況較波動,而且鄭少秋早前上演的劇集,在時間上遭遇較大型的經濟回落周期,所以股市才出現較大跌幅。

《榮歸》:鄭少秋在《榮歸》中飾演香港地產集團大老闆,又會有部分股災劇情,對此他說:「是啊!聽完這個統計我都有點怕啦,唉!這讓我增添了困擾!希望這次我這套劇不會對股市有太大影響啦!如果真是跌的話,希望股民可藉此機會趁低吸納,我已經不買股票,所以不敢說什麼,只有希望大家投資要穩重點,凡事不要太過相信啦!」

《神醫大道公》:鄭少秋在接受專訪時高聲疾呼自己實在冤枉:「如果那樣,肯定有很多人都可以發財了,只要關注自己的動態搞投機就可以了。」 對於「丁蟹效應」是否真實這個問題。鄭少秋表示:我好希望我可以左右股市,我自己也有買藍籌的。如果我能有這「呼風喚雨」的本事,現在肯定會賺翻了!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電視上每天都在播這句話,就是專家也不能夠肯定地隨便下結論,何況我一個外行。我只管做好自己本職,演好戲,大家喜歡看,給我捧場,我就開心了。」

相關焦點

  • 鄭少秋演的電視劇數次令港股暴跌 股民要求停播
    鄭少秋 香港藝人鄭少秋的「丁蟹效應」重出江湖,令香港投資人聞風喪膽。秋官主演的電視劇《榮歸》6月25日開始在亞視播映,當時香港股市已不甚樂觀,不料當他另一部《潮爆大狀》8日上午11時45分於無線重播後,恆指中午收市跌747點,難怪《交易現場》主持人也重提「秋官效應」。網上更有股民激動得要求無線停播《潮爆大狀》救市。
  • 阿里「融資魔咒」、丁蟹效應再現 網友:王菲什麼時候結婚?
    疫情肆虐油價暴跌,美股股災帶崩全球市場,熔斷、熊市、禁止做空成了各國的關鍵詞。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引起全球金融海嘯,9月-12月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累計下跌31.2%,2009年3月一度跌破7000點。阿里也在這場危機中暴跌,最終於2012年退出港交所。
  • 無線新劇<潮爆大狀>熱播 再現神秘「秋官效應」
    鄭少秋螢屏上的電視劇可以選擇的很多,但吸引人的卻很少,無線緊接《熱血保鏢》播出的新劇《潮爆大狀》則有望給觀眾帶來一點驚喜。鄭少秋、石修、陳鍵鋒、唐寧、向海嵐及湯盈盈的明星陣容,至少讓人覺得養眼。「秋官」鄭少秋在劇中飾演一個惟利是圖的律師,而扮演富豪的石修則目中無人、態度囂張,加上一眾實力派演員的配搭,讓人有追下去的欲望。
  • 25年後《大時代》丁蟹一家的近況 丁孝蟹丁益蟹已變油膩大叔
    25年前一部電視劇《大時代》讓好多人還在歷歷在目,香港玩股票的市民好怕TVB重播這一部神劇,每一次重播,股票出現下跌嚴重的情況,大家稱之為「丁蟹效應」。《大時代》是TVB第25周年臺慶劇,以前的臺慶劇都很有看頭,多為佳品,經典令人回味。
  • 73%的00後pick鄭少秋90年代蒙塵金曲,穿越時間界限才是真正好歌
    如果不是翻看百度百科,或許很多觀眾都不敢相信依舊活躍在舞臺上的鄭少秋今年已經是72歲的高齡了。1947年出生的「秋官」先後出演超過百部的影視劇。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創造了包括楚留香、乾隆和丁蟹等經典熒幕形象。1992年,他所主演的《戲說乾隆》在內地播放。
  • 上世紀最有影響力的香港男演員排行榜Top10,鄭少秋第七!
    足見梁朝偉是偶像派加實力派,這點毫無疑問,憑藉《花樣年華》獲得第53屆坎城影帝,就問你服不服!NO7 鄭少秋,丁蟹效應聽過吧,秋官更是古裝武俠第一人!2007年香港媒體評選出「百大香港經典電視角色」,鄭少秋一人獲得七個經典角色,前無古人。
  • 鄭少秋9月底澳門開唱 帶觀眾重溫半世紀經典
    舉報 為慶祝鄭少秋入行
  • 本周港股行情走勢回顧 港股展現出一定的抗跌能力
    本周,港股市場一度抗住了外盤下跌的壓力,幾經波折最後在26000點呈現出明顯的支撐。  港股市場本周走勢跌宕起伏,在外盤普跌的情況下,港股展現出一定的抗跌能力。在周一跌破27000點後,恆指周中一度呈現觸底企穩之勢,周二至周四連續3個交易日收出陽線。不過,周五恆指未能承受主美股持續暴跌的影響,盤中一度下探至26000點以下,創下自去年11月以來的新低。  不過,在A股收市之後,恆指出現一波反彈。
  • 港股細價股為何集體暴跌?或與這五個原因有關
    「股壇長毛」David Webb:這50隻港股不能買(附名單)  6月27日,港股市場多隻細價股集體崩盤,多隻股票跌幅超過80%。  新浪港股多方探尋得知,今日暴跌或許是以下五個原因:  新浪港股專欄作家、南華金融高級分析師岑智勇表示,今日的暴跌應該是有股份被斬倉導致連鎖反應。岑智勇說,今天的賣盤大多是中資行,海通國際賣盤較多。  第一上海證券策略師葉尚志稱,在上半年即將結束之際,券商正在評估各公司為融資而質押的股票,有人擔心它們將削減或撤銷向基本面薄弱的公司所提供的信貸。
  • 經典永流傳,回味不老男神鄭少秋的懷舊金曲
    一個個瀟灑的轉身、清雅的微笑是鄭少秋留給觀眾經典的回憶。鄭少秋似乎就有這樣一種本事,能將所有的角色都演成經典,演成旁人難以逾越的榜樣。很多人都將鄭少秋當作一個歌壇的業餘玩票者,這也許沒錯,但我想說,他可能是唯一一個玩票玩出個人風格的歌手。並且,在2006年獲頒香港樂壇榮譽大獎「金針獎」。「秋官」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天生有一種從容優雅,凡事淡然處之的氣度,令女人著迷,令男人欣賞。而他的聲音,也正如他的氣質,一點雍容倦懶中透出盎然古風。
  • 從暴跌80%到暴漲99%,這隻港股遭「史詩級」爆炒,多隻內房股跟風
    從暴跌80%到暴漲99%,這隻港股遭「史詩級」爆炒,多隻內房股跟風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1-18 09:54
  • 香港恒生指數實時走勢 恒生指數暴跌2.98%失守24000點
    今日開盤,恒生指數暴跌2.98%,報23317.81點,失守24000點。長和跌7.48%領跌藍籌  而港股隨外圍歐美股市場暴跌牽引早盤再度跳空低開,盤中A股止跌回穩給港股帶來支撐,同時市場預計國家跟隨外圍央行釋放寬鬆流動性,恆指午後止跌反彈,截至收盤指數收復較多跌幅。
  • 《潮爆大狀》下周一首播 鄭少秋擔任主演(組圖)
    鄭少秋  大俠大狀  鄭少秋在娛樂圈多年而不倒,風格多變是原因之一,演技別樹一幟是原因之二。同樣是做大俠,秋官飾演的大俠總是特別的瀟灑,特別的倜儻過人。今次在《潮爆大狀》中,秋官放下大俠形象,轉行當大律師;不單當大律師,更當一個與別不同的『潮爆』大律師。『潮』和『爆』均為廣東口語,前者形容人跟得上潮流,後者乃非常的意思。
  • 港股福澤集團午後閃崩 股價暴跌逾86%
    港股福澤集團股價6月16日午後逐漸走低,截至目前下跌86.47%,報0.21港元,創近期港股單日跌幅紀錄,也是該股2000年3月掛牌交易以來的最大跌幅。暴跌原因暫未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