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7月26日電(記者 孫璐 趙松 滕雪)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海外旅行的人越來越多,鄰國日本便是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同時也是中國的主要旅遊客源地之一。旅遊觀光對於促進兩國國民相互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中日關係的波動也對兩國旅遊交流帶來影響。人民網「走進在日中國企業及機構」系列訪談本期走進中國國家旅遊局日本代表處,邀請該代表處負責人張西龍主任解讀當前中日旅遊交流事業的現狀,以及中國旅遊資源在日本的推廣情況。
中國遊客是影響日本「觀光立國」政策的關鍵因素
中國國家旅遊局日本代表處成立於1981年,是中國在日本設立較早的駐外機構之一。據張西龍介紹,代表處在成立之初的15年間的主要工作是作為駐外窗口機構,宣傳中國旅遊資源,招攬日本遊客前往中國觀光。此後,隨著中國赴日旅遊人數的日漸增加,代表處的工作內容也有了新的變化,與中日兩國旅遊業界的聯絡溝通業務更加頻繁。
張西龍稱,中日兩國自1972年建交以來,旅遊交流在大部分時期處於發展較快較穩定的狀態。在2005年之前,日本一直是中國的第一大旅遊客源國,而近十多年來訪問日本的中國遊客也有了很大的增長,兩國互為重要的旅遊市場。受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兩國旅遊交流也出現了一些波動。2010年日本非法實施所謂「釣魚島國有化」,對中日兩國外交和人員往來帶了重大的負面影響,目前是中日建交40多年來,旅遊交流領域問題比較多,困難比較大的時期。2013年,訪問日本的中國遊客約為131萬人次,訪問中國的日本遊客約為288萬人次,雙方訪問人數都有所減少。
即便如此,規模龐大的中國遊客市場對於打出「觀光立國」政策的日本來說依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張西龍稱,中國遊客有著人數增長快、消費力高等特點,是日本「觀光立國」政策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預計2014年訪問日本的中國遊客有可能超過260萬人次,此外,從日本政府今年上半年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中國遊客在日本的人均消費超過24萬日元,是訪日外國遊客中人均消費最高的。為此,日本政府將中國作為重點宣傳推廣的旅遊客源國,長崎、佐賀、熊本、愛知、北海道等各地方政府也普遍將吸引中國遊客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的要務。張西龍同時表示,日本實施「觀光立國」政策不僅僅是希望通過大量的外國遊客來訪拉動日本經濟發展,同時也希望借旅遊傳播日本文化,提高日本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在日旅遊推廣以文化為主線 注重青少年交流
近年來,中國國家旅遊局日本代表處與日本各地方政府合作,舉辦了形式豐富多樣的交流活動,積極致力於推廣中國的旅遊資源。同時走進日本校園,將戲曲、中國書畫、民族音樂等中國傳統文化介紹給日本青少年,促進了日本地方民眾,尤其是日本青少年對於中國的理解。張西龍稱,國家旅遊局目前在日本的推廣活動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線,積極向日本社會宣傳一個發展自我、貢獻世界、和諧友好的當代中國國家形象,並以此樹立中國旅遊目的地形象。
在談到今後的工作計劃時張西龍表示,目前訪問中國的日本遊客數量有所下降,今後將積極利用新媒體,加大對日本市場的推廣力度,強化與日本地方政府及各友好團體的關係,促進區域旅遊合作交流以及日本友好團體訪華人數增長,著手兩國青少年交流,推動日本修學旅遊訪華市場的增長。
張西龍在採訪中特別提到促進兩國青少年交流的重要性,稱青少年是兩國未來發展和平友好關係的基礎,國家旅遊局近年來在日本的推廣活動也積極發展與日本教育機構、青少年保護協會等方面的關係,關注日本的青少年修學旅遊領域。日本政府將學生前往海外修學旅遊列入了教學大綱,吸引日本青少年前往中國修學旅遊,可使得日本青少年能夠親身感受中國,這種形式也利於兩國青少年客觀、公正地認識對方。
張西龍自1990年開始,前後3次被派駐日本工作,經歷了中國遊客赴日旅遊增長最快的時期,也經歷了兩國旅遊交流波動最大的時期。張西龍在談到在日工作期間的體會時稱,越是在兩國關係緊張時,越是應當促進兩國民眾的相互理解,同時也很欣慰地看到兩國都有友好團體和民眾在堅持為友好交流做貢獻。在兩國關係緊張時期,日本仍有不少地方自治體、友好團體堅持中日友好交流,積極推進兩國經貿往來,同時也有不少中國遊客抱持和平友好、理解交流的心態訪問日本。
國人海外旅遊應當端正目的 減少文化摩擦
海外旅行能夠拓寬視野、促進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但同時也會因文化習俗的不同產生誤解和衝突,進而影響國家形象。隨著中國出國旅遊人數的逐年增加,關於中國遊客海外旅遊時出現不文明行為的報導也有所增加,張西龍結合旅遊的發展階段和旅遊的目的對此表達了其個人的看法。
張西龍說,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國民消費能力的提高逐漸傾向於以旅遊的形式體現出來,世界旅遊組織預測,中國年間出境遊人數將很快突破1億。出國旅遊人數越多,出現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是一個社會發展過程中必要會遇到的問題,但隨著出國旅遊次數的增加、對於不同文化習俗以及文明禮儀的理解,問題將會逐步得到改善。
張西龍還說,大量中國遊客出國旅遊為世界各國的經濟繁榮作出了貢獻,也對不同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才是中國遊客的最大焦點。隨著出國旅遊的成熟,人們對於旅遊目的也將會有正確的認識,比如追求眼界的開放、追求素養的提高、追求新的生活理念等等,在海外的文化摩擦也會自然減少。
張西龍在採訪的最後說,非常希望看到更多的國人到海外旅行,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的國家、了解不同的民族。對於與鄰國日本,正因為當前關係緊張,更應當積極地去了解這樣一個國家,只有這樣,才能為未來處理好兩國關係打下基礎。